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与美学平衡探讨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周环

安徽省金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与美学平衡问题愈发引人关注。建筑立面作为建筑的“面孔”,不仅需要展示出视觉上的吸引力,更应体现对环境的尊重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以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满足美学需求的同时,实现设计的可持续性,以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

现代建筑;立面设计;可持续性;美学平衡

正文


 

1.现代建筑立面设计原则

1.1 环境融合性

现代建筑立面设计首要原则是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这要求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使建筑能够融入并尊重其所在的环境,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

1.2 功能适应性

建筑的立面设计应服务于建筑的功能需求,不同的功能空间可能需要不同的采光、通风和视线条件,因此,立面设计应根据内部空间的功能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1.3 能源效率

在可持续性设计中,能源效率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智能玻璃、太阳能收集装置等技术,可以在保证建筑美学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和环境负担。

1.4 可持续材料与工艺

选择可再生、低环境影响的建筑材料,以及考虑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实现立面设计可持续性的关键。同时,采用模块化、预制化的建造工艺,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染,提高建筑的生命周期性能。

1.5 美学创新

尽管可持续性是现代建筑立面设计的重要目标,但美学价值同样不容忽视。设计师需要探索新的形式语言和表达手法,将可持续理念与艺术美感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视觉冲击力又富含可持续内涵的建筑作品。

 

2.可持续性在立面设计中的体现

2.1绿色材料的运用

21世纪的今天,绿色材料的运用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建筑师们开始寻求一种平衡,既能满足人类对建筑功能和美学的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在这个背景下,可再生、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建筑材料应运而生,如竹材、木材、再生混凝土等,它们正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选择。

竹材,被誉为“绿色钢铁”,因其快速生长和高强度的特性,成为理想的环保替代材料。其生长周期短,一般3-5年即可采伐,相比传统木材,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同时,竹子的纹理独特,可以赋予建筑立面自然、温馨的氛围。

木材,作为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可持续性早已被广泛认可。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使用防腐处理和防火处理,使得木材在建筑中的应用更加安全和广泛。此外,木材的碳汇功能也不容忽视,它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有助于抵消建筑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

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筛选等处理后,再与新骨料、水泥等混合制成的新型混凝土。这种材料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对新石料的需求,降低了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破坏,还有效解决了废弃混凝土的处理问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2 能源效率的提升

具体来说,这种设计策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利用太阳能光伏板,二是采用热反射玻璃。太阳能光伏板是一种能够直接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当它们被安装在建筑的屋顶、墙面甚至窗户上时,就可以捕获并转化为可用的电力,供应建筑内部的电器设备使用。例如,位于中国广东省的全球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光伏电站,其庞大的光伏板阵列每年可产生约1.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相当于节省了约36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另一方面,热反射玻璃则通过特殊的镀膜技术,能够有效地反射或吸收太阳的热能,从而减少建筑内部的冷却需求。在炎热的夏季,这种玻璃可以防止过多的热量进入建筑,降低空调的使用;而在寒冷的冬季,它又能保持室内热量,减少取暖设备的运行。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使用热反射玻璃的建筑,其空调和取暖系统的能耗可降低15%至30%。

此外,这种能源自给自足的建筑设计还涉及到其他一些元素,如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热回收通风系统等。这些元素共同作用,使建筑成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回收自然资源,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这种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已经在世界各地的许多项目中得到应用,从住宅、办公楼到学校、医院等各类建筑中都能看到其身影。它不仅有助于缓解全球能源压力,减少碳排放,而且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未来的城市和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2.3 生态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需要满足功能性和美观性的要求,更应关注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何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一大挑战。这不仅涉及到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活质量。

利用植物墙和绿色屋顶等绿色元素,将自然引入城市空间。植物墙,就像一面生机盎然的画卷,可以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噪音,提供清新的氧气,同时也能为城市增添一抹绿色的生机。绿色屋顶则可以调节建筑的微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能源效率。例如,德国的弗莱堡市就大量采用了绿色屋顶,使得城市与自然达到了和谐共存。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光照等,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例如,对于阳光充足的地区,可以设计适当的遮阳设施,减少空调的使用;对于风向明显的地区,可以通过建筑形态的调整,实现自然通风,降低能耗。

还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技术,进一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使用竹材、木材等可再生材料,不仅可以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还能营造出温馨自然的室内环境。同时,结合太阳能、雨水收集等绿色技术,可以使建筑成为能源的生产者,而非单纯的消耗者。

2.4人文关怀的融入

建筑立面设计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塑造,更是对人类情感和文化的表达。将人文关怀融入立面设计,不仅能够增强建筑的情感价值,还能提升其在社会中的认同感。

立面设计应尊重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通过对地域特色、历史符号和传统文化的提炼与运用,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立面。这种设计方式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还能使建筑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面设计应关注人的心理需求。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空间载体,其立面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视觉感受、行为方式和心理需求。例如,通过色彩、材质和光影等元素的运用,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或激进的氛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期待。

