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浅埋暗挖法;技术;公路隧道;应用
正文
1导言
地铁是缓解城市路面交通压力的重要方式,现阶段多数大中型城市相继加快地铁建设进程。在地铁工程施工中,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在砂层地质条件中更具可行性,具有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及效率等多重优势。根据浅层地下施工需求提出的施工方法,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浅埋暗挖法技术已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得到应用,有助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质量的提升。
2浅埋暗挖法技术简介
2.1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原理
浅埋暗挖法技术是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层的施工方法,其基本施工原理是在新奥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做好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安全保护,为地下施工的开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地下停车场、地下管道等建设工作中,并在长期施工应用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配套技术,提升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效率。
2.2浅埋暗挖法的应用特点
浅埋暗挖法技术在长期应用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环境危害小。由于浅埋暗挖法是在地下工程中进行开展的施工技术,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小,对周边的水文环境或地质环境破坏不大,还降低了施工所带来的环境危害。
(2)断面结构灵活可变。可根据地下断面结构的各种特点,对地下断面结构进行合理化控制,起到地下断面结构优化作用,保证了地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常规浅埋暗挖法施工断面示意如图1所示。
图1常规浅埋暗挖法施工断面示意
(3)施工动态的实时监控。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并结合地下地质情况,进行相应改进措施的应用,做到地下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有助于地下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3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原则
要充分发挥浅埋暗挖法的作用,应该结合工程的具体建设情况,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
(1)围绕浅埋暗挖施工作业现场的地层情况以及施工机械设备配置现状,结合现有建筑物特征的基础上,对开挖方式进行科学选择,合理利用。针对较为常见的大地层断面或者地层条件比较差,可以将分部正台阶开挖法与辅助工法有效整合起来,高效应用。若地层断面不大且地层的条件非常好,应该对全断面开挖工法进行优先选择,保证能提高施工效率。
(2)在开挖操作期间,需要重视辅助工法的运用,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点地对大断面开挖工法加以利用。
(3)在进行铁路隧道开挖时,施工技术人员对通风状态要加大监测力度,对施工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协调,分配好施工人员,以便施工作业能顺利且有序地实施。
(4)在现场开挖施工阶段,要加强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利用,根据施工现状信息的掌握和分析,对施工工序及进度进行调整,促进隧道施工作业质量的提升。
4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运用
4.1开挖方法
导洞施工采用的是上下台阶法,根据洞径控制上下台阶的长度,通常以1~1.5倍洞径为宜。为保证施工安全,上导洞开挖前,在作业区域打设超前小导管并注浆,以起到加固的作用。人工配合钎镐环形开挖,在此过程中预留核心。用三轮车将开挖产生的土方运输至竖井,再由抓斗提升至外部,转运至指定堆放场所。
下导洞开挖时,向侧壁处打设超前小导管并注浆,根据实际情况,由施工人员或挖掘机修整边坡。每循环进尺按0.5m控制,适当刷坡,全面保证台阶的稳定性,以免因该部分坍塌而导致初支悬空(此时有塌方可能)。
4.2支护施工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过程中通常埋深较浅,地层较差,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开挖面常位于地下水以下,土体常处于饱和含水状态,围岩自稳能力极差,而隧道周边建(构)筑物密集,不具备降水条件。在软弱含水量丰富地层中做好超前加固及支护是重点。目前,采用水泥单液浆及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进行加固,水泥浆因凝结时间长、泌水率高等特点在动水或地下水较丰富地层注浆效果极差。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结时间短,可在10~60s内进行调节,水泥–水玻璃注浆中主要考虑劈裂注浆,若注浆体地层较密,如砂层、全风化花岗岩等地层,极易上压造成地面隆起及建筑物开裂。
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对常规注浆进行改良,通过固结、填充加固围岩,更好地保证围岩稳定性,并提升围岩自稳性。超前支护及加固注浆满足要求后,初期支护的刚度较为重要,常规使用由拱架、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组成的支护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浅埋暗挖法具体操作要求,做好支护施工,加大拱架间距,满足隧道刚度。实际实施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拱架间距,加快成环时间,尽快封闭土体。
