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策略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韩新

济南二机床固德自动化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

机械自动化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安全控制管理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机械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管理质量的实施策略,包括优化设计方案、排查内部安全隐患、规范操作行为等,将有助于提高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机械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管理;问题与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机械自动化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设备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推动工业发展的快速进步[1]。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工作原理,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风险随时存在,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甚至影响到整个工厂的正常生产。因此,加强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当前机械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管理策略,以加强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质量。

1 加强机械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1.1 保障生产安全

保障生产安全不仅是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更是维护生产秩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2]。首先,加强机械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机械设备在长时间高强度运行下易出现故障,如电气部件的短路、机械部件的断裂等,可能导致设备突然停止运行或者异常运行,从而引发事故,通过加强安全控制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生产作业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其次,加强安全控制管理还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演练,使工人了解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增强其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同时,设备配备安全防护装置和报警系统,及时提醒工人注意安全,避免因操作失误或疏忽导致的事故发生,不仅能够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还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生产环境的和谐稳定。最后,加强机械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管理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一旦发生设备故障或事故,不仅会造成生产线的停工和生产计划的延误,还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和维修成本的增加,通过加强安全控制管理,可提前预防和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避免事故的扩大和损失的加剧,节约企业的维修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1.2 提高设备稳定性

加强安全控制管理,可有效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从而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生产中断和损失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首先,机械自动化设备长时间高频率运行,容易出现磨损、疲劳、松动等问题,进而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或故障,通过加强安全控制管理,可以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工作参数、更换磨损部件等,从而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状态,降低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生产线停机和生产损失。其次,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是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而安全控制管理则可以通过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和保养措施,保证设备在最佳工作状态下运行,如定期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措施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设备老化而引起的运行不稳定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加强安全控制管理还有助于优化设备的设计和改进。通过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设备的设计、改进和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改进设备结构、提高设备部件的耐用性、优化设备控制系统等措施可有效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整体效率和性能。

2 机械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机械自动化设备运行温度过高

机械自动化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至关重要,但常会面临温度过高,给设备安全控制管理带来一系列挑战[3]。第一,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由于各种摩擦、压力和电能转换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如运转中的电机、齿轮、轴承等部件会因为摩擦产生热能,而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也会因为电流通过而发热,导致设备温度不断上升。第二,由于设备运行负载过大,工作时间过长,造成机械部件长时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同时,润滑不良导致部件之间摩擦增大,热量无法及时散发,使得设备周围的空气无法有效地冷却设备。第三,高温加速设备内部零部件的老化,如电气元件的绝缘层会变硬变脆,导致短路或击穿的风险增加;机械部件的轴承会因为过热而损坏,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甚至故障,从而加剧了设备的磨损,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2 跳闸现象频繁发生

跳闸是指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突然由于某种原因而停止供电或停止工作的现象,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也造成设备损坏甚至生产安全事故。首先,由设备本身的故障引起。如设备内部的电气元件出现故障、断路器受损、接线松动等问题,都会导致电路中断,造成跳闸现象。其次,环境因素也是跳闸现象频繁发生的原因,如电力供应不稳定、电压波动、电网故障等都可能导致设备突然停电而引发跳闸。同时,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存在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因素,也会对设备的电气部件造成影响,进而引发跳闸现象。再次,操作人员会误操作设备,触发保护装置而引发跳闸;或者设备维护人员在维修过程中未按照规范操作,导致设备电路受到干扰而跳闸。最后,跳闸现象的频繁发生对生产过程造成严重影响。频繁的停机会导致生产计划无法正常执行,生产效率降低,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和交货周期;跳闸现象造成设备的损坏或者零部件的烧毁,增加了维修和更换的成本,同时也延长了设备的停机时间,影响了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3 机械自动化设备操作行为不规范

机械自动化设备操作行为不规范是由于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疏忽大意、敷衍了事或者急于完成任务等原因引起,不仅导致设备损坏,还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威胁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4]。其一,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设备损坏。操作人员忽略设备的工作规程和操作手册,采取不恰当的操作方式或者超出设备承载能力的负荷操作,导致设备受力过大、运行不稳定,甚至发生故障或损坏。另外,操作人员忽视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及时清理设备周围的杂物、润滑设备关键部位、更换磨损部件等,进而加速了设备的老化和损坏。其二,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操作人员忽视安全警示标识、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或者个人防护措施,进行危险操作或者跨越设备警戒线,从而增加了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如操作人员将手放入运转中的机械部件中,触碰高温部位,或者无防护地操作动力工具,导致手部受伤、烧伤等事故发生。其三,不规范的操作会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操作人员采取不标准的操作流程,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中断或者生产效率低下;或者由于操作失误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增加了次品率和返工率,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 加强机械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管理质量的实施策略

3.1 优化机械自动化设备的设计方案

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可从根本上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安全隐患和事故风险,从而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生产效率。第一,优化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在设备设计阶段,应当将安全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包括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和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预防和防范。在设备结构设计中,合理设置安全防护装置、警示标识和紧急停机按钮,以保障操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并避免事故发生。同时,对设备的关键部件和功能进行重点考虑和设计,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发生严重事故。第二,优化设计方案需要注重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生产质量。在设计阶段,应当对设备的结构、材料、传动系统等进行合理选择和配置,以确保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失稳、抖动或者振动等问题,同时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工作稳定性。此外,注重设备的可靠性设计,采用高质量的零部件和技术方案,避免因为零部件损坏或者功能故障而导致设备停机或者失效,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第三,优化设计方案需要考虑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能化技术在机械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在设计阶段,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设备的智能监测、自动调节和远程控制,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操作因素对设备运行的影响,进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 加大机械自动化设备内部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

通过加大排查力度,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5]。其一,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制度和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安全检查组织和人员,负责对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排查。可以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和周期,明确检查的内容、方法和责任人,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检查和监督。同时,建立安全检查记录和档案,及时记录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其二,注重对设备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检查和监测。在安全排查中,重点关注设备的电气系统、润滑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和功能,检查其是否存在异常现象或者隐患问题。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如红外线热像仪、振动检测仪、电气测试仪等,对设备进行全面、精准的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设备内部存在的故障和问题,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处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其三,加强对设备维护保养的管理和监督。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与其维护保养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排查安全隐患的过程中,重点关注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和标准,规范设备的维护保养流程和内容,确保设备的各项功能和部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养和维修。

3.3 增强机械自动化设备操作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旨在建立和落实操作规程、流程和标准,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从而提高设备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一是建立健全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在企业内部,应当制定和完善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手册、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明确规定设备的启动、停机、调整、维护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要求,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按照规程正确操作设备,避免发生操作失误和安全事故。二是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操作人员是设备操作的直接执行者,其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组织定期的操作培训和考核,针对不同岗位和不同技能水平的操作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内容,包括设备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方法等,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三是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建立操作行为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通过设立巡检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方式,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和工作表现进行及时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结语

在机械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管理中,规范化操作行为、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和优化设计方案是保障设备安全的重要策略。通过制定操作规程、加强培训教育,提升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制度,全面排查设备内部安全隐患;以及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能有效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生产安全。在未来,将持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设备运行稳定、高效,为企业发展和员工安全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皓楠. 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策略研究[J]. 中国金属通报, 2023, (07): 89-91.

[2]王旭东.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策略研究[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2, 51 (05): 204-206.

[3]缪冠卿.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策略探究[J]. 中国金属通报, 2022, (03): 64-66.

[4]孙存虎, 申雪草. 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J]. 中国设备工程, 2021, (02): 45-46.

[5]柏挺. 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J]. 石化技术, 2020, 27 (05): 228+2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