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汪维

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 江苏 宿迁223911

摘要

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在此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小学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刚刚进入到学校当中,教师需要带领小学生。让他们正确地认识数学的学习,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能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探讨,提出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数学核心素养 

正文


现在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不是需要只会考试的人才,而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的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从各方面去培养学生,让学生得到锻炼,学会学习。小学生进入到学校当中,教师不能着急给他们讲解知识,而是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学会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时期不适宜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小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时期,教师以考试为主来给学生讲解,生怕会有哪一个知识点遗漏对学生的考试带来不利影响。在这样模式之下,教师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解,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显然这样并不是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主动提问,然后解决问题。学生的思想也不是他们自己的,是由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这样一来,并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现在教师应该围绕着怎样去培养小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的教学,真正的让小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起来,提升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而不是传统时期机械式的去学习。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要深入到小学生的群体当中,了解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看法,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去教学,给予小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课程改革进行了一段时间,广大教师也意识到了要真正的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理想的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小学数学教师没有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小学生,教学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教师不停地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显然学生并不能够感受到这些知识的实际用处。教师没有深刻的明白现在小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对数学学习的需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实践,让小学生去解决问题,阻碍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即使有一些教师给小学生动手的机会,但是也是教师提前把案例准备好,让小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来操作,显然,这样并不是真正的放手,让小学生自己去操作。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习得的知识是非常死板的。小学生由于自己真正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机会比较少,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此,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利用数学思想让小学生学会解答问题

数学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导小学生,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当中不仅有数学方式方法,同时还有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解决问题的最本质的来源。教师给小学生讲解数学思想,能够让他们学会解决一类问题,而这不是靠题海战术所能实现的。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合理的渗透数学思想,让小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找到问题的规律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小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直接把相应的知识告诉小学生,然后让他们去做习题,以期让小学生有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教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新时期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真正的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会学习。比如,在众多数学思想当中,建模思想是比较实用的思想,教师带领小学生学习数学,应该让小学生学会建模,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给小学生讲解相遇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几道不同的习题放在一起给学生渗透建模思想,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一类题目学会建模。在学生掌握了建模思想以后,不管是车相遇还是人相遇,都能够轻松自如的应对。教师给学生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2.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创设出相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是如此有用。他们学习了数学知识能够解决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便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也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把那些比较难的数学知识给学生分解开来,举一些实际生活里面常见的例子,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有关比的意义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可以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给学生播放一家人穿着亲子装的照片,让学生来观察照片。教师给学生提问:同学们平时家里面是不是有亲子装,亲子装有什么特点。这时候学生会叽叽喳喳的讨论个不停,亲子装的图案是相同的,但是大小不同,爸爸妈妈的衣服大,孩子的衣服小。又或者教师在给学生讲单位换算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比身高,比长度,为什么小红和小明的身高一样,但是小红说自己是130厘米,小明说自己是13呢。教师给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带领学生探究,给学生揭开单位换算之间的秘密,然后再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就容易多了。利用这种方式学生会有浓烈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学生适当的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失为一种教学的好方法。

在新的课改中要求教师真正的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能够探究。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也受到了广泛重视。应用这种方式,把探究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量系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 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教师在具体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很多用文字表达的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然后把这些文字变成图形,就容易多了,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画图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画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会容易被教师忽略。教师应该注重画图,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数学学习中的主人。而且利用画图也能够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和画图相关的活动,然后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小学生来解决问题。比如,教师给学生出下面一道题:有关集邮的问题,利用两条不一样的线段表示小荣和小丽收集的邮票的数量。两条线段一个长一个短,然后两人一共收集了24枚邮票,小荣收集的邮票比小丽多4枚,那么小荣和小丽各收集了多少枚邮票?教师让同学们找到对应的邮票数和线段数,然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把数据填上去。利用画线段图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快能够计算出小荣收集了14枚邮票,小丽收集了10枚邮票。教师给学生讲解了这一个例题以后,再让学生试着用画图法去解决购买课本以及购买文具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大脑会开动起来,利用相应的数量关系,然后画出线段图解决问题。这就是简单的数形结合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快速的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4. 学会反思

数学的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做错和做对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是概念没有理解还是计算不准确。一道题目能够快速的完成做对,这是由于基础掌握的比较好还是计算的比较认真,不管是对错都会有心得体会。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题目做得再多,如果不反思也没有用,下次还会在同一个地方犯错。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去探索,完成解题以后要想想自己有哪些经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利用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的思考自己解题的过程,不断优化解题的思路,提升解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然后让他们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采取合理的策略,改变传统不适宜的教学方式,真正的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来说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红军 . 小学数学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 初中版 ,2019(11):45.

[2] 孙海玲 . 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 [J]. 才智 ,2020(23):113.

[3]张荣.小学数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刍议[J].华夏教师,2020,(2):14-16.

[4]温一川.小学数学合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3):19-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