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源因素的作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经济增长;人力资源因素;作用研究;紧密关系;发展作用
正文
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各国正式提出了“知识经济”这一新概念,标志着全球经济从此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展,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会,由此,整个世界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期。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之一。而优秀的人才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以,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1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人力资源水平与经济增长具有紧密的联系,即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经济增长又会对人力资源水平起到推动作用。具体而言,人力资源的提升会提升工人的技术与知识,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带动单位劳动力产出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科技革新与科技进步,进而提升生产力与经济成长率;通过对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增强他们的购买力,促进他们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增长又能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经济增长能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提高薪酬水平,促进个人在教育、培训、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进而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源。同时,经济的发展也能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与科技,进而提升全社会的人力资源。由此可见,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
1.2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即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探讨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往往大于物质资本、劳动数量等。这更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说明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体现在:(1)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人力资源能够提升劳动者的技能与知识,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单位劳动力产出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增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研究显示,每增加1%的人力资源,其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2%到3.3%。(2)推动科技进步:提升人力资源,能推动科技进步与科技进步,进而提升生产力与经济成长率。(3)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人力资源,能够促使产业结构的转变与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延伸,进而达到拉动经济发展的目的。(4)扩大消费需求:由于人力资源的增加,居民的收入、消费能力都会随之增加,进而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大,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5)提升科技人员的创造力:提升人力资源,可提升公司与个体的创造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与转化,进而带动经济成长。
2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一,在教育和技术训练上进行投资能够增加工人的生产率。技术含量较高、知识存量较多的劳动力,其使用效率较高,可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其次,我国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是由人力资源积累推动的。高质量的劳动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对新技术与知识的运用也更好,从而促进了经济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水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体质越好的劳动者,其劳动时间越长,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发展越快。
2.1提升人力资源能力促进社会进步
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也有赖于高质量的培育,而高品质的培育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培育,而传统文化归根结底是从素质教育中衍生出来的。“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知识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我们都知道,技术创新和繁荣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因此,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从而大大提高了国民的素质。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都能激发出人类的创造力,这就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既是对人类人力资源的一种开发,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促进,也是一种激励。然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的阻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庞大的人口基数,而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使得高等教育的普及变得越来越困难。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力资源的问题。其解决的办法就是从现实出发,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全面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国的现实情况就是,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其在资源方面的市场份额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口基础也为中国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从而缓解中国资源匮乏的困境,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2人力资源激励企业发展
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发展的进程中,各部门仅仅把人才当作一种工具来看待,在注重他们的日常工作贡献的时候,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挖掘,这使得许多人力资源系统在建立的时候忽视了人和其它生产要素之间的区别。如果社会发展把人的因素和其它因素混淆起来,就不能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更有可能在错误的思想指导下丧失自己的核心能力,从而严重地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系统需要有效地突破传统的局限与认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摆脱“工具人”的误区,并注重其创新精神、成长能力和潜能的发掘,从而构建一种独具特色的资源模型。通过一个开放、包容、进取的系统,保证新型的人力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以潜力的激发来建立健全、合理、高效的各种体制,使其在创新和发展中得到科学的完善和进步。
3提高我国人力资源能力的方法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重要性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拥有优质的人力资源,就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多的发展资本。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经济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加入 WTO以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体制,社会经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放缓,保持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稳定的经济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今天要发展经济,要实现稳定的发展,关键就是要大力发展人才。
3.1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创新
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电脑科技,而且人们对电脑科技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所以,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逐步朝着数据和人才管理的电子化方向发展。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库,对每位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登记,并对其进行保密保存,防止出现人员信息泄露的情况。其次,由于网络的数据功能的高效率和完备性,企业可以充分地将互联网融入到人才管理系统中,利用网络的数据功能来实现对人才的招募激励、工资奖励、绩效评估、人才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等管理工作。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将网络的方便功能发挥到极致,最大化,使互联网为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服务,从而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水平,推动我国人力资源的增长。
3.2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小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把员工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帮助那些在家里有困难的员工,并对他们由于家庭意外而给予相应的抚恤。这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和凝聚力,使每个员工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公司的经济效益和自己的利益相结合。此外,企业也在积极加强员工的培训意识,把员工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获取知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经常性地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学习教育,提升本企业职工的业务技能与业务水平,从而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指导。对工作认真、成绩优良、培养效果显著的人员予以表彰,同时还通过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工作中的定期有效培训,加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这就是把培训员工作为企业工作的根本,使企业文化中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得到正确的树立。
3.3尊重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人才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机构不断完善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同时,也要重视人才的主动性,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平台,使其发挥潜力,激发其创造性和积极性,最后获得良好的发展,从而促进机构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4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使用电脑的范围也日益广泛,事实上,人们对电脑的使用已经产生了一种依赖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逐渐向“数据”、“管理”方向发展。首先,公司可以对全体雇员的个人资料进行注册,并对其进行保密保管,以防止个人资料被泄漏。其次,因为因特网上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完整,所以公司可以把网络引入到人才管理系统中,通过网络的数据传送,来实现对员工的入职培训、薪酬奖励、绩效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健全、人力资源计划的完善等。运用所有可能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优势,让互联网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服务,以此来提升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促进公司的人才发展策略。
3.5科技型人才需要不断培养
人才和科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两大要素。当前,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高学历的人才越来越多,但在就业率方面,却没有呈现出正向的相关性,在科技人才的数量上,也有大量的空缺。所以,在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训力度,实现高层次人才向更高层次人才的转化。这样既可以合理的分配优秀的人才,又可以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强调经济发展的均衡,推动地区内各领域的协调发展,把地区打造成一块“风水宝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之成为一个良好的循环。创造多样化的就业岗位,减少技术人员的流动,既能引进人才,又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
3.6人力资源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第一,国家应增加财政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与此同时,要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善他们的训练标准,改善他们的福利,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教育事业中来,要实施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把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都培养出来,才能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政府应设立更多的职业教育机构、学校,让青年人有更多获取实际技能与知识的机会,并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要,制订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职业培养方案,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三,我们要推动改革,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研发经费的投入,加强与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出台更加有利于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激励企业及个人积极投身到创新领域。第四,国家应采取措施,降低就业歧视,为有才能的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保证有才能的人能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要强化职业信息服务,扩大求职者的就业渠道,并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训练与指导体系。
4结语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经济概念的倡导下,我们必须以改革和开放为视角,紧跟世界发展规律。要充分体现“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和前提”,要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规律出发,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阶段,充分发挥其固有的综合力量,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艳,张桅.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和江苏省比较分析[J].经济经纬, 2018, 35(3):7.
[2]张翔.以人力资源为中介探讨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J].青年时代,2019(21):138-139.
[3]朱名宏.广东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