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普视频的传播策略与技巧分析——以抖音账号"一方见地"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植物科普;场景真实性;内容精炼;文案层次性
正文
因为我国地大物博,植物种类更是不计其数,植物作为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所以植物也成为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工业社会环境下人们与植物的距离被推远,因为城市建筑越来越聚集,人们长期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环境中,所以对植物的认识与了解也逐渐减少。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大对植物普及推广的力度,在植物园与研究基地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技术与信息化宣传方式,对植物科普空间进行阶域延伸。通过对“一方见地”植物科普视频的研究,总结植物相关知识科普与宣传的技巧,并搭建更完善的植物科普视频传播框架。
1.植物科普视频发展背景——以“一方见地”为例
植物科普是普及与介绍植物知识,透过植物看自然、看生态的重要途径。“一方见地”于2020年在抖音平台发布植物科普短视频,透过短视频去记录自然景观与科普自然知识。“一方见地”植物科普短视频的形式,受到广大群体的喜爱,创作者创建并发布#一日一植物#一系列话题以及植物科普视频,持续播放量≥80亿次[1]。利用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与观察植物生长变化,为人们展示植物生长习性等,目前“一方见地”的抖音粉丝数已经≥1400万人,植物科普类作品的发布数量≥500个,并且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跻身“抖音科普顶流”。“一方见地”以新媒体平台,运用观察式、讲解式、历史故事等综合性的方法对植物进行科普,获得比较理想的植物科普宣传反响。由此证明,将植物科普与新媒体短视频融合,在植物科普工作探索中“另辟蹊径”,这对于植物科普影响力的提升与科普目的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2.植物科普视频的特点
2.1植物科普主题设定贴近生活
通过对“一方见地”植物科普短视频的研究发现,植物科普视频制作中一定要对主题科学设定,尽量贴近人们生活,因为科普的主要作用是让更多人认识与了解科普对象,既要保证科普知识的专业性,又要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为科学原理、知识点灌输等做好铺垫,所以植物科普主题设定需贴近生活。如“一方见地”中的科普短视频,主题的设定与内容的选择上,从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植物进行选择,例如折耳根、拉拉秧、熊果、益母草等,针对这些植物设定的主题也需要具有代入感,熊果科普视频中,主题为“熊喜欢吃——有着与众不同的能力”“七叶一枝花”“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果”等[2]。在植物科普主题的吸引下,让人们产生与植物的共同记忆或者是想要点进视频了解的欲望,随后在科普视频中感受植物的故事,如此一来,植物视频科普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植物科普内容设计鲜奇化
植物科普内容的设计也需要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形式,从多角度增加内容涉及的新鲜感、故事感,科普植物的同时也能够了解植物背后的故事,这样的科普设计对人们更具有吸引力。参考“一方见地”中关于穿心莲的科普,为让人们对穿心莲有更透彻、真切的认识,创作者融入了医药学家李时珍与穿心莲的故事,穿心莲在李时珍小时候被毒蛇咬伤后便是用穿心莲渡过难关。随后由古时李时珍过渡到现代生活,人们经常在药店看到穿心莲相关的药物,因此对穿心莲并不陌生。但是虽然知道穿心莲是名贵药材,对其的了解却不全面。随后视频中讲解了穿心莲名称的由来,正所谓中医上“苦入心”,显而易见穿心莲的苦感强烈。面对生活中常见的、频繁接触的、熟悉却又陌生的植物,科普内容设计时新鲜感便尤为重要。通过鲜奇化的处理加深人们对植物科普内容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培养人们辨识植物的能力。
2.3植物科普场景设计真实性
