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中如何合适地融入课程思政——以《建筑工程概论》为例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黄燕虹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汕头515078)

摘要

微课,一种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育领域广受欢迎。课程思政则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微课与课程思政的结合,能够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短时间内有效传递思政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微课融入课程思政具有独特优势,需结合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避免生搬硬套,可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思政内涵,设计思政元素返场,强化效果,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需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最新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实现微课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微课 课程思政 融入

正文


1、引

1.1微课的概念

微课(Microlecture)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其核心是微视频,同时辅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练习题、课后测试题等辅助性资源,构成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微课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资源,又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教学资源[1]

1.2课程思政教育的背景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必须坚持立德和树人不可割裂,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2]

1.3微课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微课因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在教育领域广受欢迎。课程思政则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关键。微课与课程思政的结合,能发挥微课优势,有效传递思政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微课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融入课程思政能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这种结合符合教育改革趋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3-5]

2、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

在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结合笔者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详述具体方法

2.1 结合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结合。在介绍历史文化时,可以引入国家大义、民族自豪等思政元素;在讲解科学原理时,可以强调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等思政内涵。

笔者在教授《建筑工程概论》时,便结合了不同专业知识融入合适的的思政元素。例如,微课《中国建筑史》便结合古代建筑的非凡成就融入了民族自豪感以及“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

微课《中国古建筑的建造特色》便结合屋顶的造型特色融入了“工匠精神”的“精益”和“创新”。

微课《巧识建筑构造》就结合建筑各部分构造各司其职又分工合作融入了“团队合作精神”。

2.2 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思政内涵

微课中可以引入真实的社会事件或案例,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思政内涵。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认识世界。

微课《中国现代基建》概述了中国基建从落后到领先的转变,强调了中国在路桥、铁路建设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政府投入巨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包括世界级的大桥,虽然成本高昂,但旨在促进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减少贫困。此外,快速建成的火神山医院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视。这些成就与“四个自信”中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相契合,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扶贫攻坚中的巨大贡献。

微课《建筑测量简介》便引入了2020年珠峰高程最新测量的实例,介绍在本次珠峰测量中使用的国产先进设备,展现我国测量事业从落后到如今领先,特别是北斗定位系统,结束了我国在全球定位中落后挨打的局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巨大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这种真实案例的引入,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2.3 设计思政元素返场,强化效果。

由于微课篇幅有限,专业科目也是专业知识为主,因而思政元素都是点到为止。但是思政元素如果只是偶尔提起,学生很多不能完全理解,很快便会遗忘,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因而有必要让思政元素在不同微课中返场。具体做法是:不同知识点融入相同思政元素,由浅入深、渐入佳境、重复强调,使学生对思政元素多方位的理解,效果更持久。

比如,工科学生,很有必要培养他们的大国工匠精神。那如何培养呢?首先要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一系列的微课,是较好的普及方式。《建筑工程概论》中的微课《中国古建筑的建造特色》让学生们从古代的建筑精品中初识工匠精神;在《制图识图》微课里,通过仿宋体的训练、图纸的修改,优化,体会建筑制图的严格要求,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建筑设计》微课里,通过设计需要一遍遍抠细节,设计需要与时俱进,设计师需要提升技艺等,再次巩固工匠精神中的精益、创新、敬业等概念。通过这一系列的微课,学生便能由浅入深的从认识到理解最后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

再比如,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者往往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各种任务,因而,在学校便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现代的学生都比较自我,很难主动配合他人,因而在微课中,便需要反复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学会团结协作。《建筑工程概论》中的微课《中国古建筑之亭》让学生们从古代的亭的建造理解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因为亭的建造涉及到建筑、雕刻、绘画等多个领域,需要不同领域的工匠们紧密合作才能完成;在《建筑材料》微课里,让学生们理解到建筑材料的搭配使用需要各种材料之间相互协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建筑结构》微课里,让学生们理解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协作,任何一个部分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结构的崩溃。通过这一系列的微课,学生们便能逐步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

2.4 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微课中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做题小游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下面举些实践小例子:

建筑材料的分类繁杂而枯燥,是建筑类学生入门的学习难点。因而,微课《建筑材料分类》在设计时引入卡通形象讲解,动画素材的动态出场,让学生加深印象,最后,设计了几款学生喜欢的做题游戏,检验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如,“撒网捕鱼”小游戏,学生分组参加,每条游来游去的小鱼代表一种建材,学生的网代表分类,看见属于自己的网分类的小鱼就要撒网,网对了奖一分,错了扣一分,最后,小组积分最多获胜。在愉快的游戏环节中,学生们以为自己的团队加分为荣,不知不觉地巩固了知识,又提升了团队合作精神。

