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思考
摘要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
正文
0引言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多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这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成效,而且对经济社会服务方面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下,档案管理既需要保障质量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所以,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采取行而有效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水平。
1档案管理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在此背景下需要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变革,将重要的文件和资料转换成电子文档,从而提升管理效率,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编撰、整理、分析以及储存和保护,这有助于查阅者更好地搜寻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同时也有助于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从而延伸实体档案的生命,在提升档案管理安全性的同时,达成档案管理的预期目标,因此在新时代下加强档案管理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要求思路
2.1制定与执行相匹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体系不是单一的办公室管理,而是以部门为单位,根据档案文件体系的发展特点,结合工作人员的经验整合,科学制定文件管理应用体系制度,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贯彻施行。事业单位通过制定科学严谨的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落实各项制度的同时,凸显出制度的人性化与合理化。
2.2规范与灵活相统一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总体是遵照国家标准制度贯彻执行。但基于事业单位的规模与工作内容的差异,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制度不存在固定模式,其管理方式与制度规范会随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新而变化。因此,事业单位需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和总结,形成一套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内容更加全面的、结构趋于完善的制度体系。
2.3职责与权益相兼顾
档案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职责与岗位标准、职责范围及权限要严格落实执行。明确工作责任,档案部门分管领导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的制定以及对归档档案的检查和指导;下属人员严格遵照领导安排执行工作任务。同时也要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将明确职责与保护权益作为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执行的重要准则。
2.4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事业单位发展的稳定性,决定了档案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但社会形式与环境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随意识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全球经济化进程的覆盖发展,事业单位业务逐步与世界接轨,因此,档案部门应积极探索国际化档案管理办法,进而助力国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发展向国际水平阶段推进。
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从事业单位角度看,档案管理信息化成为发展趋势。但是,纸质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仍较缓慢,一些专业档案技术设备在事业单位普及率低,档案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低,档案管理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这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不足,缺乏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氛围。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宏观上认可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但是在一些细节上要求不到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的整体质量较低,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档案的整体质量。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快发展速度,切实方便对方面、对类档案的应用需求。由于对档案管理重视不足,导致档案信息传递速度慢,存在信息孤岛情况。加上上级对事业单位档案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划清档案管理工作权限,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度低。而且,事业单位档案员的专业性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质量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低,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开展具体的档案工作,经常存在档案管理工作漏洞,不满足查询与应用档案需求。
3.2档案管理体系优化不足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档案部门的责任,为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积极作用,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要构建合理的档案信息管理分工机制。但是,有些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监督不足,缺乏质量评估机制。目前不少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还存在着漏洞,未能基于先进的标准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有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较为单一,仍以档案信息记录和文本记录为主,仅能进行简单的档案数据信息保存,这种档案管理模式仍较为落后和保守,严重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随着大数据与云存储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构建体系内外共同参与的档案管理体系,要求提高档案管理的便捷性与科学性,由于缺乏相关的档案信息工作联盟,致使档案管理的范围狭窄,档案信息的互动传递不足,档案信息的丰富性低,特色档案的开发应用率还不高。
3.3档案技术人才素养不高
人力资源因素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水平。在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软硬件设备有限,档案管理条件更新不足的现实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缺乏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档案人才,一些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熟悉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质量控制方式,不能掌握智能化的档案信息运转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档案数据信息的质量。由于档案管理创新意识不强,对现代档案管理工作方式不适应,不具备较强的档案服务意识,因此没能把握档案管理质量控制的着眼点,不能主动加强档案建设工作,不能积极促进档案管理的升级,影响了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技术人才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档案质量的重要因素,还需要着眼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的需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配置和管理力度。
4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措施
4.1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为了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领导应重新审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中,首先要落实档案管理工作分工,避免多头管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领导要积极配合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到日常重点工作内容中,从而通过领导的带头作用,切实落实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划分责任,明确工作人员工作范围,引导档案管理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4.2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切实重视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采用纸质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档案管理模式已经开始逐步发生变化。随着数字化理念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档案管理走向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在发展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相比较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更多的需求,为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有计划、分阶段地向档案管理部分投放人力和物力,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4.3建立健全基础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机制
应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混乱问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应完善制度建设。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结合实际寻找相应的发展方向,从中寻求如何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管理机制。具体而言,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避免多头管理,其次在管理机制上,要减少管理人员在其中的人为干预,而是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例如在档案的借阅上,不能够仅仅将领导的批示作为依据,而是需要借助完善的管理机制,对档案借阅时间、地点、人员以及原因进行记录并上报,以完善的程序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切实防止档案管理工作因为管理不善,出现资料丢失等情况。
4.4通过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当前的发展态势,不断吸引高素质的复合人才,以解决事业单位信息化人才缺乏状况。另一方面,则是要强化人员培训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落实人才培训工作,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所发展。
4.5对现代化信息技术予以充分的运用
首先,加强传统档案室中纸质资料的防光防火工作,同时需要对消防设备、开关、照明线路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把威胁档案安全的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其次,建议使用电动密集档案架并配备电子标签系统,便于在查阅档案时通过电脑系统快速锁定档案所在位置。再次,档案室需要配备恒温恒湿以及消毒杀菌等相关设备,确保档案室长期的环境稳定,这有助于延长电子设备及纸质档案的寿命。配备摄像头、传感器随时监控档案室内的各种情况,有助于意外发生时的及时解决。最后。需做好档案室的防盗工作,赋予档案管理人员相应的权限,无权限者一概不得入内,通过摄像头做好人员的出入记录,以此对人员进出实时情况进行监控。
结束语: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新时期的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逐步优化基础的档案管理机制,优化档案管理模式,多方面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霞,蒋冰琦.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大众投资指南,2019(17):103-104.
[2]谭旭.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优化措施[J].就业与保障,2020(05):169-170.
[3]于蔚.分析数字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J].财富时代,2020(02):191-192.
[4]包梅花.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及优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8).
[5]胡登烈,冯子洋.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初探[J].养生保健指南2019(36):202.
[6]刘波.探讨事业单位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07):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