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应用
正文
引言
近年来,生活化教学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部分中提到:“义务教育课程结构以生活为基础,实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上述可以看出,新课标当中非常关注教育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指出教育要从生活当中来,再回到生活当中[1]。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体系当中关键学科,其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处理好感性认知和理性认识、具体内容和抽象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网络结构构建的同时,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化,继而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是上述目标有机达成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能够不断密切数学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生活情境的创新,在提升课堂教学活动成效性的同时,让核心素养能够在课堂当中牢牢扎根。
一、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当中应用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落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当中明确提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上述内容直指“现实世界”,从这里可以窥见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应用是课程改革的应然要求,教师要在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设计更为形象,也更为生动的教学活动,从而将晦涩、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为直观的生活事例呈现出来,在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引领学生在生活化情境当中深化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挣脱了传统讲解式、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桎梏,引领学生从课堂到生活当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促进自身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思维意识的发展[3]。与此同时,通过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进阶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不仅能够在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显著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并且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有着显著的推动。
二、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虽然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工作在持续不断的深入推进,但是大部分的教师仍然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理念的桎梏,认为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成绩的提升仍然是最关键的,而生活化教学对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并没有明显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并不会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生活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当中。即使在课堂教学当中有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但是也仅仅简单地将生活化素材进行呈现,并没有结合生活化素材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缺乏对于生活化教学的正确认知。
(二)教学行为有待改变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当中,教师在行为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并没有将其生活化教学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当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象征性使用生活化素材内容,并没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生活化素材运用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环节,导致生活化教学过于浅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在生活实践当中展开运用;二是教师生活化素材较为单一。生活化素材作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材料,除了课本当中的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完成生活实际案例的收集,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加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衔接。然而,大部分教师课堂当中呈现的生活案例大都是来自教材,导致课堂教学创新性不够,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且也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4]。
(三)缺乏对于学生主体的关注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当中,需要教师能够立足学生的实际认知采取契合学生认知的方式展开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掌握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然而,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有所欠缺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导致在教学当中存在着不了解学生实际想法、兴趣所在的情况,影响到生活化素材的选择,从而无法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数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在课堂当中对生活化素材盲目使用,不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会使得教学重点不突出,在影响课堂教学成效性的同时,也会使得学生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策略
(一)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
就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应用,首先,对于教师而言,要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工作持续不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不足和问题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首要任务就是要注重正确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树立,教师自身要注重对于生活教育理念理论的学习,在此基础上理解、领悟生活化教学的正确内涵,从而将其在教学工作当中展开合理运用,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真正实现生活和教育的深入联系。其次,要端正对于生活化教学的态度。在基础教育改革持续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素质教育也在全面铺开。很多教师虽然也在反思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也开始尝试将生活化教学在课堂实践当中展开运用,但是在具体实践仍然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更好推进生活化教育的推进,需要客观、端正看待生活教育,要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在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有利于生活化教学的素材内容,而不是一味靠着经验教学。同时,在备课的过程当中,也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重视现实生活和知识学习的联系。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着眼学生实际认知,围绕着所学知识创设更为生动、更为直观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在更好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生活化教学成效性的提升。如,在教学完“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生活化作业内容:①画出自己在生活当中见到的钟表钟盘;②自己尝试完成一款钟表的设计。上述作业的设计,通过构建具体的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钟表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在更好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作业完成兴趣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体验感的增强。其次,关于生活化教学当中素材的收集而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要灵活运用网络教育平台等资源,结合教学内容收集契合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内容,充盈生活化教学课堂;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同其他教师展开交流和分享,在相互学习生活化教学经验的同时,实现教学的融合和创新,以此促进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再比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喜欢卡通人物这一特点,创设让学生收集和整理班级当中每个人喜欢卡通人物的生活情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卡通人物的统计,并且将结果以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上述生活情境的创设,既立足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实现了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讨论、探究当中深化对于条形统计图在生活当中的运用有着更为深入的认知,从而在生活当中正确的运用,不仅彰显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并且真正实现了数学和生活的交织与融合,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促进教学成效性显著提升的同时,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深度,夯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
作业是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因此,在生活情境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化作业的设计,让知识的学习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促进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比如,在“1~10以内数字的认知”当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在课后布置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认识3只乌龟、3个同学、3支铅笔、3个橡皮……在学生初步完成认识后,尝试将计量单位去掉,从中抽象出数字“3”。上述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是“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本质的体现和彰显。在此基础上,教师在作业当中可以继续创设生活化情境“除了前面所说的,那么‘3’可以在生活当中还可以用哪些事物表示呢?”让学生找寻生活当中的“3”。通过上述作业的设计,能够让数学知识以更为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引领学生感受知识数学化的过程当中,使其在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反复当中感知数的形成、理解数的概念,在更好减轻课后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实现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予以生活情境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转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和实施,充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立足自身的生活经验,促进对于数学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梦茜.基于数学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模式策略研究——以沪教版一年级《几个与第几个》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16):3.
[2]李军红.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22(5):0130-0132.
[3]蒋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年度综述——基于2016年《小学数学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的统计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 2022(1):4-4.
[4]王利,李媛.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演变特点与编写启示——基于三套人教版五年级教科书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3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