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教育戏剧; 学生自我认知; 影响; 心理健康; 机制分析
正文
一、 前言
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各种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学生群体作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心理健康问题的呈现出增多且低龄化发展趋势,加强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关心的话题。自我认知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情绪调节、自我评价和行为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被认为能够促进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探究教育戏剧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及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究教育戏剧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及机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教育戏剧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为教育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方法。通过深入研究教育戏剧的实施效果和机制,可以为学校开展教育戏剧提供依据,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促进。
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有社交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厌学等。常见的如:社交障碍,或许因为性格的内向与自卑,也或许因为过度依赖虚拟世界的社交,缺乏与他人面对面的沟通与互动,表现为与他人的沟通减少,不愿与同学、家长交流,人际交流障碍;抑郁,各自评判与评价,各种要求与期望中如学生不能达到,就会表现出心情压抑,闷闷不乐,对未来感到悲观,思想消极,感到自卑;焦虑,激烈的竞争环境给学生们带来多方面的压力,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升入好学校、同学之间的竞争、家长的期望都会使其增加紧张情绪,频繁地担心问题,感到紧张和恐惧,陷入焦虑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厌学,学习动力下降,成绩严重下滑,不愿意学习,甚至不愿去学校。
(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拥有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更好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减少生活与学习中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其身心的影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与生活的各项挑战。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更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增进与他人的理解和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同时,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专注力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因素。
三、教育戏剧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
(一)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了解,包括对自身特质、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通俗的说,学生的自我认知就是指他们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自我认知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实现目标。自我认知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 教育戏剧的概念
教育性戏剧(Educational Drama)是以教育而非舞台呈现为目的、主要服务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一种应用戏剧。学者徐俊将其简要定义为“作为教育手段的戏剧”,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教育戏剧,第二种是教育剧场。教育戏剧多由教师引导,在课堂开展,它的关键是引导者(即教师)要具备营造情境、设计流程、调控节奏、启发引导、个性化教学的综合能力。教育戏剧对于课堂设计者来说,不只是将几个戏剧游戏或学习方式引入课堂,而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授课方式,即从传统的灌输式、标准化的教育范式转变为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的教育范式,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过程的转变。
(三)教育戏剧在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方面的作用
教育戏剧通过角色扮演、情感表达、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对自身的深入认知。它以戏剧元素为媒介,让学生通过自发性的活动进行学习的创造性活动,它不同于戏剧舞台表演——以成果展现为最终目的,而是通过戏剧形式,引导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沟通合作。教育戏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技能,使其更加自信和自主。通过戏剧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沟通合作。正如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假装游戏”并不是只靠单纯的做就可以实现,还需要学生们在这个过程进行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投入。
培养自我认知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有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目标设定。研究表明,教育戏剧可以提升学生的情绪智商、社会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其自我认知水平的提升。例如,通过戏剧表演,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反应和行为选择,促进自我发展和成长。
(四) 教育戏剧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具体影响因素
教育戏剧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因素包括情感体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个方面。王毅老师在《学校教育戏剧研究》中提到,通过戏剧活动尊重学生自由表现,重视学生在教学(学习)活动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有效地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同伴交往、社会认知等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得教和学的过程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美。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绪管理能力;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方式;情景模拟能够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和实践,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四、教育戏剧影响自我认知的机制分析
(一) 自我认知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自我认知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根据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自我认知是在个体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方面。自我认知指引着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同时,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认知也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二)教育戏剧如何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机制
以上我们已经了解让学生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但应用中的难点是情感表达的控制和引导、个体差异的管理和处理、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以及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准备。然而教育戏剧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难题。教育戏剧通过情感体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机制。首先,通过戏剧表演,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情感认知的形成。其次,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角,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自我,促进自我概念的建构。再者,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在模拟的情境中思考和实践,加深对自己行为和选择的认知,促进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的培养。教育戏剧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表达和情绪发展的平台。
(三)实证研究支持及案例分析
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戏剧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是积极的。
例如,在成都的一所小学里,一位老师决定利用教育戏剧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在戏剧课上,学生们被要求通过表演来展现不同情绪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场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戏剧训练后,老师注意到学生们的变化。通过观察和学生们的反馈,老师发现参与戏剧表演的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一位原来在班上很内向的女同学在表演中展现出了惊人的表达能力,不仅能够清晰地传达情感,还能够与其他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曾经在社交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在戏剧表演中展现出更多的自信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在另一所成都的中学里,一位戏剧老师通过戏剧节目排练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在排练中,学生们被要求参与特定的戏剧表演,从最初的即兴表演到后期剧本演出,涵盖了不同的情境和角色。经过一阶段的戏剧学习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老师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和个别面谈,了解学生的体会和变化。通过学生们的反馈和观察,老师发现参与教育戏剧的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比未参与的同学更有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原本自信的学生在表演中展现出了更好的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而原本抗拒参加的同学,在一段时间后能够自如地传达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更高的情绪智商。另外,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犹豫不决的学生在戏剧表演中学会了更加灵活和创造性地思考,能够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这些案例表明,教育戏剧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有着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与他人沟通的信心和技巧。在参与戏剧表演的学生中,他们的情绪智商和社会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另外,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参与教育戏剧的学生在表达情感、解决问题和与他人交流方面更加自信和灵活,表现出较高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结论
教育戏剧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过情感体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戏剧表演,学生可以深入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情感认知的形成;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学生可以扩展自己的视角,促进自我概念的建构;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在模拟的情境中思考和实践,促进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的培养。综合来看,教育戏剧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是全面而积极的。
然而,本论文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对于教育戏剧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机制,仍有一些细节和具体机制尚未深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验证。其次,样本选择和研究设计等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局限性,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建议对教育戏剧的影响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结合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理论,探索更多教育戏剧对自我认知的影响途径和机制。同时,可以开展更多的实证研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验证教育戏剧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此外,也建议在实践中注重教育戏剧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结合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荣婕.戏剧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探究[J].戏剧之家,2024,(16):53-55.
[2]吴磊,赵琪,卢萌萌,王新华.认知发展理论视角下知识建构社区中的知识进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4,45(07):56-63.
[3]孟亚茹,张妍华,郗佼.社会文化理论中perezhivanie概念的解析——兼谈外语教育整体观的路径探索[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4,(02):11-19.
[4]殷善彤.音乐项目化学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艺术品鉴,2024(12):175-178.
[5]潘元东.叙事疗法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4(09):61-63.
[6]薛璐璐,范航,闫芸,等. 未来自我连续性与生命意义存在: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C]//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分组口头报告.[出版者不详],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57234.
[7]彭勇文.教育性戏剧模式的比较研究及案例分析[J].戏剧艺术,2024(03):58-69. DOI:10.13737/j.cnki.ta.2024.03.015.
[8]俞国良,何妍.元认知理论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价值与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31):4-9.
[9]李园园.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的五种方法[J].科学之友,2024,(06):94-95.
作者简介:1. 陈欣,1983,女,四川西昌,博士研究生,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
2. 卢英亮, 1984- 11,男,汉,四川成都,本科/硕士,讲师,就职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