4.3超前支护施工技术
在铁路隧道开挖施工中,支护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在超前支护操作阶段,需要将施工方案作为依据,根据铁路隧道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认真进行勘察和分析。同时,对工程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开挖面的情况有所了解,明确其稳定性能否满足隧道工程建设的标准。在正式施工期间,结合施工前期勘察获得的数据资料,对建设场地地基土进行拟建,可以涵盖砂质黄土,冲积砂质黄土等。因为隧道工程施工比较特殊,施工环境非常恶劣,存在很多不良地质,诸如破碎带等,增加工作难度,影响施工效率。通常,对超前支护施工作业,应用导管注浆方式,促进施工效果的提升。在对小导管材料选择时,主要把控好直径参数在40mm左右,长度尽可能控制在2.5m~3m范围内,搭接长度在1.5m。在对浆液材料选择应用时,要将地质条件作为参考依据,保证材料应用的合理性。此外,在作业阶段,加大试验力度,科学地对浆液进行配比,以便所应用的材料都能与铁路隧道施工建设标准和需求相一致。
4.4锚喷支护
4.4.1初喷扫面
拱部开挖期间及结束后初喷扫面,在最短时间内封闭拱顶暴露面。现场配备牛角泵施工装置,用于喷射水泥+改性水玻璃双液浆。向砂层喷射双液浆,使该处形成厚度为3~5cm的固结体,通过应用该部分浆液,提高砂层的稳定性。
4.4.2制作及安装格栅钢架
分节制作、安装格栅钢架,单节长度2~3m,单节质量≤100kg。正式安装前,先将作业区域的浮土清理干净,对拱脚做夯实处理,待其稳定后再设置垫板,导洞连接板螺栓孔处用泡沫砖块填塞。各节段格栅钢架有序安装到位后,焊接Φ22mm纵向连接筋,用于加固,使其构成结构完整、稳定可靠的格栅钢架。连接筋环向间距为1m,内外交错布置,将所有施工产生的预留焊接接头埋入砂层。
4.4.3挂设钢筋网片
选用材料为Φ6.5@150mm×150mm钢筋网片,双层铺设。其中,外侧钢筋网片安装时间早于格栅安装,以绑扎的方法将其设置在拱背处。格栅安装到位后,绑扎内层钢筋网片。为保证各部分结构的稳定性,钢筋网片需紧密贴合至格栅钢架处,并用焊接的方法做连接处理。
4.5回填注浆
地面沉降现象是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顺利开展的主要问题。由于城市地下空间施工初期支护和土体之间出现空洞的问题,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和凝结,影响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的综合质量。在注浆加固环节应用浅埋暗挖法时,可对地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地层条件的变化,进行浆液的合理化选择,保证浆液加固的质量和效果,避免注浆加固环节出现资源浪费,在保证资源合理化应用的基础上,提升支护的稳定性,从而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的质量。
4.6沉降控制技术
要充分发挥浅埋暗挖法作用,应该将工程监测做好。由于铁路隧道施工环境通常比较复杂,在施工阶段如果出现地面沉降问题,而施工人员重视程度不足,不可避免会引发很多安全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期间,一旦发现有地面沉降情况产生,必须第一时间制定应对办法,科学地进行处理,确保沉降不再蔓延,并采取措施适当增加地层硬度,降低地层运动问题出现的几率。在浅埋段大管棚段施工操作阶段,由于受到应力释放、水土流失等因素影响导致沉降问题出现,根据施工现场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办法。要做好现场测量以及作业管理,控制成孔精度以及误差,采取施工监测措施,根据获得的参数,进行注浆压力以及注浆量的调整,保证沉降问题能得到良好控制。
4.7锁脚锚管
使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需提前开挖多个导洞,为了方便施工,可将其分成上下两个区域。施工时先开挖上层区域的导洞,再进行下层导洞的开挖。但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施工,施工到下层时,很容易影响到已经施工完成的导洞(如使其出现沉降),因此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格外关注。施工人员可以在上层开挖结束后,先完成该部分的初支,即在拱脚位置安设45°倾斜、长约2.5m的锁脚锚管,以确保上层结构的稳定性。
4.8降水技术
铁路隧道工程建设期间,水文地质质量的差异对工程质量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工程建设的角度分析,如果水文地质不能满足既定的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强行开展施工工作,不仅会降低施工的整体质量,还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无法保证施工安全,若情况严重,很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应从根源加大对降水的控制和利用,在短时间内为施工过程提供充足的降水量,保证施工用水需要,同时保证施工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浅埋暗挖法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施工中的应用,可降低城市地下空间施工过程中的难题,提升城市地下空间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为保证隧道施工作业有序进行,应该在充分考量工程实际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强化对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悦欣,唐丹.浅埋暗挖法技术及其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2,49(05):64-66.
[2]丁维良.大断面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在砂层地铁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机械与维修,2022(02):126-128.
[3]于兴达.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J].四川水泥,2022(01):281-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