植物科普是帮助大众更多接近植物、了解植物的重要途径,植物科普视频的设计一定要保证植物真实性,这样才能达到准确科普的效果。植物科普场景设计时,可以选择模拟的形式,即搭设植物仿生环境,对植物的形态、生长属性等进行模拟,这种科普方式虽然可以有效介绍植物特点,但是在真实性方面有待提高。“一方见地”植物科普视频则是创作者走进真实的田间地头、大山森林,去寻找、去感受不同的植物,以最真实的场景进行科普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为观者营造身临其境之感,还能够多角度地激发观者对植物的好奇与观看欲。与此同时,创作者还会根据科普的具体情况灵活转换场景,让科普视频整体设计不生硬、更生动,因此能够获得更理想的宣传与科普的效果。
2.4植物科普语言风格朴实哲理
通过对“一方见地”植物科普视频的分析可以发现,创作者结合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对科普视频进行了设计,并未采取精英式或者是说教式的语言风格,而是以朴实活泼、充满诗意的风格对植物进行介绍[]。这样一来,有效地拉近了科普者与观看者的距离,并且科普的语言通俗易懂,简单中蕴含着哲理,诗意中透露着智慧。创作者擅长用平实的语气阐述植物背后的故事,如对于野生蓝莓“笃斯越橘”的科普,视频以询问式话语开始,“看我眼前的森林,美吗?”随后对镜头前的景色进行简单阐述,“成片的针叶林把阳光剪得细碎,铺撒在厚厚的苔藓上,……”对于美景的叙述与展示,可以瞬间吸引人们的注意,既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又可以紧密衔接植物科普内容。随后创作者对野生蓝莓进行科普介绍,综合生长环境、气候变化等,让人们能够更加接近植物。如视频中对野生蓝莓生长的极地森林进行了介绍,透过环境的特殊性延伸出笃斯越橘适应性与耐寒性强的特点。朴实有哲理的语言风格犹如为科普视频赋予了灵魂,不同的视频与科普语言,仿佛不同性格的植物群,传递着植物的感情。
创作者在介绍野生蓝莓的同时,对视频中出现的其他植物也进行了科普,杜香是伴随着野生蓝莓生长的芳香植物,属于常绿灌木,因为生长在极地森林环境中,全年仅有三四个月不被冰雪覆盖,而植物生长新叶需要时间,所以杜香综合利用了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的时间段迅速完成光合作用,不断提升抵抗严寒的能力,由此可见,每一种植物的生长与适应环境,都是生命探索的体现。如“生命就是这样,有很多的无可奈何,我们只能去适应,……,每一个植物也在努力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朴实无华的语言与哲理探索的融合,体现出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增加了植物科普视频的层次。
3.植物科普视频的传播策略与技巧提炼
3.1植物科普视频时间短、内容精炼
透过对“一方见地”植物科普视频的关注与研究可以发现,“一方见地”拍摄与发布的科普视频时间都比较短,时长一般为1min-4min,时长的设定更符合新媒体时代快节奏的阅读观看需求。“一方见地”植物科普视频主要通过抖音账号发布,抖音作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平台,普及度广、传播速度快。在短视频迅速传播的环境下,人们逐渐适应了阅读碎片化的状态。植物科普视频合理把控时长的同时,还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科普内容更精炼,视频拍摄、音乐设计、科普讲述等井井有条,既可以对植物科普的相关知识有效浓缩,又可以凸显出科普视频的镜头感与空间性,提高对植物科普资讯的传播率,不会为人们造成认知负担。植物科普视频时间短、内容精炼的处理,是植物科普信息化宣传的基本条件。
如“《边城》里的虎耳草开花了”科普中,视频的时长为2'10",虽然视频的时间短,但是却包含了丰富的科普知识。视频中介绍了虎耳草的形态特征,“长长的花葶拖着小小的白花,星星点点的悬挂在空中,……,它不是一朵规整的小花……”,随后还简单介绍了虎耳草的叶片,好似老虎的耳朵,同时介绍了虎耳草的中药属性,并以《本草纲目》进行验证。不仅如此,视频中介绍了虎耳草的茎段、喜爱湿漉隐蔽的岩壁环境等,阐述了虎耳草生命力的旺盛。在此基础上,通过《边城》加深人们对虎耳草的印象。这种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形式,有效提炼植物科普的关键点,满足人们资讯快捷与碎片化阅读的需求。
3.2丰富科普文案层次性、情感性
