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裴珊丙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 宿迁223700

摘要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时,应格外关注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状况,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数学教师多加设置互动课堂,营造优良的生活化课堂互动氛围,可切实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保障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交互活动,进而改善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本文就引进互动教学法,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学人员带来重要参考,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保障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蒸蒸日上。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互动化;教学模式;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创新与改革固有教学观念、模式,全面按照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培养及锻炼学生数学思维。通过有效互动方法,助力学生深入分析数学知识,促使其形成探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在生活化教学背景下,通过有效互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到这一点,积极应用生活化及互动化教学方法执教小学数学。

一、创造生活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数学来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学好数学知识和相关定理后需要把数学知识延伸至现实生活中。所以,在讲解数学课时,教师不妨选择一些和生活有关的数学元素,融入生动形象的生活案例,以保障教材上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具体化,令学生产生亲切之感以及熟悉之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教材上的数学内容。所以,教师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学生数学知识已有基础情况,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和知识点,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情境下,感知数学知识含义,主动建构知识网络。

比如,在讲解“平均数”问题时,教师就可以以生活中的案例着手,在上课时,面向同学设置有趣的情境,即“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有举行小松鼠踢跳比赛的活动吧?那一年一度的小松鼠踢跳比赛又来了,这次我们就将数学知识和踢毽子比赛有效融合在一起,好不好呀?”,在教师话音刚落,课堂上响起了学生的叫喊声,纷纷争先恐后地想要上讲台表演。在师生共同制定游戏内容后,决定限时10秒时间,分别选两名男生、两名女生参加比赛,结果女生一共踢了23个毽子,男生踢了28个毽子,当教师宣布男生为获胜组之际,女生们表示不服气。这时,教师为了调节学生的情绪,便可以主动申请参加比赛。此时此刻,学生们的情绪有所扭转,教师邀请学生帮自己数一数都踢了多少的毽子,最后将自己所踢的毽子数加在女生组。由此一来,由“女生+教师”组合的毽子小组,变为获胜组。此时,很多男生表示抗议“老师,你这也太不公平了吧!你也太偏向她们了吧”。听到男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教师便可以这样发问“那老师要怎么做,才能更公平一些呢?”。于是,引出了“平均数”内容,经过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决定用平均数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情况下,既改善了原有课堂的教学气氛,又促使全员参与,而且还维护了班级的和谐氛围,加强了学生数学学习热情[1]

二、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互动

为了能真正将学生带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教师应积极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且在众多教学方式中,选择最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法,将其带入到数学课堂上,为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带来有利条件,进而增强自身教学质量,吸引学生高效配合教师的每一次教学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高效学习数学知识以及记忆数学内容。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相关知识之际,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及内容的掌握情况,选择更贴合班级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方法,提前为学生准备文具盒、橡皮、铅笔等各种教具,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作出点评,参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决定是否要展开下一步教学计划。教师结合数学知识内容优化数学习题比如将所有教具放在讲台上,面向学生提问“橡皮是在铅笔的南边吗?”“铅笔在强比的哪一边?”“文具盒是在橡皮的哪一侧呢?”。通过教师提问后,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并且邀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动员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比如已知条件:现在陈同学站在郭同学的东南方向,那如果要想促使郭同学站在陈同学的东南方向,需要郭同学向哪一边行走呢?通过这种实践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按照教师设定的数学题目条件来回走动,数学题目答案清晰可见。这样一来,既增加了教师互动效率,又可保障学生在互动学习过程中牢牢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创造学习条件,引导生生交互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改革后,指出要保护学生数学学习经历,而且要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条件,以保障学生有条件参加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并且在实践中与教师及其他同伴有效互动。为了能真正将学生带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教师应积极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且在众多教学方式中,选择最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法,将其带入到数学课堂上,为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带来有利条件,进而增强自身教学质量,吸引学生高效配合教师的每一次教学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高效学习数学知识以及记忆数学内容[2]

比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应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工具及材料,准备一张面积为10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彩纸,还有一条直尺,保障每一名学生手中都拿到了一张硬纸板,而上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长方形,邀请学生任意挑选两种图形,以及选择恰到好处的工具和学习材料,自己求一求、算一算这些图形的面积。由于是动手实践活动,所以学生们参与性较为强烈。在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及指导,等待学生操作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内容包含自己选择了哪些图形,而自己应用的测量方法是什么,自己所记录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教师结合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最终令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求面积计算公式和经验。通过创设这种实际操作类的教学情境,即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与数学知识完美“对话”。在和同伴交流合作过程中,真正学习相关内容,而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有益指导,又实现了完美互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操作的信心越来越强烈,令其掌握了扎实的数学学习技巧。

四、完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趣味

数学教师要注重改变固有教学观念,撕下“主宰者”的标签,由“主导”变成“引导”,促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上的新主人。在学生面前,教师应努力营造平等、合作、民主的学习空间,扫除师生对话障碍,要求教师多走下讲台,尝试着与学生互换角色,和学生心平气和的沟通数学学习问题,并且与学生敞开心扉的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走上讲台,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理清讲题思路,教师坐在椅子上听“小老师”讲课,这样与学生互换角色后,课堂氛围因此而融洽,学生学习的投入效果更为明显了。教师要在轻松且民主的氛围下,与学生愉悦互动[3]。在新课标要求下,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营造民主的师生关系,以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在平等的氛围下,得到教师的尊重,拥有发言权,进而展现个人聪明才智。

比如,在讲解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五官错位”的卡通人物头像,当学生看到这种奇葩的图片时,纷纷哈哈大笑。在学生说笑之余,教室便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个小小美容师,你打算怎么把这个卡通小人物整一下容呢?”。由此一来,教师便可以引入“对称”的知识及概念。接着,由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一副只画了二分之一的图画,引导学生操作鼠标,补齐另一半图画,分别邀请几名学生走上讲台轮番操作,比一比哪个小组成员绘制的最完美。这一过程中,便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对称”的概念,了解对称图形对折后会完全重合,进而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记忆印象。由此一来,便在宽松及民主的氛围下,让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知识,加强其体验数学学习的快感[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有趣的师生互动是保障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的基础。然而,若想真正提高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重视这一理念,并且要在具体数学教学过程中创造优良的师生关系以及学习氛围,用平等的师生观念,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数学,建构民主且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以保障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敞开心扉,交流数学知识,唤醒学生数学学习能动性,促使其持续保持优良的数学学习态度,加强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浩瑞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运用[J].新课程,2022(03):161.

[2]许剑波.多措并举,打造小学数学互动课堂——以“圆的认识”为例[J].知识窗(教师版),2021(12):22-23.

[3]陈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43-44.

[4]邴守东.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41-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