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英语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郭静

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西范小学 山东东营257086

摘要

英语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具有着重要地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欠缺语言环境,同时,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相应的自控力,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而英语歌曲、歌谣具有旋律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在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应用英语歌曲歌谣教学,有利于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减轻小学生的学习焦虑,使学生容易接受英语知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学为切入点,通过探究英语歌曲歌谣的运用,期望对推动小学英语教学的进步有所助益。


关键词

英语歌曲歌谣;小学英语;英语教学

正文


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交际性。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被高度评价,因此,旋律简单、节奏活泼的英语歌曲、歌谣逐渐被教师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中年级需要掌握15首—20首,高年级需要掌握30首—40首。英语教材每个模块也进行了歌曲歌谣的穿插,由此可知,国家政策对此有着积极导向。英语教师应重视英语歌曲歌谣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1]

一、英语歌曲歌谣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吸引小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对于学习英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也有着取得优秀英语成果的心愿,然而,小学生欠缺学习英语的经验、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无法长时间专注于学习。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语言学科的属性,需要反复进行练习,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的模仿和背诵,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思维低谷期。歌曲歌谣具有律动性,生动有趣,小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能够让人思维兴奋,不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威胁,身心得以放松。同时,英语歌词潜移默化进入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超记忆能力,保持对英语的注意力,形成积极的语言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渡过思维低谷关,提升英语教学魅力。

(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英语语感

英语语感指的是学习者与英语材料信息所形成的定向反射,建立反射系统后,学习者就会对英语材料的单词的发音、构词、意思形成直观把握,英语语感的培养需要经过漫长的周期才能实现,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学生才会对英语形成敏锐的感知能力。歌曲歌谣有着优美的旋律,在语言结构上能够不断强化和重复出现,学生在参与演唱的过程中,使得新旧知识结合,能够获得深的理解与体会,获取语言习得。同时,歌曲歌谣往往能够提供丰富的语境,以一种儿童熟悉的语言呈现,学生随着旋律融入到歌词中,以一种新的方式整合听说读写,学生自身的语感也得到深化。

(三)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能够迅速记忆所学知识,然而,机械记忆的弊端在于容易遗忘,因此,需要进行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大胆的表现自己,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歌曲、歌谣迎合小学生这一特点,提供学生展示的平台。同时,音乐能够提供给人们轻松愉悦的感受,其所伴随的动作手势,促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开发大脑潜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以及协调能力的综合发展。另外,歌曲歌谣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其重复出现的结构,有利于学生预测歌词内容,强化对语言的理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获取语言材料,起到巩固语言知识的作用[2]

二、英语歌曲歌谣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歌曲歌谣的教学原则

小学英语教师在运用英语歌曲歌谣进行教学时,需要把握教学原则,即选择歌曲歌谣具有趣味性、语境化、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性。现阶段,部分英语教师选用歌曲歌谣教学,仅仅满足趣味性原则,以活跃课堂氛围为导向,选择律动感强的歌曲歌谣进行导入,例如 “Bingo”,虽然其节奏感较强,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前积极性,但是欠缺语境化,歌曲的歌词内容和教学内容缺乏相应的联系,违背了语境化原则。

(二)欠缺合适的歌曲歌谣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合适的歌曲歌谣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有的歌曲歌谣节奏舒缓,缺乏较强的律动性,缺乏趣味性、语言性,在教学性上存在不足,较难营造出活泼的氛围感,会导致学生机械地念读歌曲歌谣,歌曲歌谣的作用发挥不足。而有的歌曲歌谣节奏性太强,虽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完全沉浸在歌曲的节奏动作所带来的欢乐中,导致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欠缺

