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逻辑图简单设计思路
摘要
关键词
因果 逻辑图 设计 绘制 控制
正文
1. 逻辑图简述
因果逻辑图是根据P&ID图纸及工艺操作原理中,一种采用逻辑符号绘制仪表设备逻辑关系的图纸,内容包括:仪表位号、仪表用途、报警连锁设定值(或触发原因)、逻辑功能、输出结果等。因果逻辑图是自动控制系统组态调试的一个重要参考,将人的调度思维替换为计算机程序语言,对于一般过程回路控制极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对于安全回路控制则减少响应时间,提高工业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
因果逻辑图逻辑图形符号在自控专业相关标准规范[1]内没有具体定义到某些逻辑关系符号功能,从计算机电路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参考电路设计中IEC[2]和电气[3]的符号标准绘制图形图例。
图1-1 某项目采用的因果逻辑图图例
2. 逻辑图逻辑关系
当因果关系以表格形式表示的时候,与以图形符号表示不同的是,因果关系表可以清晰表示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但不能展示逻辑图中产生的中间变量(即当多种条件触发同一种结果时,该结果可产生不同行为,此结果为中间变量)。当我们设计量少而简单的控制回路时,控制系统即可依据因果逻辑表完成组态;当我们设计量大而复杂的控制回路时,除绘制因果逻辑表以完成直观的控制逻辑外,还应绘制因果逻辑图以简化控制系统中复杂的控制回路。
因果逻辑表与因果逻辑图关系如图2-1-1和图2-1-2所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因果逻辑表的直观性和因果逻辑图的程序逻辑性。因果逻辑表的结果的原因是按指定的动作关系逐条响应的,而因果逻辑图的结果和原因是由不同类型的电子触发器符号组成的。
图2-1-1 因果逻辑表示例
图2-1-2 因果逻辑图示例
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复杂逻辑受图纸篇幅的限制,因果逻辑表和因果逻辑图设计方式有所不同。因果逻辑表为直接体现逻辑关系,采用以重复原因或重复结果的方式以解决图纸篇幅限制:当第一张表内的原因与第二张表内的原因产生统一结果时,结果将同时出现在两张表格内;当第一张表内的结果与第二张表内的结果为同一原因时,原因将出现在两张表格内。因果逻辑图接近为机器语言,由于原因或结果所产生的设备通道是唯一的,因果逻辑图则重复利用中间变量以解决图纸篇幅的限制。如果在复杂逻辑的程序编写过程中不能简化中间变量,则将造成控制系统负荷加大、控制回路滞后时间延长的不良影响。
3. 逻辑图绘制原则与方法
逻辑图的绘制过程是一种刷新思维认识的过程。对于数量繁杂的控制系统逻辑,我们应按操作原理绘制直观的因果逻辑表,继而绘制因果逻辑图。这样一是便于我们查漏补缺,不易造成逻辑的丢失;二是在在完成控制系统组态时,便于做控制逻辑测试。
为避免逻辑混乱,在绘制因果逻辑表时可遵守以下原则:1.尽可能将同一区域的逻辑统一在一张表格内。2. 尽可能将存在同种原因或同种逻辑关系的设备放于同一表格内。3.当以上篇幅受限时且以上原则无法实现时,以原因为唯一性,将篇幅超限的结果分多张表格展示。如下表3-1所示。
表A | 结果一 | 结果二 | 结果三 |
原因一 | X | ||
原因二 | X | X |
表B | 结果一 | 结果二 | 结果三 |
原因三 | X | X | |
原因四 | X |
表3-1重复原因示例表A(左)和表B(右)
在根据因果逻辑表绘制因果逻辑图时,我们应将人的思维转化为计算机电子回路思维。计算机通常采用与或非门触发器、比较器、放大器、延时触发器、积分器等电子模块构成,对于控制系统组态不同编程语言的参考是共通的。例如,当设定报警值的时候,通常选择比较器(>或<)来完成控制逻辑;当设定报警复位时,通常选择锁存器(RS或SR触发器)完成控制逻辑。这需要我们通过项目实践或逻辑设计参考,以积累设计经验而形成大概逻辑设计思路。
对于除逻辑符号应用外设计原则,可遵循以下设计方法:1.尽可能将同一区域相同类型设备功能块绘制于一张逻辑图中,对于造成影响其它区域的结果采用中间变量引用代替。2.当一个低级模块于高级模块可实现相同控制逻辑时,应采用占用系统内存较少的低级模块。(如只产生一个结果的选择矩阵模块可用AND模块代替)3.根据因果逻辑表逐条设计,并在设计一个新的控制回路时,应查看控制回路的原因和结果是否与已设计的控制回路重复,如重复,则添加和修改适合的控制模块或中间变量。4.当中间变量被不同图纸引用时,应标注中间变量对应的图纸编号。5.在控制回路检查时,应根据因果逻辑表的结果查找原因是否齐全。
因果逻辑图绘制中间变量产生的几种情况:1.原因与结果划分在不同的工艺区域。2.原因与结果分配在不同的控制器。3.某种原因导致各类条件不一的结果,如某储罐液位高高报警三选二控制关阀和停泵,而该阀门或该泵的关闭还有其他原因,此时高高报警三选二的结果为中间变量,如图2-1-2的05LIALL中间变量。
4. 其它逻辑图绘制相关注意事项
在控制系统初始化过程中,同一控制回路的设备通道应分配于同一控制器内;相同类型的设备控制逻辑相似,其设备通道宜分配于同一控制器内,以减少控制回路中选择模块(占用内存较大)和中间变量的应用数量。
绘制逻辑图时,我们应充分考虑执行元件的正反作用,避免控制模块或执行元件的操作原理与控制回路相反。在控制回路通过通信信号远传实现时,为避免失电造成的通信阻断影响安全连锁功能,通信两端的控制系统中间变量正常应保持在“1”的位置,如果正常值为“0”,则通信两端的控制系统中间变量前端取反,如图4-1所示。
图4-1通信中间变量引用逻辑做法
不同厂商控制器的功能块输入输出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在因果逻辑图设计过程中,忌用一个模块中引用过多的输入输出变量(一般最高不超过16个),便于控制系统编程人员进行相关回路组态。
总结
通过以上描述,读者可以掌握控制逻辑图纸绘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当执行某类工程项目时,可以参考有经验工程师提供相类似项目的图纸,设计出适用于本项目控制系统的因果逻辑关系,也可以在减少图纸逻辑错误的情况下对控制回路设计进行优化,从而增强控制系统的时效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薛钟,董贝,张云,陈新之.基于元件式和逻辑图的继电保护平台[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7(20):2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