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优秀教研方法的探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袁庆辉

深圳市福田区园岭教育集团园岭小学 邮编:518028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优秀教研方法的探究,总结提炼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通过深入剖析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实践、注重评价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优秀教研方法、探究方法

正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未来。因此,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优秀教研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亟需教师创新教学思路,采用更加生动、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二是如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情境设计、典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是如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的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四是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更好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贡献智慧和力量。具体探究方法如下:建设“走心”教研组;构建“暖心”教研;探寻“匠心”教研路。

一、建设“走心”教研组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因此在课程建设围绕三条主线与四个方面。做到“一课一活动,一练一探究”,让课程联系学生生活,以活动为载体,又在生活中践行,进行探究学习。

教研组,作为教师们共同研究、交流、探讨教学方法和经验的平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如何让教研更具有“走心”特点,如何让教研活动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

在教研组,我们认真学习研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广东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通知,以及深圳市和福田区等一系列文件精神明确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建设一个理念先进、管理规范、师资素养高、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教研组。

“走心”教研组的构建,首先需要建立“”教研桥。这意味着教研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相互信任、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氛围下,教师们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更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其次,教研组需要探寻“匠心”教研路。这里的“匠心”是指对教学的专注和热爱,对学生的关心和负责。教师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如何更好地教授课程,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同时,教研组还需要注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教学的创新和进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研组需要定期组织各种教研活动。例如我们每个学期初第一周,团队老师根据深圳市、福田,学科工作计划进行研究学习,共同制定了自己的教研计划,就遵照这个计划去执行,让教师们共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教研组期末有总结还可以建立教研制度,定期召开教研会议,分享语文和道法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此外,教研组还可以结合福田区大德育的内容,开展一些与思政课程和少先队大队部相关的调研活动,制定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推动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走心”教研组的建设,教师们可以更好地研究和教授思政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构建“暖心教研 

(一)“四德”教育

在学校德育观的指导下,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学校积极推行“四德”教育,即“启德”、“促德”、“明德”和“悟德”。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方法和手段。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构建“暖心”教研桥,以达到“四德”教育的目标的。

首先,关于“启德——信步自奋 学科德育”部分。我们认识到,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每一节课的设计中,我们都注重融入德育教育元素。为了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我们经常组织教研活动,如案例分析、教学研讨等,通过分享和讨论,让每位教师都能更好地把握德育教育的核心。我们教研组把启发学生的德育观念,作为教研组最重要的教研工作。尤其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通过学科教学,学科德育,结合课程,课堂上给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自信的呈现与展示,鼓舞奋进的精神力量。针对教师,通过课堂展开教研,以梅燕歧校长《战争与灾难》和袁庆辉主任《江山如此多娇》这两节课,作为一次教研活动,在教研当中,我们的老师们积极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智慧,拿出教案,在学校内上课,我们所有的年轻老师都可以去观摩,听课议课,照着这样自己再去上课,也就是由两位资深老教师带动、启发青年教师去做。通过这样的教研方式,让我们的老师真正地感教研热烈和暖心氛围。

接下来,关于促德——信步自强  文化德育”部分。教研组利用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每一次主题活动,使其成为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着,丰富净化着师生的灵。学校环境和主题活动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正能量的学习氛围。同时,定期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如“感恩节”、“友谊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教育的真谛。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爱护,也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然后,关于明德——信步自励  实践德育”部分。学校构建的实践德育课程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发展中心,学生进行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最后悟德——信步自主  特色德育部分我们深知,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特色德育活动,如“模拟法庭”、“公益演讲”“学习雷锋,红领巾志愿者”、“公民养成教育实践活动”、“校情教育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等特色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德育的真谛,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把体验教育与养成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扮演角色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逐渐领悟了德育的内涵。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梅校率先垂范,以“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为核心,引领科组老师们最大程度发挥园岭小学名师、优师的优势,结合国家、深圳市网课资源打造道法特色课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的来说,“四德”教育的实施,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让教师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升。我们深知,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做。但我们也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德、有才、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同时,我们也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教育能力,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是一座桥,连接着过去和未来,连接着知识和品德,连接着学生和社会。让我们携手共进,构建这座“暖心”教研桥,为学生的德育成长助力,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两培

“两培”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为了确保教育质量,学校和政府都高度重视“两培”。

首先是教师培养。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这些培训包括教学方法的分享、课程设计的研讨、以及与其他学校的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学校会邀请教育专家为教师们进行专业培训,或者组织教师之间的互访,通过观摩和交流,教师们可以互相学习和进步。教师培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我们校内培训一个月一次,培训前全面调研,搜集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一线教师的疑难困惑;不定期地组织老师们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师徒结对活动等,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们还选学科教师参加市区以及国家级培训。梅燕歧校长率先参加福田区“第二届青年教师师徒基本功大赛--- 教学设计、说课、上课等比赛喜获“全能特等”。林晓云老师、陈莹老师分别获得课堂教学一等奖和教学设计二等奖。

学生培养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会组织各种学生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学术竞赛、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课本剧表演、学宪法法治故事大赛、学生模拟法庭、美德小故事分享会、小论文、小课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探寻“匠心”教研路。

在教育领域,“匠心”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态度。它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深入到教研的每一个环节。教研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更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即课题,从实效和需要这两个出发点出发,探寻出适合我们学校发展的教研之路。我们先从学生小课题、教师小课题着手做研究,发展到研究十三五重大课题《学生公民素养的养成教育研究》,在老师们成长的过程中搭桥铺路,暖心扶持,促进老师们专业提升,研究能力的提升。    

在教研的初期,我们从学生小课题、教师小课题入手。每一个课题的选择和设计,都体现了“匠心”。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研究方案。我们从学生小课题和教师小课题开始,目的是为了找到更实效、更适合我们学校的教学方法。我们深知,每一项研究,都必须从实效和需要出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