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邢文民

甘肃省白银市第六中学 730900

摘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工作中,有效教学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如何把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收益达到最大化是教师研究的主要议题。美术在初中阶段是一门基础型的艺术类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文化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发展等各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美术学科并不属于中考的科目,所以学科的地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和学校有的教师沿用传统老套的教学方法,甚至有的教师在思想上没有提高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结合新课程背景教学思想要求,展开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初中;美术;有效教学

正文


美术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艺术类学科发挥着构建学生美术基础功底,培养学生美术基础技能和素养的重要作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和研究发现,我们发现不少初中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不是非常的高制约了学生的美术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相符。经过交流和讨论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美术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管理应用偏差所导致的。初中生处在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是艺术素养、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进行改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一)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欲望欠缺

学生是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对象,提升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欲望,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和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打造初中美术有效课堂的前提保障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后,对师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交流、学习也是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现实初中美术教学中,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学生主体性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培养,排除于美术教研工作之外,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都不高,课堂教学进行的生硬和滞后

(二)美术教法应用不当

多样化的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更顺利的接纳并内化知识。教师结合课堂上不同的学习内容,结合不同性格、基础和需求的学生,设计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方法能够贴近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归属感,并能够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少初中美术教师沿袭老套路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单纯的模仿教师绘画,不仅教师的教法存在缺乏创新的问题,同时学生也处于被动、机械化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质量和效果得不到提高。

(三)素质教育思想很难确保

从表面上分析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主要学习内容有绘画、折纸等等,但是从教学功能上分析,美术也具有综合性学科的特点,该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图、审美、创新能力,甚至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初中美术教师仅仅是完成书本上的知识、方法教学,最后关注学生的练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渗透工作很难得到保证。

二、初中美术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分析

(一)设计优质的美术教学情境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教学环境对学生来说就相当于第二任教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有效教学的工作,首先必须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美术思维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情境的设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打造直观化知识,落实知识高效表征工作的基础,进而有助于推进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提升美术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相应的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等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情景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沉浸于图文并茂的美术课堂之中。例如在初中美术第一课的课堂上,本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美术殿堂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了解初中美术知识和教材的开端,此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本堂课上教师呈现了两幅作品:《父亲》和《开国大典》,两幅作品都是油画类作品,内容逼真生动形象。结合信息化美术作品情境,教师重点抓住美术语言,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亮度、结构等等,比如:《父亲》这副油画中,我们在分析作品的明暗亮度,分析作品的线条轮廓的时候,在内心之中会产生怎样的思想情感呢?《开国大典》这副作品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宏伟壮观,如果要自己创作一副油画,自己会选择怎样的主题,怎样的色彩、线条和亮度等等,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口中所描绘的作品,将学生心中所想所构思的作品呈现出来。

(二)做好美术细节教学工作引导

在学习中细节能够决定成败,初中美术教学中把握好美术教学的细节,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在新课教学之前,教师就应该要认真备课,认真的梳理好本节课的细节部分,正确的引导学生怎样进行探索和创作例如在开展中国画教学工作时,教师所选择的是中国“四君子”:“梅兰竹菊”,要求学生鉴赏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国画,评析国画中笔墨技法以及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品质和内涵,提供学生的美术作品审美能力。在细节教学上教师主要是侧重“笔法”的教学方法,围绕:“起笔”、“运笔”和“收笔”三个部分展开细节指导工作,比如:运笔教学中包括了中锋、侧峰和运笔等等,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演示运笔的细节动作,提高学生国画创作的笔法技巧。一副美术作品质量的高低,细节创作手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注重细节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投入更仔细,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度,是开展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步。

(三)结合生活拉近美术与生活的距离

美术来源于生活,任何美术作品都是来自于作者对美术作品的感悟和体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把美术和生活相联系,要结合生活体验,融入生活情感展开美术课堂教学工作。首先在课堂切入上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生活素材用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喜欢的电影人物、动漫人物等等,将其与书本知识相联系,是调动学生注意力和思维的金钥匙在新课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感觉班上不少学生不愿意动脑思考和想象,针对该问题教师要融合生活情境,鼓励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且能够将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让学生敢于创新、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例如教师在围绕:静物素描”这节课展开教学工作时,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静物,自己会选择哪种静物来展开创作随后教师可以展示一副生活化的静物素描美术作品,比如一个以花瓶为主题的静物素描,让学生大胆的畅所欲言说说该静物素描,在线条、轮廓和亮暗程度上有何特点,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该环节中,从生活中最熟悉的物体出发,趁热打铁让学生及时的应用静物素描创作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度。最后教师可以再次贴近生活,让学生以自己最熟悉的静物为例,通过素描创作的方式将静物的特征呈现出来,比如:有一位学生在静物创作中画出的是一辆自行车,这位学生对生活观察非常仔细,将自行车上的花纹图案和锈迹都展现出来了,非常的生动形象。

