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研究与实践
正文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要求学校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进程逐步加快。教师围绕课程思政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确保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行,成长为优秀合格的时代青年。
一、课程思政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意义
课程思政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符合大势所趋,有助于加快课程教学改革进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实践动手能力。在全面开创新的大思政格局时,中职汽修专业课程实践质量迅速提升,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课程思政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意义更加明显。
首先,有助于厚植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服务于国家建设发展的专业,汽修专业的社会地位较高,教材囊括了诸多的爱国主义素材。在全面加强课程思政时,教师灵活利用教材中的爱国主义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讲解典型的汽车企业案例。学生能够意识到汽车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了较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怀[1]。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全面落实思政教育时,教师聚焦与专业实践创新,着力打造理实一体化课堂,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科学设置实践项目任务,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解决汽修难题[2]。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专业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以较强的实践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攻克难关。
最后,有助于顺应当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秀合格的汽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思政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对策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资质的优势较为明显,有助于凝聚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社会竞争力和适应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较强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家国情怀,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汽修工匠。
(一)挖掘思政元素,加强思想道德引导
职业教育以培养一技之长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主动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打下扎实的智力基础。在市场经济逐步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我国的汽车工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汽车产业迸发出了新的活力及生命力。在培养汽修专业人才时,中职学校应以专业技术教育为根本,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主动向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看齐。在正式授课时,教师首先应深度挖掘汽修专业潜藏的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极具时代气息和教育价值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学与汽修专业教学的无缝衔接,将思政教育灵活融入汽修专业技能教学和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其次,教师需要理性分析汽修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结合专业属性设计课程思政育人方案,将育人、育才以及育德相结合,在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纵向推进汽修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及创新。
其次,汽修专业涉及的领域较广,涵盖多元知识,学生对汽车司空见惯,但是对中国汽车工业历史知之甚少。教师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简单讲解历史故事,带领学生了解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来龙去脉,强化学生对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讲解汽车制造时,教师可以围绕汽车核心技术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感。最后,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时,教师应加强理论教学,深入浅出地讲解我国自主掌握的汽车先进技术和硬核技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学生看到我国汽车产业的美好前景,意识到我国即将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后,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心,正确指导个人的专业实践。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做到兢兢业业和精益求精,以正确的价值观施展个人的才华,在汽修领域发光发热。
(二)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思政教育对策
在全面打造技术强国的今天,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技术革新周期越来越短,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渠道更加丰富,思维模式和行为举止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思政教育备受诟病,教师应用紧跟时代发展的进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思政教育优势,在创新思政教育对策,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突破思政教育时空限制的过程中依托互联网打造师生互动平台,实现双向交流和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用网观,将更多新鲜血液和时代色彩注入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性、人性化以及时效性,确保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4]。为了紧密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师首先应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要领。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信息技术具有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实现了动画、图像、声音、文字的有效融合,在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思政课堂时,传统乏味的思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能动性非常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信息接收编好,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汽修专业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地呈现思政知识,鼓励学生变换角度,深度理解汽修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内容,形成较高的思想涵养以及人文素养。
其次,教师应主动拉近师生距离,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成为学生的学习顾问和良师益友,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比如教师可以利用钉钉、微信等平台与学生线上交流,在线上和学生共同分析经典的汽修案例,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恰当点拨和引导学生。学生可以直接在线上平台寻求教师的帮助,主动扫清认知障碍,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了解与汽车行业相关的资讯、新闻及文章,学习汽车工程师的工匠精神。
(三)立足专业实际,渗透职业素养知识
在全面建设课程思政时,教师需要立足专业实际,灵活渗透职业素养知识,提升专业教学层次及水平,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良好的职业素养武装头脑,指导个人的言行举止。首先,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理性分析社会道德体系中职业素养对学生学习、成长以及工作的重要影响[5]。作为职业内在要求以及规范,职业素养涉及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多元内容。中职汽修专业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灵活渗透职业素养知识,确保学生做到懂技术、懂人心、懂事理,以良好的表达能力、思维习惯以及交流能力与他人交流沟通,主动为客户服务、为企业服务,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个人的价值。其次,在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汽修专业知识越来越复杂,学生很难依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主人翁精神,鼓励学生主动跳出自己的“小世界”,学会和他人共享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源。有的中职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团队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误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特征建设班级文化,营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班风学风,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确保学生将合作竞争作为自己的职业信条,在极富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级体中与他人交流互动,学会取长补短和见贤思齐,以良好的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应正视学生有限的生活阅历和实践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鼓励学生规划个人的职业,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让学生在自我规划和自我定位的过程中明确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始终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以正确的职业观和学习观学习汽修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高度重视纪律教育和法治意识培养,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职业行为,鼓励学生努力争做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守法公民。
(四)加强实践活动,深度融合课程思政
中职汽修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尤为关键。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实践活动,将课程思政与专业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齐抓共管和齐头发力。首先,教师需要理性分析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拉长战线,打破传统口头说教的课程思政模式,高度关注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深度体会[6]。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汽修专业特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转变传统说教式的思政教学模式,用立体多元的实践活动将学生从思政理论课中解脱出来,灵活传递思政知识,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确保学生在手脑并用中形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树立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根植于心,正确指导个人的专业实践。其次,针对思政理论中存在探讨价值和矛盾争议的观点,教师可以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强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中职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比较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小品表演活动,指导学生搜集汽车维修的经典案例以及趣闻轶事,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事件原貌,教师可以抓住契机开展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最后,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汽车一线企业中实习实践。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4S汽修店以及汽车制造企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汽车制造,了解汽车从制造、销售到售后的具体过程,深入感受一线员工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鼓励学生主动向一线员工和优秀工程师看齐,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保质保量地完成时实践任务,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通过认真学习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业内专家。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职学校需要始终坚持改革传统的汽修专业课程育人模式,全面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努力开创新的大思政格局,利用汽修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用创造性的思政教育对策激活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主人公意识。确保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汽修专业知识,承担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主动为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绵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方亮.课程思政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以"汽车蓄电池的检测"教学为例[J].汽车维修技师, 2023(11):105-105.
[2] 李晓光,任建立,闫江川,等.信息化+融合思政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J]. 2021.
[3] 吉世岳,谢家宜.提高汽修专业线上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以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课程为例[J].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1(18):3.
[4] 张曼,彭碧鑫.关于汽车维修培训机构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2021.
[5] 李波,韩敬贤.融入思政德育元素的《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 2020.DOI:CNKI:SUN:KJFT.0.2020-03-055.
[6] 苗莹."课程思政"理念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探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3):1.DOI:10.3969/j.issn.1672-0954.2019.03.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