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和控制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控制措施
正文
1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
1.1造价预算编制图审不严谨
在建筑工程开工建设前,做好施工图纸和技术方案的研究,对于预算编制非常重要。其原因在于,施工图纸以及技术方案内容是计算造价预算编制的重要倚仗,从中可以了解到施工建设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如果对施工图纸审核不严,缺乏对施工图纸相关细节的把握,很容易在造价预算编制时出现遗漏,导致造价成本预算编制数据不准确,应计算在内的成本没有编制进预算,而在实际落实到施工实践方面,必然会导致整体造价成本增加,导致超预算问题出现。
1.2造价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首先,在完成造价预算编制后,实际执行力度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乏对常见成本超支项目的把控,比如机械设备费用、施工材料费用等,相关造价成本控制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最终导致预算成本严重超支;二是在造价预算执行方面,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由于造价预算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很容易受到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比如设计变更、签证等因素,从而导致造价预算在无形之中增加,由于缺乏有效预警机制,难以及时发现造价成本异常升高,最终导致造价超预算问题的出现。因此,还需要立足造价预算执行全过程,建立一个有效的预警机制,从而及时发现预算超支问题,调整控制策略,可避免造价预算严重超支。
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措施
2.1造价预算编制控制措施
首先,在施工图纸审核方面,应多部门参与,以免导致施工图纸审核出现漏项问题,导致后续大量无效成本的支出,引发超预算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其他部门(比如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配合预算部门共同进行审核,层层把关,找出容易遗漏的施工作业项目,将每一项工程所要消耗的资源工程量都考虑在内。最后,再交由专业的工程师审核查漏补缺,从而将其作为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依据,能够全面保证造价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避免在后续执行分为无效成本,导致超预算问题出现。其次,开展造价预算编制复核工作。在完成造价预算编制后,还需要加强复核工作,通过对建筑工程相应工程量与定额取费的标准合理性进行审查,保证工序合理,工程量准确,使得工程造价更加符合建设实际。在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还有其他资源的消耗没有加入进去,需要及时调整造价预算编制,将其加入进去,从而保障造价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避免后续出现超预算问题。最后,还应注重提升造价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是一项专业系统较为复杂的工作,对预算编制人员专业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需要相关人员了解把握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最新的预算制定办法,还要对当下的市场材料价格、建筑工程建设信息详细把握,才能更好地保障造价预算编制质量。因此,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升造价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造价预算编制人员能够从培训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学到专业技术,提高其专业能力水平。
2.2造价预算执行控制措施
1)材料成本。①人为因素的控制。在建筑工程实际开工建设的过程中,针对造价预算应实施动态的监管,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成本变动。在材料采购环节,严格控制资金使用,针对申请的材料款,以材料清单、发票及付款凭证为依据,做好冲账的落实,防止施工材料随意挪用,杜绝施工材料冒领问题出现。与此同时,还应立足施工现场,派遣专人负责施工活动检查,查看相关施工人员是否按照造价预算执行相关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加强施工用料以及施工质量的检查,避免出现施工材料浪费,或者出现因质量不合格大面积返工问题,这些都会导致建筑工程造价大大增加。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人员管理,降低材料消耗量,防止出现施工材料浪费的现象。以钢材料消耗使用为例,在开展钢材采购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工程需要,选择对应规格的钢材,满足施工建设要求。在此基础上,还应与钢构加工处理厂合作,针对建筑工程建设使用钢材剩余的边角料,可集中加工处理,实现二次利用,将钢材的损耗降到最低,确保材料消耗在预算之内。②非人为因素控制。这种因素主要包括材料价格变动因素,一旦材料价格出现了较大变动,同样会对工程造价预算带来较大影响,引发超预算问题。基于此,为降低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要求采购部门相关人员加强与材料供应商的联系,以建筑工程建设材料实际需要为依据,结合最新市场行情,开展定额预算工作,灵活进行定额调整,降低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
2)机械设备费用控制。①针对建筑工程之中经常使用的机械设备,可采用包月方式,实施成本结算。同时结合实际建筑工程需要,合理选择机械设备,比如建筑工程楼层较低,在保证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如此还可以减少后续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可有效降低整体工程造价成本,防止造价超预算问题。②分批次安排机械进场。在建筑工程建设前期,所需要的机械设备数量不多,因此,在最初实施机械劳务合同的签订时,双方应事先做好协商,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机械设备进场,并以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工作时间为依据,完成劳务报酬的结算,避免出现超支问题。③发放设备工作时间凭证。机械设备劳务结算主要以作业时间为依据,因而应依照实际工作时间填写派发凭据,并由施工现场相关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定期完成对账核算工作。
2.3造价预算分析控制措施
首先,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方面,为防止出现超预算,应注重建立完善的预算分析体系。在相应体系的帮助下,对比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明确其中的原因,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在造价预算分析时,可分为有利差与不利差,前者属于节约差,说明实际预算执行在预算范围内,还有结余。后者为超支差,说明实际预算执行已经超出了预算范围,出现了超预算问题,而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除了从财务层面入手,加强造价预算控制分析,还应从细节出发,明确其中比较常见的超支费用,比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然后将其与实际预算执行进行对比,更有利于帮助预算控制人员找出超支差异的原因所在,并进一步提升造价预算控制的力度与效果。基于此,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过程汇总中,应在原本预算分析的基础上,加入对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差异率的分析,进一步细化造价预算分析内容,完善相应的预算分析指标,针对人、材、机量差和价差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促使执行差异责任变得更加明确,这更加有利于帮助造价预算控制人员找出不利差原因,解决预算失控问题。而在实际开展指标分析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指标,应分清其对应不同的类别。比如在对造价预算人工差异分析的过程中,应助于落实量差和价差的区分。针对量差,可能是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原因、天气影响、材料供应不足所导致,最终增加了人工工时,导致造价预算超支。而针对价差,则可能是工程建设质量不合格,出现了二次返工,导致人工单价小部分上调,出现了造价预算超支问题。造价预算控制人员在对上述这些指标开展分析对比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建筑非工程建设实际,找出产生差异的根源,如果发现根源来自内部,应找出实际的责任主体,针对存在的不利差异,分析原因,并制定针对性优化措施;如果根源来自外部,同样要结合实际,分析是行业特性还是因为市场原因所导致,在确定具体原因后,再制定出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防止出现造价超预算问题。
参考文献
[1]曲婧.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 建材发展导向, 2020, 18(3):1.
[2]李苡华. 探讨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20, 000(006):212.
[3]吴燕飞, 晏敏.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浅析[J]. 砖瓦世界, 2020.
[4]李自强.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策略[J].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