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处理好节约、集约用地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共同责任机制,破解保障发展与资源保护双重压力难题,不断总结探索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喀左县多年来以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为契机,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去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不仅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步伐,而且也有效缓解了资源供给矛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喀左县概况
全县辖国土面积2237.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45万亩,城市建成区面积121.39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12乡、10镇)、190个村(居)民委员会、1168个村(居)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族和蒙、满、回、朝鲜、壮、彝等10个少数民族(其中蒙族人口9.58万人,占总人口的22.3%),全县总人口43万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86.44亿元,财政总收入5.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39.0元。
喀左县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重要的地理位置,素有“利州古城、塞外明珠”之称,又因大城子镇小城子村出土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的“喀左中国暴龙”,由此被誉为恐龙之乡。2005年荣获国家级平安县城;2008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明县城;2010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卫生城;2012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园林县城,2016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节约集约模范县”,2020年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被评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少且用地需求量较大的地方,国务院对其嘉奖,按照每个县(市、区)1000亩的标准奖励用地计划指标,在安排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时单独列出。
二、严格把关 节约集约用地
一是推进城镇建设节地工程,优化空间布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清查,拟定处置利用方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树立一批节约集约用地典型。如:喀左县大凌河景观绿化项目建设中,在用地选址上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喀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指导下,项目选址本着“尽量少占耕地、向山靠边、最大限度保护耕地资源”及能占用劣地、决不占用好地的指导思想,经多方论证,最终选址在大城子镇东村的河滩地上建设,该项目总用地面积3330.85亩,占用耕地1103.72亩,建设所占用的耕地中有836.0亩为村民自发开荒地,耕作条件差,属于河滩地。通过选择河滩、河道改直建设,既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耕地,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使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由原来的1602.0元,提高为5091.0元。改造后形成了2485.28亩水面,蓄水600万立方米的人工湖,为县城带来了灵气、增添了秀气、提升了人气,美化了环境。又可将处于凌河水面的原有河滩地土地盘活作为商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拉动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来的3878.0元提高到了11706.0元;在发展中小学教育上,通过学校进城使我县的中学和部分小学进城,既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可以使原校址作为存量建设用地使用,其中的集体建设用地作为县增减挂钩使用,仅此一项就节约了建设用地468.0亩;县原染织厂是个废弃多年的破产企业,院内杂草丛生、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配套差、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居民生活环境,严重制约了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的提升。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快旧城提升改造进程,县委、县政府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阳光操作、安置优先”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完善城市功能、改善该片区的环境卫生及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及城市品位,同时,节约用地100亩,为我县今后的旧城提升改造积累了经验;二是对已出让的房地产项目用地加强批后管理,实施审批后的跟踪监督,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土地闲置及超规划建设,对未认真履行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的约定按时开工和竣工造成闲置土地的,及时查处限期整改,进一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的用地项目优先考虑立项、选址,特别是各乡镇的学校、砖厂更要优先合理安排用地项目;三是推进工业建设节地工程。首先加强批前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业项目集体会审制度,依据相关规划,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从严控制投资强度,土地容积率,绿地率和生活用地等控制指标,严防建造所谓的“花园式”工厂,严格项目用地规模,提高工业项目准入门槛;其次走土地供应节约集约之路,向产业集群发展,是我县土地供应的一个特点,为使我县的工业项目用地得以集中使用,县政府高度重视,经报请上级批准先后成立了以冶金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喀左县冶金工业园区和大城子镇利州工业园区,以农产品加工和轻工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喀左县利州工业园区,以紫砂工艺品制造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南哨紫砂工业园;第三强化批后监管,建立工业项目开工跟踪监管制和竣工综合验收制,严格限制改变用途和违反控制指标行为;四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努力提高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地率积极推行工业用地预出让制度,缩短项目立项、环评、规划等环节的时间,加快供地进度;五是推进农村建设节地工程。按照“科学规划、规范操作,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人为本、统筹推进”的原则,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分区域确定建房用地规模,加快推进农村村民建房由零星分散性建房向统一集中建房转变,对部分集体建设用地进行集中整治,实行增减挂钩制度,切实解决农村建房粗放式用地问题;六是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及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不断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七是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及时查处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真正做到用管结合;八是发挥市场配置作用。深化完善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稳步推进和探索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积极支持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