(四)辅助多媒体技术辅助鉴赏教学

初中美术教学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技术这一教学辅助工具它所具有的强大信息展示能力与互动性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了一种新的角度与可能性。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鉴赏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眼球,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艺术作品,加深他们对于美的感受。

例如鉴赏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现为多方面:高清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艺术作品中的点点滴滴,如一幅油画中笔触、色彩搭配、光影处理等,如欣赏梵高《向日葵》,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呈现高清作品画面,请学生细心观察向日葵花瓣、树叶、背景等色彩运用情况,并观察画家特有笔触与光影处理。从而使学生对梵高作品所特有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有更加直观的体会。在应用多媒体时,除了展示图片之外,还可播放有关艺术家创作历程和艺术流派发展史视频资料,这些视频资料可以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底蕴与内涵有更深的理解。比如,欣赏我国古代山水画,教师可放一段有关山水画发展过程的录像,使学生认识山水画对我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山水画特色与风格。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欣赏更加精准。另外多媒体技术的互动性给鉴赏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教师可设计互动环节使学生参与欣赏艺术作品。例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软件打造互动性鉴赏平台,学生可通过该平台表达对艺术作品的观点及情感,与其他学生交流探讨。从而使学生在鉴赏教学中更加主动,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对初中美术鉴赏教学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教师通过高清图片展示,大量视频资料以及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平台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艺术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增强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水平。

(五)融入民间美术元素

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其中包含着大量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当中,既能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适当提高民间美术比例,例如介绍中国绘画时,除说明传统文人画、宫廷画之外,也可介绍民间绘画观念及作品。教师可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民间绘画作品呈现出来,例如年画、剪纸、刺绣等等,使学生能够领略到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与技巧。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介绍这类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故事等,从而使学生对民间美术所蕴含的魅力与价值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学方式方面,教师可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可组织学生开展民间美术实践活动,例如做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创作这些手工艺品来更加直观的感受民间美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另外,教师也可邀请民间艺术家或者传承人到教室现场示范讲解,使学生与艺术家们面对面交流,对民间美术艺术特点、技艺传承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融入民间美术元素时也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学生参与与经历。通过实践活动与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切身体会民间美术所蕴含的魅力与价值,并培养其学习兴趣与创造力。第二,重视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引入民间美术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对民间美术背后文化内涵以及历史背景进行阐释,从而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第三,需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民间美术与历史、文学等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来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视野。民间美术元素的融入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加大民间美术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重视文化传承与发扬,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

(六)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而有创见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彼此学习,共同进步。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兴趣与特长把学生划分为若干组,各组内成员应能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一个以环保主题为核心的美术创作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兴趣点,将他们划分为自然生态城市环境未来科技等不同的小组。各组内成员可各自承担收集资料,设计草图和制作模型的不同工作,并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全部工作。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恰当引导与支持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给每一组学生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并指导学生在讨论与沟通中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各组学习进展及成员间的配合,并及时反馈意见。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个显著优点,那就是能启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小组内,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各自的思想与主张,进而碰撞出更加丰富的灵感与火花。比如环保主题美术创作课上,一组成员可能会有把废旧物品重新利用起来的想法,而另一小组也会想出用光影效果营造环保氛围。经过小组内的探讨与交流,使这些思想与理念得以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并最终产生出具有创意与内涵的工作。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发展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小组内各成员间需互相协调配合才能圆满完成工作。这一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既能促进学生交流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别人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尊重,加强社交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育人功能的学科,在初中阶段美术课堂教学很值得教师重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细节指导以及生活化教育等工作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丽伟.初中美术绘画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23(01):177-179..

[2]王平.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22(23):85-88.

[3]刘欣.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品位·经典,2022(21):166-1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