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吕景岗

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既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还要提升他们自我锻炼、对抗挫折、合作与竞争等综合能力,我们基于合作学习理论开展教学对比实验,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对两个班级学生运动能力的测验和合作意识等素质品质的问卷调查,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情意品质、团队凝聚力和竞争意识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合作意识;团队凝聚力

正文


    新课改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双减”政策的实施更加强调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双减”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既要通过体育技能学习和体能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还要通过合作学习要素的运用提升学生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以进一步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享受体育课,并在体育课程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锻炼其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1]

一、合作学习理论及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早在2000年前中西方学者就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中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罗马教育学家昆体良言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现代合作学习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90年代引入中国,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合作学习有不同理解,嘎斯基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群体组成的教学形式,2-6名学生参与相互学习合作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王坦认为合作学习通过异质小组共同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指标是整体成绩;庞国彬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用来协调教师教学和社会活动。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即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在学科教学中,约翰逊兄弟率先把合作学习理论融入体育教学中,并提出体育课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五要素:积极互赖(竞争情景下的相互依赖)、人际关系和小组技能、个体责任、小组互评、面对面促进互动等。戴森·本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同一性目标,学生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学习,体现在体育课程中就是学生为了个人和小组考试成绩的提升共同学习;二是互助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建立平等关系、生生之间建立互学互利关系,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关系激发学生团队凝聚力,形成合作情谊;三是合作参与形式,在共同目标指引下,组员间互相合作学习,通过不同的合作竞争形式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科教学应用中通常采用小组游戏竞赛、小组共学、结对-检查-练习、思考-分享-练习等方式方法[2]

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对比研究

(一)教学对比设计与实施  

结合“体能训练”理念和“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我们对八年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与篮球运动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在这一内容教学设计中,我们采用班级教学对比实验的方法,选取一个班级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另一班采取传统的“三阶段”体育教学法,两组学生理论学习和时间学习保持同步,在两个月8个课时的教学中观察对比两组学生对篮球运动特点、技战术原理、联系方法等理论知识和篮球技术实践的掌握程度,同时,对两组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凝聚力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班采用“理论讲解-体能训练+篮球技术学习-篮球对抗赛”的教学顺序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与男女分组练习,实验班采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传统男女分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和竞赛方式进行,教学目标分别对个人和小组整体成绩进行确定,教学内容实施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个月第一周进行基本运动技能恢复,了解班级氛围,为分组合作形式做好铺垫;第二周学习篮球发展历史和篮球项目特点等理论知识,进行运球、传球练习,配合速度与耐力等体能训练;第三周学习篮球竞赛规则和篮球赛裁判知识,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合作能力状况确定分组;第四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单手肩上传球、篮球运球急停急起与突破、传切配合等篮球技术学习,并根据考试项目要求,确定个人和小组目标;第二个月的四个课时进行个人和小组体能训练与篮球技能训练,并通过开展每周一次篮球对抗赛,对篮球技术实践和竞赛意识和技巧进行训练。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异质小组的形成,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分组时,要秉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保证组内各成员实现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在确定同一目标时,除了个人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的提升有所要求外,还要设定小组整体篮球基本运动能力提高和期末篮球比赛成绩达标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提升小组团队意识,营造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鼓励小组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对团队做出贡献,同时,增强小组成员的目标感和团队凝聚力[3]

分组完成后,小组内实行角色负责制,每个成员担任组长、技术顾问、器材管理员、监督员等角色,并进行轮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能够换位思考,增强情意品质,也能发挥个人优势,发挥独立自主能力,有规划地对篮球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和训练进行安排。除了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和训练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课外时间对其成员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进行查缺补漏,发挥自主学习和训练优势,通过个人弱项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团队整体能力的进步。另外,分组对抗赛的形式也能在竞争情境中不断增强小组成员友谊和默契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凝聚力。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1、篮球技术测试结果对比

通过实验教学和测试成绩结果,实验班男生一分钟定点投篮从3.03±0.71个提高到4.23±1.04个,对照班男生则从3.07±0.91个提高到3.58±1.02个;

实验班男生防守滑步篮从21.6±1.57秒个提高到19.7±1.2秒,对照班男生则从21.5±1.8秒提高到20.7±1.3秒;实验班男生同侧步突破接单手肩上投篮的成绩由2.2±1.2提高到3.7±0.6,对照班男生则从2.2±0.9提高到2.9±1.1。两种教学模式都可以提升学生的篮球技术,但从总体数据看,实验班的提升幅度大大高于对照班,女生篮球技能测试结果也可佐证。

2、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测试结果对比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对两个班级的合作意识及情意品质、团队凝聚力和竞争意识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对比,在合作意识及情意品质方面,实验班学生得分平均增长20.1分,对照班学生得分增长不明显;在团队凝聚力方面,实验班学生得分平均增长19.2分,对照班学生无显著差异;在竞争意识方面,实验班学生得分平均增长23.9分,对照班学生得分平均增长5.1分。由此可见,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都有促进作用,但传统教学模式只对学生竞争意识影响显著,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合作意识及情意品质、团队凝聚力和竞争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对竞争意识的影响更为显著。我们进一步对这三个维度在人口变量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女生比男生在合作意识及情意品质方面的提升更为明显,而男生在团队凝聚力和竞争意识方面的提升优势更为明显。

总而言之,两种教学模式都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但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双重作用下,对小组成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升更为明显,在合作意识与情意品质、团队凝聚力和竞争意识培养方面,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更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4]

三、小结

我们围绕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特定运动项目内容进行教学对比实验,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独特优势,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通过分组学习、设立同一目标、互相帮助、积极参与、合作竞赛等要素的组织实施,改变体育课中项目理论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男女分组等传统教学模式,并采用体育技能测试和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教学对比实验结果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指导下,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显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情意品质、团队凝聚力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胡明波.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2(28):94-96.

[2]陈立伟,刘引.美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4(21):148-150.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0.

[4]徐大林.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4):149-1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