教师在歌曲歌谣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多媒体播放或是教师亲自演唱的方式,因此,小学生往往跟随多媒体或教师进行学唱,整个歌曲歌谣教学活动设置较为简单。与此同时,在演唱方式上,通常以齐唱为主,部分学生如果兴趣不足,则不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无法检验学生语言知识习得效果。除此之外,由于简单的教唱活动势必在歌曲歌谣知识要点上讲解不足,导致板书内容欠缺,不利于学生全面获取歌曲歌谣中的语言知识,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活动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监督检查力度欠缺

英语歌曲歌谣在节奏上有一定要求,因此,存在某些位置的单词需要语速加快,某些位置的单词需要重读,存在省略辅音、弱化元音、失去爆破的情况。学习英语发音作为学习英语的基础,学生在模仿歌曲歌谣演唱时,很难明确自身发音所存在的问题。而现阶段对于英语学科的考察以听力和笔试为主,导致口语重视程度不足,因此,教师对学生语音掌握情况的检查内动力欠缺,对于学生发音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纠正,不利于学生日后英语学习。

三、英语歌曲歌谣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把握教学原则

英语歌曲歌谣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应注意歌曲歌谣的趣味性、语境化、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性原则,将歌曲歌谣灵活地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尝试持续的激发学生兴趣性,使得歌曲歌谣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例如,教师利用Noodles and rice”这首英文歌曲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后,可以向学生提问“除了面条、米饭还有哪些美食?”将学生带入语境当中,引发学生思考,开展“Brain storm”这项活动,为完成教学任务学习如何点餐做铺垫。并且,教师在教唱的过程中,注意将静态的单词与表情、动作相配合,与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相符合,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选英文歌曲歌谣

合适的英语歌曲歌谣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在选择课本之外英文歌曲歌谣时,需要符合学习者的心理特征,难易程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英文歌曲歌谣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语言真实题材丰富,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教师选择“A Rainbow”,歌曲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含有丰富的颜色单词,如purplebluegreenyelloworangered等,有助于学生掌握颜色。选择“Ten little Fingers”,这首手指歌中包含数字从1到10,有助于学生掌握英文数字的表达,选择“Will it be windy?”可以用于天气情况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精选的英文歌曲营造出活泼的氛围感,深入挖掘英语歌曲歌谣语言知识内容,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三)丰富教学形式

对于课本之外的歌曲歌谣资源,教师需要避免一次性的教唱,可以按照语音语法知识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初步掌握歌曲歌谣大意,进而利用大屏幕详细展现语音、语法现象,增加板书次数,详细解析英文歌词,让学生对于歌曲歌谣主题进行掌握,同时,也可以对歌曲歌谣进行二次加工,避免歌曲歌谣资源的浪费。例如,教师将英文歌曲“I' m listening to music”进行了再次处理,将其从歌曲变为听力素材,将歌曲内容拆分成6个动作序列,要求学生听完歌曲后,进行排序,对于动词变化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把握“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要点,改变了简单的教唱活动形式。

(四)强化教学效果运用

语音作为入门阶段教学的关键,教师采用准确的语音材料,帮助学生进行语音训练,教学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重模仿。对于出于节奏需要,歌曲歌谣的音节会出现一带而过、含混不清的情形,教师要予以解释说明原因,对于错误的发音应予以纠正,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模仿。在学唱歌曲时要让学生注意歌唱技巧,抓住节奏,由易到难的学唱,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解决。例如,歌谣中出现year和here两个单词时,音标均为/is/,然而字母组合却是ear和ere,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拼读,完成歌谣学习。

结语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由于缺乏相应的环境,学习难度较大。将歌曲歌谣应用到教学中,对小学生语言学习、文化认知、情感过滤具有积极意义。探究其原因在于,英语歌曲歌谣生动有趣、具有较强律动感,而小学生拥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小学生在轻松欣赏跟唱中即可改善语音面貌,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教师需要把握歌曲歌谣原则,发挥歌曲歌谣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娜.英语音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9,39(20):160+163.

[2]王晶晶.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分析及有效运用[J].英语教师,2021,21(06):172-1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