微课《绿色建材》设计了分组角色扮演,小组中有人扮演现场工程师介绍某工程中绿色建材的运用情况,有人扮演记者采访工程师,有人扮演新闻播音员播报记者采访回来的素材,还有同学负责文案、助理,后台整理,导播等工作,共同完成某工地绿色建材使用的采访报道,通过这样的微课,学生们既直观地理解了什么是绿色建材,又从任务里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实践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更能提升巩固教育效果。

2.5 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

微课采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使之更生动、形象、有趣。《建筑工程概论》系列微课包含30余段视频,涵盖动画视频、建筑实物视频、工程现场视频及工程师讲解视频等,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建筑工程知识体验。生动视频素材使学生直观了解建筑工程原理和技术,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微课团队精心设计动画场景,以动画形式展现建筑工程各方面,简化模型和形象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力学原理和构造方式。同时,微课穿插珍贵建筑实物和工程现场视频,展示古今中外建筑风格和现代施工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和热爱。此外,微课邀请现场工程师分享经验和心得,加深学生了解建筑工程实际运作情况,拓宽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建筑工程概论》系列微课利用多媒体手段使思政教育更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全面理解和深入掌握建筑工程知识,为其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提供借鉴和启示。

3、 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避免生搬硬套,自然融入思政元素

教师在融入课程思政时,要避免简单地将思政内容套用在微课中。而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然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微课中,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结合[6]这种有机的结合不仅要求教师在设计微课时深思熟虑,还需要他们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具体做法可参考本文2.1的内容。

3.2 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度强调思政内容

在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不能过度强调思政内容,以免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度调整思政教育的强度和深度。必要时可以通过一些列微课来巩固思政内容,而不是一个内容在一个微课中强调太多,反而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具体做法可参考本文2.3的内容。

关于思政教育的强度和深度是否合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微课中思政内容和教学方式。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3.3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微课

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微课。这个就要提到我们教师的“三备”备课法——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教材虽然是一样的,但学生不一样、课堂不一样,课程设计也要因材施教、适合才是最好的,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求设计出来的微课与相应的思政融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他们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教师在融入课程思政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

4、 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估

4.1 设计量化评估指标、收集学生反馈

为了了解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量化评估指标,如学生参与度、满意度、学习成绩等,来评估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来进一步了解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例如,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分享;在课后的学习中,是否主动去探究和思考相关思政内容;在学习成绩上,是否有所提高等。这些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估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到评估过程中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反馈和建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可以直接反映他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参考信息。

4.2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微课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收集到评估指标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后,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首先,要对评估结果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微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7]。例如,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微课内容过于枯燥,或者教学方法不够生动。其次,要仔细梳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微课的期望和建议。例如,学生在问卷调查中提到希望增加互动环节,或者希望微课能够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教学。那么教师就要要改进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多加入学生关注度较高的时事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更多建议

为了更好地说明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和效果,以下列举不同学科可融入课程思政的

5.1 历史文化微课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在历史文化微课中,教师充分挖掘了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可通过介绍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大义、民族自豪等思政内涵。同时,结合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8]

5.2 科学原理微课中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

在科学原理微课中,教师强调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等思政内涵。通过引入科学史话、科学家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原理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微课中设计了多个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师结合科学史上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3 社会事件微课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在社会事件微课中,教师引入了一些真实的社会案例。通过让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结合思政元素如社会责任、公民意识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还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让学生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微课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6、结论

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融入课程思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合理设计微课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然而,要在微课中成功融入课程思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引入真实案例,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微课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吉.微课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4,(03):60-62.

[2]朱海鹏,于桂芳.基于ADDIE模型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用探索[J].物流科技,2024,47(05):170-174.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5.045.

[3]罗忠可.在专业课程微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讨——以《发动机活塞销偏置》微课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02):155-158.

[4]周冰舸.“微课”在高职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4):223-225.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74.

[5]宾皓宇,王文珊,王守娥.腹部评估实训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06):72-75.DOI:10.20037/j.issn.1671-1246.2024.06.22.

[6]冯晓华,张丽娜,白海霞等.“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23,(24):138-142.DOI:10.16871/j.cnki.kjwh.2023.24.034.

[7]郑美丽.微课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知识文库,2023,39(22):68-71.

[8]孔黄生,滕跃民.运用“三寓三式”讲好中华龙文化故事——上海高职院校非遗舞龙课程思政育人实践[J].新体育,2024(04):98-1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