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合路径探析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林海洋

长岭县前进乡中学

摘要

为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合路径,本文对该课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强调了传统文化融合所带来的多元文化交流与理解促进,以及对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和传承意识的提升;接着讨论了基于传统文化教育模块的课程内容优化,以及借助渗透式教育方法实现文化传承;此外,运用中西文化对比法以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展开英语教学,推动文化互动。结果表明,这些路径相互融合,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及传承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文化传承

正文


引言

随着中国日益崛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领域的传播和推广变得越发重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发展学科素养的关键时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既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又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这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主要探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途径,以提升英语学科的实效性,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传承并发扬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的重要意义

1.1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间日益频繁,以英语为媒介的语言沟通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一来,当学生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士进行交流时,他们能够自信地表达并传播中国文化,增进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共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也将更具包容性,对其他国家文化能够具备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多元文化,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为今后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1.2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如通过学习成语、故事、诗词、典故等知识内容,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他们自然而然地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起对母语和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敬意。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英语课堂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价值观以及独特的美学观念。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强化国家的软实力。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合路径

2.1基于传统文化教育模块,优化课程内容设计

基于传统文化教育模块,优化课程内容设计的目的在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为此而努力打造充满文化气息与思考的学习环境。强调系统性与针对性,教材中应融入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经典诗文阅读、成语故事、民间传说与传统习俗等,同时完善教学大纲,确立传统文化教育在英语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主题教学法,结合直观教学、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与语言学习相适应的文化知识学习策略,增进课程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例如,在教授“When is your birthday?”相关知识点时,可设立与中国传统节日相结合的课程主题,如中国传统节日与生日庆祝习俗。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普及关于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节日与生日庆典的相似之处。接着,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组员扮演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日聚会的场景中展示如何在春节期间、中秋节前夕和端午节庆祝生日。在角色扮演环节中,学生需利用英语介绍具体的节日民俗,如春节的对联和鞭炮、中秋节的月饼和赏月、端午节的粽子和龙舟赛等,并结合生日庆祝的传统与创新习俗。此外,学生还需描述庆祝时家庭成员相互祝福、赠送礼物等温馨互动,展现中国家庭文化的精髓。教师在活动后进行点评和肯定,共同总结节日与生日庆典的意义和渊源。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常识,丰富了英语表达能力,而且增进了学生对国家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培养出具有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2基于文化传承,渗透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植入语言学习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历史人物、传世名著、民间艺术、历史遗迹等内容与课本教材相结合。此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同时提高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以学习“Great Wall”为例,教师可采用以下策略——首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长城的起源、建设过程、壮丽景观以及其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知识。接着引申探讨长城与盖茨比(英)长城、哈德良长城(罗马)等国际上其他著名城墙的异同,从而促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引导学生学习长城相关的成语及典故,如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兵马俑的背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和历史背景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如播放关于长城的纪录片、展示长城的美丽照片、介绍知名文学作品《长城》等,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就长城话题进行实际情境模拟对话练习,以提升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同伴间模拟国际游客与导游的角色,进行关于长城的导游介绍与沟通,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传统文化与英语学习的结合,从而锻炼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运用英语进行文化传播的能力。利用这一示范性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文化素养及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培养未来具有全球背景下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2.3巧用中西文化对比,增强学生文化素养

中西文化对比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理解、尊重,以及丰富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具体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且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具备更高的沟通素养。以庆祝节日为例,在讲解西方节日如万圣节Halloween)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从源起、传统活动、美食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首先,介绍万圣节的起源,讲述古老的凯尔特人将此节日作为纪念逝者之日的传统,并详细分析当代如何将工艺品、化妆品等进行现代文化传播的演变,由此展示西方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接着,关注万圣节在現代文化中的传统活动,如戴上恶趣味面具、穿上谐趣的服装,从家到家收集糖果的不给糖就捣蛋’(trick-or-treating)”。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充分体验这种西方节日的趣味和氛围。同时,可详细讲述南瓜灯(Jack-o'-lantern)的背后传说,如何镌刻这种南瓜灯,以及它的象徵意义等。在讲解西方节日美食时,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南瓜派Pumpkin Pie)等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佳肴,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餐桌的独特和谐。在这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机向学生介绍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美食,如月饼等,从而形成对比,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中西文化差异。精心设计和讲解这类具体实例,激发学生对中西文化异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文化传承、文化理解的积极探索,为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2.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借助多媒体、互联网、VR设备等手段,教师能够以更直观、富有趣味的方式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传统文化,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感悟。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解“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江南地区著名的丝织品为例,通过高清图片、视频资料和互动游戏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和展示中国传统丝织技艺。该例子具体操作如下: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丝绸之路商贸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入丝绸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丝绸的历史时,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展示与丝绸制作和织造相关的有趣事例,带领学生探讨丝绸贸易对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教师运用VR设备,模拟丝绸织造工艺,带领学生进行互动体验,使其深刻感受中国传统丝绸文化的精湛技艺。在课程后期,组织学生进行团队作业,要求他们在网络平台上查询并了解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纺织品制作方式,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让学生撰写英语短文,描述他们了解到的中国丝绸制作与世界其他纺织品制作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理解了“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的语言知识,还在情境中体验了传统丝绸文化,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课程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价值。通过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渗透传统文化、运用中西文化对比法以及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各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应共同努力,推动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合与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传承与弘扬中华文明。

参考文献

[1]李如萍.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课后服务路径探索——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科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3,9(22):59-62+79.

[2]王海峰.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0):221-223.

[3]刘诗佳,康英华.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06):34-36.

[4]顾玉珍.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J].海外英语,2019(22):202-203.

[5]褚延湖.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1(09):50-51.

[6]陈学春.例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J].校园英语,2021(05):121-1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