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给排水施工缺陷及改善对策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陈静思

江西隆锦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

摘要

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加快了我国市场化、城镇化的发展,在城市规划当中,对于市政公用工程的使用十分关键,由于中国的民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环境卫生、生活品质、饮水等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民众就更加关注在生活的过程当中对于工业废水的污染情况,避免因为乱排滥放造成污染问题,而在城市规划当中怎么汇集雨水并且正确的加以管理使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一旦不能有效的对雨水加以管理,就很容易造成城市内涝的现象,并且严重的干扰民众的正常生活,因此因此想要保证城市排水与给排水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有效的完成运输与收集,就必须保证城市给排水的正常施工质量。鉴于此,本文基于市政公共工程,分析了给排水施工缺陷,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市政公用工程;给排水;施工缺陷;改善对策

正文


前言:城市公共排水工程主要指根据我国的有关法规,正确的对城市污水进行有效管理与综合利用,防止城市污水损害土地、水以及大气环境,维护人民的正常生命和健康,并且也必须重视环保,而城市中公共项目的给排水施工便是最能体现给我们价值的一种。虽然现在给排水安装与施工在我们眼中以及最普通不过的工作,可是却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却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一旦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发生了事故,那危害的不仅仅一个家庭还可能会危及到整座城市的排涝情况。所以,当出现排涝施工情况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提出策略去解决它,要保证它能够一直为人们服务。

1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的现实意义

市政工程给排水在城市日常运行以及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同时,作为一个科技密集型的重大工程项目,在城市供水的实施工程中,也必须使用科学技术与全面的施工方法,以此来全面地改善城市供水的施工效果,并发挥供水工程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伴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全面高速发展,国家在市政工程供水的实施工程中,应用到的实施手段日益多样,更加自主化。尽管中国供水工程建设技术的进展日益突出,但同国外发达国家比较,在工程技术成果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尚存在很多的差距和问题。所以,进一步完善供水施工技术标准,不但关乎到供水的施工效率,更关乎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市政工程给排水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给排水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亟须应用科学的施工技术来进行改良。伴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展、城市人口的增多,给排水工程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难以有效保障供水安全与高效,也难以保证污水处理的快速化与环保性。再加上恶劣天气影响,若遇强降水天气,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极容易出现“饱和”状态,继而造成城市主干道路积水严重。因此,为有效优化市政工程给排水的自身质量以及社会功能,需要科学优化市政工程给排水的施工技术。

2市政公用工程给排水施工缺陷

2.1设计与施工不符

施工过程中,设计与现实情况有时会出现偏差,这时候施工方需要与设计方进行沟通,并寻求修改方案。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时间、资金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施工方往往会选择按照原设计进行施工,而没有及时与设计方沟通。这种情况下,施工方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施工,尤其是涉及到重要设备和关键工程的部分。同时,在遇到问题时,需要及时与设计方沟通,寻求解决方案。另外,一些施工方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可能会采用较差的材料或采取不规范的施工工艺。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施工质量,也会对工程长期的使用和维护带来隐患。因此,施工方需要保证设计与施工一致,及时与设计方沟通,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用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2新旧给排水系统衔接的问题

现阶段,在部分市政公用工程中,出于成本因素考虑,选择对原有给排水管网设施进行改扩建处理,在原有给排水系统基础上新建一部分管网及配套设施,以此提高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剩余使用价值。然而,在新旧给排水系统衔接期间,受到勘测数据误差、外部环境侵蚀等因素影响,存在原有给排水管道部件老化严重、沟槽深度偏差、支墩不平衡、因回填时间过迟导致局部给排水管道局部变形浮动、管道接口形式选择错误而形成渗漏点、管道破裂、管道堵塞等,导致新旧给排水系统无法完全融合。

2.3排水管的材料问题

排水管材料的选择是影响排水施工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排水管材料包括PVC管、水泥管、铸铁管等。其中,PVC管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排水管材料。然而,由于PVC管材料的选择和保管存在一定问题,经常会出现管道材料性能不佳的情况。比如,一些厂家在生产PVC管时往往采用劣质填充料,这会影响PVC管的使用寿命和承载力。一些不良厂家为了节省成本,选择次品材料,甚至是废旧PVC材料加工而成的管道。这些不符合标准的PVC管存在破损、漏水等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排水施工的施工进度。

2.4施工工艺不足

在市政公用工程给排水施工中,施工工艺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如果施工工艺不当,将导致一系列问题。下面我们就一些常见的施工工艺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从业人员的重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疏忽问题。在挖掘管沟、安装管道、排水系统等方面,施工工艺问题的疏忽很容易导致不符合管道的倾斜度、道路表面不平整、管道扭曲变形、管道安装不可靠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工程质量。

其次,在选择现场施工机械设备方面,很多从业人员缺乏理性的施工计划,使用不合适的工具和设备来进行施工。这可能会导致机械设备操作不当、操作人员未经充分的训练,从而增加成本、影响施工周期,最终影响到整个施工质量。

最后,要注意的是,施工现场管理和维护非常重要。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丢弃废弃物品,可能会堵塞污水管道,而这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如果不及时维护水泵、电器、排水管道等设备,并保持设备故障报告及时处理的记录,可能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总之,市政公用工程给排水施工中,施工工艺问题的发生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也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和管理,提升工程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质量的稳步提高。

