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问题
摘要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问题;防治
正文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于住房的需求日益增长。装配式建筑以其绿色、高效的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行业,相比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装配式结构的施工工艺还有待完善,质量控制有待提高,所以非常有必要探讨其常见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1 柱子安装方向错误
原因分析:由于施工过程中水暖、电气、通风等设备的不同要求,柱子各面往往安有不同的预埋件,如果安装时粗心,往往发生吊装方向错误。
预防措施:做好各专业施工图会审工作,通过设计交底弄清各埋件的用途及其与邻柱的联系;吊装前在柱面上用醒目字样标出其方向;有条件时可将埋件改为射钉枪固定工艺。
治理方法:当柱子吊装造成方向错误而不能挽回时,可用射钉枪、胀管螺栓、化学螺栓等固定措施补救。
2柱子垂直度偏差
原因分析:吊装时复测次数不够;柱与柱钢筋连接采用立坡口、帮条焊和搭接焊时,焊接变形对柱垂直偏差有直接影响;梁与柱钢筋连接为平坡口焊接时,由于焊接变形而将柱拉偏,但比柱与柱钢筋焊接变形的影响要小。
预防措施:安装柱子时要用线锤初校。对浇筑整体式柱梁接头,柱子位置调整准确后,采用电焊点固小柱墩,再进行二次校正,对齿槽式节点下层柱突出地面80cm的,用柱子校正器临时固定,进行二次校正,对浆锚式节点柱可采用柱与梁叠合部分钢筋电焊点固,进行二次校正;焊接时宜对角等速焊接,焊接过程中用经纬仪随时观察柱子垂直偏差情况;根据钢筋的残余变形小于热胀变形原理,利用电焊或氧乙炔火焰烤钢筋以调整柱子垂直偏差。即在出现偏差的方向继续施焊,此时对方焊工停焊,当偏差值已向相反偏1~2mm时,两个焊工再等速焊接;不同的钢筋焊接方法,须采取相应合理的施焊顺序,保证柱子垂直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3楼板出现纵横向裂缝
原因分析:采用木模浇制的结构或构件,浇制混凝土前模板未浇水湿透,或隔离剂失效,模板与混凝土粘接。当模板大量吸水发生膨胀时常常沿通长将柱、梁角(或边部)拉裂;构件翻转脱模时,因振动过大,或地面砂子摊铺不平,使混凝土开裂,构件在成型过程中或拆模中受到剧烈振动,也会引起沿钢筋的纵向或横向裂缝;后张法预应力构件或多孔板成孔时,抽芯过早,混凝土塌陷而出现裂缝,抽芯过晚,芯管与混凝土粘结,混凝土易被拉裂;构件起吊时,由于模板隔离剂失效,混凝土与模板粘连,如吊钩位置不当,起模时构件受力不均匀或受扭,会出现纵向、横向或斜向裂缝;构件运输、堆放时,支承垫木不在一条直线上,或悬挑过长,运输时构件受到剧烈颠簸、冲击,吊装时吊点位置不正确,或桁架等侧向刚度较差的构件,侧向未采取临时加固措施,构件可能产生裂缝。
治理措施:板面出现顺板孔纵向裂缝的时,一般情况可不作处理,但裂缝长度超过1/3板长时,应作破孔补强处理,或在板缝中配置补强钢筋;板面或板底发生垂直于板孔的横裂缝时,若伤及板肋,应在边裂各第二孔处作破孔补强处理。
4叠合梁箍筋缺陷
原因分析:箍筋变形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预制梁时箍筋固定不牢,以致浇筑混凝土后箍筋倾斜,造成高度不等,间距不均,二是现场穿负筋时先将箍筋掰开,然后重新整理,但由于工具操作不便,致使箍筋形状歪扭,不平直方正;135°弯钩箍筋操作困难;箍筋弯曲成型时不符合规定角度要求。
预防措施:吊装前将负筋穿入梁箍内,以免掰箍;负筋摆放前要按图纸计划好,以免重放、漏放和错放,并注意防止吊装位置错误;预制梁时,箍筋上角应绑扎临时架立筋;箍筋加工成型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质量要求。
治理方法: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倾倒歪斜的箍筋板正,保证负筋位置正确,现场安装后,若箍筋弯钩不足135°,可将箍筋点焊在架立筋上或将箍筋焊接的补足措施。
