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孤独症学生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刘玲

淮安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 223200

摘要

随着特殊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孤独症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孤独症学生因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在数学学习中往往面临诸多挑战。视觉思维能力作为他们的一种优势能力,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深入探讨视觉思维能力在孤独症学生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孤独症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为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视觉思维能力;孤独症学生;数学教学

正文


孤独症学生,作为特殊教育领域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群体,其数学学习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面对这些孩子独特的认知模式和兴趣点,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视觉思维能力,作为孤独症学生相对较强的一项技能,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视觉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图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孤独症学生数学教学中培养视觉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孤独症学生数学教学中,培养视觉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视觉信息对他们更具吸引力,能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和兴趣。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图像,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和记忆[1]。视觉思维促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帮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条理清晰。它促进学生社会适应与融入,通过视觉化活动增强交流合作能力,为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在孤独症数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并有效培养视觉思维能力。

、孤独症学生数学教学中培养视觉思维能力的路径

(一)创设视觉化学习环境

在孤独症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个高度视觉化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其视觉思维能力的首要步骤。这种环境应当充分利用色彩、形状、图案等视觉元素,构建出一个既吸引人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空间[2]。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室布局、教具选择和墙面装饰,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数学气息的视觉盛宴。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此外,视觉化学习环境的创设还应注重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相结合,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融入数学学习之中。

例如,教师设计了一堂关于“分数”的课程。她利用彩色卡纸制作了多个形状各异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并预先将它们分割成不同的份数,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分数部分。课堂上,她将这些图形悬挂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色彩斑斓的“分数世界”。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这些图形,直观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如“一半”、“四分之一”等。这种视觉化的呈现方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

(二)实施视觉化教学策略

为了有效培养孤独症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视觉化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应围绕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视觉表象展开。教师可以通过绘制图表、制作动画等方式,将复杂的数学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视觉化的认知模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视觉思维工具,来辅助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制图形、构建模型等方式来表达和解释数学概念。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视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师组织了一次“数学图形寻宝”游戏。她在校园内预设了一系列与数学图形相关的线索和宝藏点,如圆形花坛、正方形花坛边、长方形走廊等。学生们被分为几个小组,每组手持一张包含图形线索的任务卡。他们需要按照任务卡上的指示,找到对应的图形位置,并在那里解决一个与该图形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计算图形的周长或面积)。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亲身体验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通过视觉化的实践活动加深了对数学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三)开展视觉化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孤独症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组织一系列视觉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他们的视觉思维能力。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数学实验、项目探究、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在数学实验中,学生可以亲手操作数学教具,观察数学现象的变化规律;在项目探究中,学生可以围绕某个数学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数据等方式来寻找答案;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走出教室,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设计了一个关于“加减法”的教学活动。她使用大型的数字卡片和磁性白板,将加减法的运算过程以动态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讲解“5 + 3”时,她首先在白板上贴上数字5的卡片,然后慢慢移动3个小方块到5的旁边,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总数8。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看到了数字的变化,还通过小方块的移动直观地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这种视觉化的教学策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结论:综上所述,培养孤独症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创设视觉化学习环境、实施视觉化教学策略以及开展视觉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更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教育方法的创新,更是对孤独症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关怀。

参考文献

[1] 庄锦山,曾卫红.孤独症儿童的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22(1):37-38.

[2] 翁冰婷.孤独症儿童数学教育方法探微[J].成才之路,2022(33):133-1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