对于植物科普视频来讲,为提高视频的传播率与影响率,还需要对科普文案进行丰富,从多维度去增加文案层次性,通过文案去激发人们对植物科普内容的认同价值,并与植物产生情感共鸣。“一方见地”植物科普视频宣传力度的加大与关注度的提高,离不开文字力量的支持。文字的力量是无限的,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植物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认知环境、感受自然的媒介,植物的生命是顽强的,而植物的特点、品质,对自然的意义等,需要语言文字的叙述进行传递,由此可见,文案的编辑与层次性设计,对植物科普视频尤为重要。积极对“一方见地”短视频进行观赏与品味可以发现,创作者的语言文字极具力量,时而平淡如水;时而铿锵有力;时而文采斐然。从文案编辑以及与植物科普视频融合方面来讲,“一方见地”植物科普视频的文案处理,注重对情感共鸣进行广度、深度方向延伸,并且还可以突出科普视频的层次性。“一方见地”的视频,文案的设计并不会局限于植物本身,而是从其他元素逐渐过渡到植物,同时还会融入中医记载、节气等内容,让植物科普的文献更丰满。创作者会通过植物引出历史典故、季节更替、天文地理等,对科普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介绍,让科普短视频更具有层次性。
如“一方见地”发布的“立夏,准备好和万物一起奔跑了吗?”文案编辑中,并不是直接讲述立夏节气的特点,而是由立春为“引子”,将立夏拟人化,“夏天接过春天照料的世界,问“到什么程度了?”春天说“发生”。”春天与夏天的季节交替,就好似时间的接力棒,夏天接过春天的万物复苏,承担起让植物更繁茂的任务。夏天利用更火热的太阳与更猛烈的雨水,为植物汹涌地成长创造条件。为了让文案的核心立意更明确,还需要对文案进行深度拓展,“每一件事我们都期待一个春天,但也许经得住夏天才是这件事能不能成立的关键,会给出最丰厚的机会,……,夏天的公平是生命的张力……”“一方见地”植物科普视频却不局限于植物,节气的变化同时也是植物复苏、生长、结果、凋谢的过程,植物的科普离不开季节的变化,通过对节气更替的阐述去激起人们对植物变化规律探索的兴趣,同时巩固植物科普视频传播的基础。
3.3巧妙运用叙事手法打造独特视频特色
植物科普视频的传播与技巧研究中,发现“一方见地”科普视频的叙事手法与运镜等采取连续性的方法,不仅镜头为一镜到底,而且叙事的处理极具连贯性,这种处理模式能够增强植物科普视频的语境氛围,为植物科普目的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信息化时代下,抖音平台包括海量视频,如何让植物科普视频脱颖而出,在锁定人们感兴趣的内容基础上,必须注意叙事手法,有效平衡植物科普内容与碎片化阅读的关系,以连续性的叙事手法激发植物科普视频的传播效应,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连续性的叙事手法,改变了短视频传播中故事性不足、视频过于零碎、吸引力不足的短板,打造植物科普不同系列的合集,如“一日一植物”,通过对科普视频主题的串联,将植物科普视频宣传效应联合,继而积蓄厚积薄发的宣传力量,同时还可以提升人们对科普视频的期待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植物科普视频的传播策略的研究,整理并分析“一方见地”植物科普视频资料,对植物科普短视频创作的特点有更准确地认识。“一方见地”作为抖音平台高热度的植物科普宣传号,利用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形式,编辑富有层次与哲理的植物科普文案,以真实的录制场景与饱含情感的叙述,有效抓住人们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为植物科普搭配短视频的模式探索积累了经验。植物科普视频的有效编辑与叙事性讲解等,不仅满足了科普的需求,同时发挥出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对植物科普内容深耕细织,营造更真实的宣传氛围,打造独具特色的植物科普视频模式,为植物科普与宣传等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包金鑫,张怀忠,刘金,王占永,邸益财.祁连山珍稀植物科普视频的制作与传播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4(3):0156-0159
[2]黄云芳,关妮纳,宾振钧,王美又,郝小玲,罗清,池昭锦.浅析植物科普视频的传播策略与技巧——以抖音账号“一方见地”为例[J].农业研究与应用,2023,36(3):96-102
[3]阿忆.科学纪录片的传播策略——《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评析[J].青年记者,2020(12):74-75
课题: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北海红树林生态保护推广短视频创作应用研究”,编号:2023KY18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