5节点清理及处理不当
原因分析:浇筑叠合层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落入节点内形成松散的混凝土;吹进砂石及脏物时浇筑混凝土前未清除;梁柱预制时使用隔离剂,节点混凝土浇筑前未作凿毛处理;浇筑混凝土前节点表面未浇水充分湿润。
预防措施:封闭节点模板前应认真清除节点内杂物,宜用空压机清理;吊装前检查梁柱梁柱节点隔离剂是否阻碍混凝土粘结,必要时应进行表面凿毛,或表面刷粘结泥浆;提前数小时或一夜对节点洒水湿润,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界面处有足够养护水分。
6节点混凝土振捣不实
原因分析:施工顺序不当,如先浇节点核心混凝土,后浇叠合层混凝土,节点混凝土形成一个大于叠合层厚度的自流高度,使节点的上部不易振捣密实;振捣操作不当;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坍落度选用不合理等。
预防措施:先浇灌叠合层混凝土,然后浇灌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应选用合适的高频振动棒,必须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所需材料进行施工配比,并留有适当的强度储备。
7预制外阳台安装不顺直、存水或渗水
原因分析:对外阳台安装质量要求不严格;阳台安装前支撑标高不准,造成阳台不平倒坡;阳台地面泛水坡度未找好,阳台出水管安装过高;外墙与阳台交接处未作防水处理。
预防措施:阳台安装前,先弹好纵横向控制阳台位置线,在阳台上弹出挑出长度的控制线,并严格按线就位,阳台支撑标高要准确,防止左右倾斜或倒坡。阳台安装时,应逐层用经纬仪或线锤进行检查,偏差大时应及时调整;做好阳台上表面泛水,使水流向两角的出水口;安装出水管时其下皮不能高于阳台的上表面;外墙与阳台板上口及板底交接平缝应通长嵌防水油膏。
8预制梁外皮不直
原因分析:梁安装前未弹中线,或虽弹了中线而未按线就位,安装后没有进行检查和调直;预制梁外伸箍筋安装时相互碰卡,使梁不能正中就位;柱子错位,预制梁随柱安装而错位;预制梁存在尺寸偏差及侧向弯曲,构件本身外皮不直。
预防措施:对柱上方外伸筋位置应加强检查校正工作,保证柱子位置准确,使梁安装能按设计要求就位;梁安装前应弹中线,对正中线就位;为了防止梁安装时端部外伸筋互相碰卡,在预制梁时,梁端外伸筋水平位置应偏心设置,一般垂直位置主梁与次梁应相差5cm。先安装主梁,后安装次梁;在浇筑梁柱节点前,应拉通线检查纵横梁外皮是否顺直,并随时按线调直。
9预制楼板安装不平
原因分析:梁翼上口不平,安装楼板前未抹找平层或垫砂浆;板端外伸锚固钢筋相互干扰,事先未校直,安装后板翘曲;板上施工荷载太大,长向板弯曲下锤;楼板本身扭曲。
预防措施:安装楼板时要随铺砂浆随安板,楼板要放平稳,防止碰掉找平层,待板两端压墙均匀后再脱钩;楼板锚固筋要相互错开,有干扰时应适当拨开,楼板就位后应及时检查板底是否平整,不平之处可用垫铁垫平;吊板后板底宜加设临时支撑,防止施工荷载使楼板产生过挠度或裂缝。
10板缝跑浆和漏筋
原因分析:框架结构楼层荷载较大,楼板安装缝隙较宽,一般采用吊板缝模板措施,如果支吊措施不牢靠,吊杆太少或铅丝绑扎不牢,发生模板下锤,浇筑混凝土时漏浆,影响结构质量,并造成装修处理麻烦。板缝漏筋、钢筋下垂是因为钢筋未加支垫、支垫不牢或模板下垂。
治理措施:做好支吊措施方案,准备好足够的支吊工具和垫块、垫木或角钢;采用吊模,避免用铅丝作吊杆,可采用对拉螺栓,支吊螺栓下端设置铁圈;坚持用垫块垫起钢筋,垫块应事先预制。
参考文献
[1]李新卓, 修鑫, 马春梅. 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
[2]肖松涛.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的施工力学研究[J]. 门窗, 2020(5):3.
[3]张所婷, 沈亚超.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浅探[J]. 产城:上半月, 202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