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浅析
摘要
关键词
试卷讲评 智慧课堂 应用模式
正文
高中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和骨架。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导出是我们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发展,又依赖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扩展和深入。同时化学实验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生动的再现和认识,化学计算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其他化学知识将成为无源之水。
智慧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的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1]。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创设情境总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进度选定的某一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所需掌握的特定知识和技能展开,设置疑问、任务等形式使用合适的信息化手段来创设与该知识或技能相关的学习情景。课堂激趣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开端,利用实验的契机实现激趣的目的,趣味实验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积极利用高中阶段可以完成的实验进行导入和激趣。很多化学教学知识和化学现象都和现实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趣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欲望。例如:蒸馒头发面时为什么有时候加纯碱有时候加小苏打?这样的问题探究背景下,让学生以生活实际与化学知识结合分析碳酸盐和酸反应。
二、启发思考、确立主题
在学生被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并做好学习心理准备后,教师可以提出若干循序渐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寻找答案和学习知识。问题必须是具有启发性,引导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探究,这是探究型学习开展的必备条件,也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三、信息加工、探究实践
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活动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所获得的信息和材料进行分析、加工、处理、总结、反思、校准,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并适时的予以指导,以免学生在此过程中迷茫不知所措影响学习效果。
四、协作讨论,促进内化
协作讨论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吸收有用信息,拓展信息和素材,经过高质量协作讨论互动是学生完成知识和情感的内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发挥组织开展小组内或者班级内的讨论,引导,协调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得出问题的结论,深化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认识理解新知识。
五、总结评价、拓展提高
每节课结束后都需要总结评价并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结合进行拓展提高。在此环节中共同总结、评价和反思,发现不足和问题,提出补充和完善的措施以便更全面更深刻地达到课程学习目标的要求。
六、案例分析
案例:试卷讲评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教学背景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离不开对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智慧课堂也在推进学校教科研信息化中产生,并且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在这种大背景下,我校化学教研组积极探索如何在日常化学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模式,以及智慧课堂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我开设了一节应用智慧课堂模式的化学试卷分析讲评课。
二、教学内容
完成保定市统考化学试卷错误率比较集中的客观题与主观题分析,并对错误率较高的题型进行专项练习。
三、教学准备
利用网阅软件实现对试卷的判阅,后台自动生成本班每道题的正确率和平均分。针对错误率较集中的题,分析其考察知识点以及学生错误方向。针对高频错误进行备课,重点练习。在超星学习通APP中准备当堂训练及答案。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特别是要引导学生重视审模块、审设问、审材料、审意图。
(2)展现试题答案的生成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和技巧;
(3)剖析答案,回归课本,通过试题分析让学生感悟如何把握教材重点、如何落实课本基础。
五、教学过程
1.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本套试题分为两部分
选择题: 20道,共40分 非选择题:4道,共60分
试题难度适中,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
2.本班答题情况分析
高三(4)班总人数68人。本班为中等程度班级,学生成绩集中在50—70之间。
分数段 | >70 | 60-70 | 50-60 | 40-50 | <40 |
人次 | 5人 | 10人 | 18人 | 18人 | 17人 |
知识点 | 题号 | 分值 |
实验仪器及操作 | 5,8,10,11,15,23,24(4)(5) | 32分 |
化学与生活 | 1,6,17 | 6分 |
化学用语 | 4,20,21(3) | 6分 |
有机物的性质 | 7,16 | 4分 |
元素周期表推断 | 9,21(1)(2) | 6分 |
化学键 | 2,20,21(3) | 6分 |
离子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 | 13,14,18, 21(3),24(2),24(6) | 16分 |
化学反应速率,方向,平衡移动 | 22,24(1) | 18分 |
NA | 12 | 2分 |
其他 | 3,19 | 4分 |
根据此表,同学们可以看出考试中所有考察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所占分值,在今后的复习中同学们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由表得出学生们出错率较高的两个知识点为实验仪器及操作、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书写。
3.具体错题讲解及拓展训练
(1)试卷第13题详细讲解
第13题错误率最高,涉及到水溶液中物质电离以及离子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难点是氧化剂还原剂比例不同时,方程式准确书写。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学生大多错选B选项,错误率达到62%。
教师:B: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32−+CO2+H2O═2HCO3-。大家错误率较高,仔细审题,题中关键词是什么?
学生:“饱和”
教师: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会生成NaHCO3,NaHCO3溶解度与Na2CO3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什么?
学生: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溶解度。所以饱和Na2CO3溶液中生成的 NaHCO3会以固体形式析出。
教师:所以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怎样书写?
学生:2Na++CO32-+CO2+H2O===2NaHCO3↓
教师: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时,注意审题,注意反应环境。
对于正确选项D,大多数同学是基础知识薄弱,不能准确判断当反应物比例的不同时,具体对应的方程式。
教师:D选项题目:铁与硝酸反应时要注意硝酸的量,为什么?
学生:硝酸过量时,铁会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硝酸少量时,铁元素在溶液中存在形式为二价铁离子。
教师:那么n(Fe):n(HNO3)=1:2,到底是硝酸过量还是少量呢?学生先正确书写硝酸过量与硝酸少量的离子方程式,找出对应比例。
学生小组讨论书写,教师利用电子设备及时将学生书写结果上传到大屏幕上并点评。
教师:硝酸过量时,n(Fe):n(HNO3)=1:4;硝酸少量时,n(Fe):n(HNO3)=3:8。那么题目中的n(Fe):n(HNO3)=1:2,说明硝酸少量,铁过量,溶液中的铁元素为二价铁离子,所以D选项正确。我们在做此类反应物量不同反应产物不同时,一定注意审题。
(2)变式拓展抢答环节
针对该题型,教师设计对应的变式拓展,学生小组讨论,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抢答,教师点评打分,提高小组学习积极性。
(3)当堂训练
利用超星学习通软件发布针对离子方程式当堂训练。学生小组讨论后用手中的电子设备提交,系统后台自动判阅打分,在大屏幕上展示出各小组得分,及每道题正确率。教师再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讲解。个别错误的题目在客户端均有详细的解答,学生可个性化学习。
(4)个性化自主学习
课堂时间有限,不能所有错题都进行讲解,教师在学习通客户端对所有题目录制了详细的讲解视频,学生可个性化学习,同时向学生推送了一些学习资料,可供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反思
上完本堂基于“智慧课堂”模式的试卷讲评课后,相较于传统课堂,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系统对于试卷分析做很科学很全面,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详细的讲解,讲解既有针对性有有高效性,真正做到了教学决策数据化。
2.设计抢答环节,交流互动立体化,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
3.当堂训练后台自动判阅,学生提交后可立刻看到自己每道题的正误,教师根据软件提供的数据进行针对讲解。真正做到了学习评价即时化,课堂效率高,效果好。
4.传统模式的试卷讲评课,因为每个学生错误情况不同,教师要做到兼顾大多数学生,讲解题目数量较多,耗时较长,程度较好同学不想听,程度较差同学认为教师讲的不全面,效率极低。而基于“智慧课堂”模式的试卷讲评课,教师只需要讲解集中错误的题目,后台推送其他题目的讲解供所有学生自主学习,做到了学习资源推送智能化以及学生学习自主化。
在案例中发现,在试卷讲评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智慧课堂的教学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又要教会学生“会学”,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