最立面设计应强调社会参与和共享。建筑不仅是单个个体的居住或工作场所,更是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的场所。因此,立面设计应鼓励社会参与和共享,通过开放式的空间设计、公共设施的提供等方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美学平衡的追求

3.1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在建筑设计中,立面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着建筑的整体美感和实用性。然而,很多建筑师在进行立面设计时,往往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功能性,这导致了建筑在实际使用中的诸多不便。因此,必须认识到,建筑立面设计不应忽视其功能性,而应根据建筑的使用需求,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立面形态,实现形式与功能的和谐统一。

不同的建筑类型,其使用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住宅建筑需要考虑到采光、通风、隐私等方面的需求;商业建筑则需要考虑到展示、广告、人流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进行立面设计时,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建筑的使用需求,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之中,以确保建筑的功能性得以满足。

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立面形态。这需要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和突破。例如,在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中,可以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以增加采光和通风效果;同时,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窗户与墙体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立面形态,既美观又实用。在商业建筑的立面设计中,可以利用广告牌、展示窗等元素,将商业氛围融入到立面设计中,吸引顾客的眼球。

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统计数据或实证研究来支持我们的观点。例如,根据相关研究,合理的立面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美观度,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维护成本。这充分说明了立面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也提醒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其功能性。

3.2 地域文化的融入

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建筑设计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如何在追求美学创新的同时,保持和弘扬地方的文化特色。这不仅是一种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城市独特魅力的塑造。因此,在进行立面设计时,应当深入挖掘和借鉴当地的文化传统,巧妙地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建筑成为地域文化的生动载体,从而增强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

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四合院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则彰显了人们对神圣和崇高的追求。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如果能在现代建筑的立面设计中得到体现,就能赋予建筑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立面设计,可以创造出具有辨识度的城市景观。比如,新加坡的滨海湾金沙酒店,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的中国渔船,独特的船形建筑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又如,阿联酋的迪拜塔,其独特的伊斯兰风格设计,使其在众多摩天大楼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展示阿拉伯文化的重要窗口。

当人们在城市中看到熟悉的地域文化元素,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亲近感,从而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日本的京都,尽管现代化建筑林立,但其大量的传统日式建筑和园林设计,使得城市保持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也使得本地居民对城市充满了深深的热爱。

3.3 视觉效果的考量

建筑设计是一种视觉艺术的表达,它通过光影、质感、色彩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动态变化的立面视觉效果,以此提升建筑的艺术美感。光影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赋予建筑生命和活力。日出日落,阳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在建筑上,投下或深或浅的影子,使建筑的形态产生丰富的变化,如同一幅动态的画卷。例如,路易斯·康的萨克勒医学院,利用巨大的天窗,将光线引入室内,创造出神秘而神圣的氛围。质感是建筑的皮肤,它能够传达出建筑的个性和情感。粗糙的混凝土、光滑的玻璃、温暖的木材,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质感,通过精心的搭配和处理,可以增强建筑的触感和视觉冲击力。色彩是建筑的表情,它能够影响人们对建筑的感知和情绪。不同的色彩可以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明亮的色彩带来活力和欢快,深沉的色彩则带来宁静和沉思。例如,巴西的萨尔瓦多大教堂,外墙使用了大量的鲜艳色彩,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建筑师还需要考虑到建筑在不同时间和视角下的视觉表现。建筑不仅要在日间展现出其美感,夜晚的照明设计同样重要,通过精心的灯光设计,可以使建筑在夜晚呈现出另一种魅力。而从不同的视角看建筑,如从街道、从远处、从空中,都需要保证建筑在各个角度都能保持其视觉吸引力。

 

4. 注意事项

①尊重自然与环境: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阳光、风能等,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②考虑安全性与耐久性:建筑立面设计不仅要美观,更要注重其安全性和耐久性。选择高质量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设计,确保建筑能够经受住风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③注重细节与人性化设计:在立面设计中,注重细节处理,如门窗的开启方式、雨水的排放等,以提高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同时,考虑人的行为习惯和需求,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使建筑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需求。④遵守相关法规与规范: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与规范,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合规性和可持续性。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法规和规范的要求,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结语:

立面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建筑的美观度,更涉及到建筑的功能性、文化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巧妙运用设计手法,将窗户、墙体、广告牌等元素融为一体,可以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魅力的立面形态。同时,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立面设计中,可以赋予建筑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在追求美学创新的同时,建筑师还应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和耐久性,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琼.建筑立面及现代建筑立面设计思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19),142.

[2] 周艳华朱卓峰.现代建筑立面设计的发展与创新[J].房地产导刊201736),43.

[3] 雷铭.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原则及方法[J].建筑与装饰20235):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