3市政公用工程给排水施工的改善对策

3.1增强设计与施工管理

在市政公用工程中,设计与施工管理是决定施工质量及进度的关键环节。为了避免出现常见问题,我们需要在设计和施工管理方面进行强化。

首先,在设计方面,应该注重工程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选择、使用、储存以及考虑节能减排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质量的统一性。设计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听取工程现场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行多者协商,确保设计的可操作性与可靠性。

其次,在施工管理方面,应该做好人员和现场设施的管理。进入施工现场之前,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安全规范进行培训、考试并持证上岗,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遵循规范化管理流程,确保工程施工的规范性、标准化及高效性。对于施工现场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并及时报告,确保工程进度的控制与按时完工。综上所述,强化设计与施工管理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改善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强化管理和规范化施工流程,才能够有效预防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与工程整体运营效果的一致性。

3.2新旧给排水系统衔接质量的严格控制

为有效控制与改善新旧给排水系统的衔接质量,应采取以下策略:第一,管道部件修复更换。对原有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运行工况、管道部件与设施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已掌握信息论证原有管道部件是否满足工程要求、剩余使用年限与管道渗漏等质量问题出现率,基于论证结果选择,对原有管道部件进行修复留用或拆除处理。第二,确定沟槽深度。根据勘测数据来掌握原有给排水管道的埋深值,以此来确定沟槽开挖深度,采取机械开挖+人工开挖的组合方式来控制开挖精度,避免出现沟槽超挖与欠挖问题,将沟槽深度偏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同时,在防冻层下方安装管线,严格控制管道上盖土深度,如果管道上盖土深度不足,有可能在地下水浮力影响下出现管道偏位、损坏问题。第三,固定与平衡支墩。在新旧给排水管道衔接前,考虑到管道受压条件下会形成大量缝隙,局部平衡性差,需要对支墩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始终保持支墩的稳定平衡状态,以及保持支墩底部和管道原土层的充分接触面积,如果支墩固定效果不佳或是失去平衡,将由此引发管道偏移问题出现。第四,管道接口连接。结合工程情况与管道材质来选择正确的接口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连接、接件连接、承插式套管连接、法兰连接、焊接等。以HDPR管道为例,应选取热熔连接方式,施工人员操纵电加温设备,保持相邻节段管道的接口对准状态,清理表面灰尘油污,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熔化现象,将管件在常温条件下冷却,不得进行淬火处理。第五,把握回填时机。凭借技术人员以往工作经验和借鉴同类项目案例,结合市政公用工程情况来设定最佳的沟槽回填时间,并运用BIM技术开展施工模拟实验,避免因沟槽回填过早而影响新旧给排水系统衔接效果,或是因回填时间过晚而出现管道变形浮动情况。

3.3材料使用的严格控制

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符合相应的标准,并且能够保证给排水系统的工作效果和寿命。为了保证材料的正常使用,必须对所有涉及到的材料进行检验。在进行检验时,实际的检验结果应该成为使用这些材料的依据。如果发现材料存在问题,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进行处理,以免影响到给排水系统的有效运行。在实践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材料被用于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安装。例如,一些常见的材料包括:塑料管道、金属管道、水泵、阀门和喉管等。对于这些材料,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它们符合标准并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除了对材料进行检验之外,施工团队还应该注重材料的存储和运输,防止在这些过程中可能对材料造成的损坏和性能降低。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的控制措施应该纳入进施工计划中。

3.4强化施工工艺的控制

根据工程建设现场的情况来看,施工工艺控制是影响公用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加强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管理员要求施工单位建立详细的施工工艺文件,文件应包括施工过程中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要求,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施工,加强对施工质量过程的检查。并且,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修订完善工艺文件。施工单位要在施工初期认真组织施工方案的编写,严格按照方案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建议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施工质量及工艺进度进行专项检查,及时纠正方案中的漏洞,避免不良施工带来的质量问题。

施工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熟练掌握施工技术,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对于部分比较复杂的施工工艺,应该特别指定专业技术人员来细化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到实际施工中。在施工一线,应该建立良好的品质文化,增强施工质量意识,做到“品质始于细节”。及时安排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施工人员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职业操守,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工程建设中,特别是在给水工程中,安全是首要的,不能有“赶工期”、“赶工程量”的情况发生。工程人员要牢记安全生产红线,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将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保证到最佳状态。因此,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进,可以加强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结束语:

概而言之,在当前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的阶段,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公共供水,在工程建设的阶段起步相对较晚,缺乏专业性、具备技术能力的施工队伍,并且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满足相应的技术条件,从而造成了问题的出现,在后期进行的阶段,就必须要对合理的问题进行工程管理并加以完善,由上而下对企业的建设能力加以提高,唯有这样方可进行城市公共供水项目。

参考文献:

[1]陈小彬.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要点分析[J].江苏建材,2023,(06):82-84.

[2]周方杰.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设计[J].低碳世界,2023,13(12):112-114.

[3]冯琪.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技术应用分析[J].工程与建设,2023,37(06):1846-1848.

[4]康彬生.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J].云南水力发电,2023,39(12):32-35.

[5]汪欣.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节能设计措施研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12):155-157.

[6]张雪芬.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3,(23):72-74.

[7]姜博.给排水工程中防渗漏处理及预防措施研究[J].天津化工,2023,37(06):118-120.

[8]于景洋,冯雁,罗娇赢.节能给排水技术在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22):83-84.

[9]陈圣哲.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风,2020,(27):103-1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