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白改黑”工程中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林军旗

360402198807164771

摘要

道路“白改黑”工程是城市道路升级改造的重要一环,旨在提高道路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提升城市形象。在“白改黑”工程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尤为关键,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质量。本文将对道路“白改黑”工程中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道路“白改黑”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正文


1道路“白改黑”工程的原则

1.1保持原有道路结构稳定性

“白改黑”工程中,首要考虑的是保持原有道路结构的稳定性。这意味着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原有路基、路面的破坏,确保改造后的道路能够继续承担交通荷载,避免因施工不当而引发道路结构安全问题。

1.2优化道路排水系统

道路排水系统是确保道路畅通、减少水毁事故发生的关键。在“白改黑”工程中,应对原有排水系统进行优化,确保排水畅通,避免因积水而导致的道路损坏和行车安全隐患。

1.3提升道路行车舒适性

“白改黑”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升道路的行车舒适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抗滑性能以及降噪性能,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行车环境。

 

2沥青路面施工前准备工作

2.1原材料检验与选择

沥青路面的质量,如同建筑之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性能。因此,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前,对沥青、骨料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显得尤为关键。在原材料检验过程中,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沥青的粘度、软化点、针入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对骨料的粒径、压碎值、吸水率等特性进行评估。同时,还应关注原材料的来源、生产日期等信息,确保原材料的新鲜度和可靠性。

除了检验外,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样至关重要。在选择原材料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在寒冷地区,应选择具有较好低温性能的沥青;在高温地区,则应选择耐高温、抗老化性能优异的沥青。此外,骨料的选择也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当地资源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和耐久性。

2.2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施工机械设备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效率。因此,在“白改黑”工程中,应提前准备好沥青搅拌站、摊铺机、压路机等关键施工设备,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调试。

沥青搅拌站作为生产沥青混合料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对于施工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在准备过程中,应检查搅拌站的各项性能指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还应关注搅拌站的产能,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满足沥青混合料的供应需求。

摊铺机和压路机则是实现沥青混合料均匀铺设和压实的关键设备。在准备过程中,应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整其参数设置,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精确铺设和压实。此外,还应准备足够的辅助设备,如运输车辆、清扫设备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3白改黑前的水泥路面处理

在进行“白改黑”工程前,对原有的水泥路面进行彻底的处理至关重要。这一步骤不仅关系到沥青路面的铺设质量,还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需要对水泥路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

首先,应对水泥路面的破损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对于裂缝、坑槽等明显损坏部位,应进行修复和填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同时,对于路面的平整度、坡度等参数也应进行测量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其次,针对水泥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问题,我们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加固措施。例如,对于强度不足的路段,可以考虑加铺补强层或进行注浆加固;对于稳定性较差的路段,则可以采取换填、压实等措施提高路基的稳定性。此外,在水泥路面处理过程中,还应注重排水问题的解决。由于水泥路面的透水性较差,容易造成积水,因此需要在处理过程中优化排水系统,确保水能够顺利排出,避免对沥青路面造成损害。

 

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3.1沥青混合料的搅拌与运输

沥青混合料的搅拌质量对于沥青路面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搅拌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沥青和骨料的比例、温度以及搅拌时间等关键参数,以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而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合理的比例能够确保沥青充分裹附在骨料表面,形成坚固的粘结层,从而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因此,在搅拌过程中,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精确计算并控制沥青和骨料的比例,避免出现偏差。

沥青的粘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搅拌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确保沥青和骨料能够充分混合。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粘度降低,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如果温度过低,则会导致沥青粘度过高,无法充分裹附在骨料表面,降低路面的性能。因此,在搅拌过程中,需要配备专业的温控设备,并随时监测和调整温度,确保混合料的搅拌质量。

搅拌时间过短,会导致沥青和骨料混合不均匀,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搅拌时间过长,则会使沥青过度老化,降低路面的性能。因此,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搅拌设备的性能,合理设置搅拌时间,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2沥青路面的摊铺与压实

首先,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的操作尤为关键。摊铺机应始终保持匀速、连续的作业状态,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均匀分布和路面的平整度。若出现停顿或速度不均的情况,不仅会导致路面出现不平整现象,还可能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和强度。因此,操作摊铺机的工人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摊铺机的各项参数和操作技巧,确保摊铺过程顺利进行。