三、改造低效利用地,推动县城生态治理。以河扩城,是喀左县集约用地发展战略。曾经的大凌河,年年洪灾泛滥,凌河两岸,是天然垃圾场。当地百姓对于那里的土地,不种觉得可惜,种了有时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喀左县政府以改善生态环境、净化水质为目的,实施了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打造了百公里生态长廊。实施了大凌河西支、干流源点、和干流河回水区综合治理工程。2011年启动的凌河源点工程投资4.7亿元,共修建两岸堤防20公里,大小橡胶坝13座,滨河大道20公里,与原来建成的西支城区段4道橡胶坝水面相连,浑然一体,构成8000亩水面。该项工程使城区向东南方向扩展5平方公里,为县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古城利州依山傍水的美景呈现在游人面前。结合大凌河城区段的综合整治,建设人工湖、带状公园、森林公园、人民广场,通过四座桥梁的沟通,加快了桥南新区的开发建设进程,实现县城“向南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如今的凌河两岸,成为了县城最宜居的黄金地段,城区居民休闲健身的最佳场所,即美化了环境,又亮化了市容,即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又造福了百姓民生。
四、改造低产农用地,保障耕地占补平衡。2011年喀左县申请立项12个整理项目,13个小开荒项目,共新增耕地1990公顷,2012年春季施工的土地开发项目12个,整理项目12个,项目总规模3500公顷,预计新增耕地802公顷。2012年秋季土地开发项目36个,项目总规模2429.419公顷,新增耕地1970.12公顷。“田成方、水变清、路取直、林排行、村换貌”,是喀左县在土地整理工作中,一直为之努力的方向。土地整理为喀左县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同时也改变了这里的生态环境。从长远看,土地整理为耕地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带来的深刻变化,将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给喀左农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及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提高项目区原有土地的质量和产量,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五、集约集聚,建立产业集群,有限土地高效利用。
一是在工业建设节地工程上,走土地供应节约集约之路,向产业集群发展,是喀左县土地供应的一个特点。为使喀左县的工业项目用地得以集中使用,县政府高度重视,经报请上级批准先后成立了以冶金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喀左县冶金工业园区以农产品加工和轻工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喀左县利州工业园区。对于园区用地情况,首先加强批前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业项目集体会审制度,依据相关规划,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从严控制投资强度,土地容积率,绿地率和生活用地等控制指标,严防建造所谓的“花园式”工厂,严格项目用地规模,提高工业项目准入门槛。其次强化批后监管,建立工业项目开工跟踪监管制和竣工综合验收制,严格限制改变用途和违反控制指标行为。对已出让的房地产项目用地加强批后管理,实施审批后的跟踪监督,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土地闲置及超规划建设。二是坚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集约集聚用地规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保护地、畜牧业、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用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12年大棚蔬菜总产量115万吨,新建标准化畜牧小区105个,实现林果业产值17.4亿元。成为全省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三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努力提高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地率,积极推行工业用地预出让制度,缩短项目立项、环评、规划等环节的时间,加快供地进度。如今冶金铸锻产业集群、紫砂文化产业集群,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蓬勃发展。喀左县被国家铸协命名为“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
六、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周转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县域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是当前国土资源“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喀左县通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充分利用整合废弃工矿用地,以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工业等产业用地,多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11年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两个,申请周转建设用地指标规模35.28公顷。2012年申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个,申请拆旧区面积75.6公顷,主要是县域内15个落后产能企业。拟周转建设用地指标63.55公顷。
喀左县将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大力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断探索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子。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对废弃宅基地、废弃矿山进行复垦,建立产业集群,高效利用土地。按照科学规划,一户一宅、以人为本、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村民建房由零星分散性建房向统一集中建房转变,对部分集体建设用地进行集中整治,实行增减挂钩制度,切实解决农村建房粗放式用地问题。
喀左县将继续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按着县委县政府“山水生态园林,文化旅游宜居”的城镇发展思路,以青山工程、大凌河生态治理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不断完善老区建设,推进新区发展,打造生态园林县城。
参考文献
[1] 刘家海. 大力推进全过程能源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J]. 中国石化, 2024, (06): 30-32.
[2] 本报记者. 节水优先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N]. 驻马店日报, 2024-05-31 (003).
[3] 章林伟. 法制保障 系统推进 全面加强城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J]. 广西城镇建设, 2024, (05): 27-29.
[4] 依法加强城市节水管理 提高城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J]. 给水排水, 2024, 60 (05): 47.
[5] 章林伟. 法制保障 系统推进 全面加强城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J]. 城乡建设, 2024, (08): 20-21.
[6]闫丰祥. 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探析 [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 (30): 206.
[7]张敏. 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分析 [J]. 乡村科技, 2019, (19): 40-41.
[8]江涛. 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探析 [J]. 科技风, 2020, (09): 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