其次,在压实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压实方法和遍数同样至关重要。压实机械的性能、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压实效果。因此,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和压实方法,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遍数进行压实作业。同时,在压实过程中还需注意控制压实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压实不均匀或损坏路面结构。此外,压实后的路面还需进行质量检测。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取样检测、平整度检测等手段对压实效果进行评估,确保路面的密实度和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若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需及时进行整改和修补,以确保路面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对于摊铺和压实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在摊铺前,应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处于合适的范围内,既不过高也不过低,以保证混合料的流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如果温度过高,沥青混合料容易产生推移、流淌等现象,导致路面出现波浪、拥包等缺陷;如果温度过低,则会导致沥青混合料难以压实,影响路面的密实度和强度。因此,在摊铺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其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摊铺和压实。

3.3接缝处理

针对纵向接缝,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是采用热接缝技术。在热接缝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接缝处的沥青材料温度适中,以便于沥青材料之间的充分融合。同时,还需注意控制接缝处的压实度,确保接缝处的密实度与周围路面保持一致。通过热接缝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少纵向接缝对路面性能的影响。

而对于横向接缝,冷接缝技术则是一种更为常用的处理方法。在冷接缝施工过程中,需要先将已铺设好的路面部分进行切割,形成一条整齐的接缝线。然后,在接缝线上涂抹适量的粘层油,以增强接缝处的粘结力。最后,再铺设新的沥青材料,并通过压实设备对接缝处进行充分压实。通过冷接缝技术的运用,可以确保接缝处的平整度和密实度达到要求,减少因接缝而导致的行车安全隐患。

除了上述的热接缝和冷接缝技术外,施工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在接缝处理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彻底清洁,确保没有杂物和尘土影响接缝的质量。同时,还需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和压实设备,以确保接缝处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接缝处理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沥青路面施工中。例如,一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系统可以实现对接缝处理的精确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沥青路面接缝处理技术的发展,为道路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

 

4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4.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检验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所使用的沥青、集料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这包括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环保性能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同时,应建立原材料的验收标准和流程,对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及时退换,避免使用劣质材料影响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监控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这包括对施工工艺、施工温度、施工速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以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同时,应建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制度,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质量问题。

此外,质量抽检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已完成的沥青路面进行质量抽检。这包括对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密实度、抗滑性能等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以验证施工质量的符合性。同时,应建立质量抽检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对抽检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施工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为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还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通过培训,施工人员可以了解最新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通过考核,可以检验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对不合格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4.2竣工验收与评估

对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测。平整度是衡量路面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通过使用专业的平整度测量仪器,可以对路面的平整度进行精确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路面的质量状况。

密实度检测也是竣工验收中的重要环节。密实度反映了沥青路面的密实程度和稳定性,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采用核子密度仪等检测设备,可以对沥青路面的密实度进行准确测量,确保路面的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抗滑性能检测也是竣工验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抗滑性能关系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尤其在雨天或湿滑条件下更为重要。通过对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进行检测,可以评估路面的防滑能力,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完成以上检测工作后,应对沥青路面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道路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依据,并作为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应总结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今后的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5沥青路面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警示灯、警示牌等,以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置围挡,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此外,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如材料堆放区、设备停放区等也应合理规划,避免影响交通和施工安全。

在安排施工时,应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期,以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同时,施工团队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夜间施工等措施,以减小对交通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的把控也是不容忽视的。施工团队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密实度和耐磨性。同时,施工材料的选用也至关重要,应选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沥青材料和集料,以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是必不可少的。施工团队应清理施工现场的废弃材料、杂物和垃圾等,保持环境整洁。此外,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油等污染物,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和处理路面病害,确保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安全性。同时,对于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封层、灌缝等,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结语:

道路“白改黑”工程中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任务。通过科学的施工前准备、掌握关键技术、严格质量控制以及注意施工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随着城市道路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相信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城市交通的顺畅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荆世娜.刍议城市道路白改黑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0):64-66.

[2] 吴烹.城市道路白改黑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交通世界(中旬刊)201810):58-59.

[3] 王康凯.公路工程白改黑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商品与质量20203):1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