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广播传输通道与发布机制应用分析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曾利广 徐应洪 段 强 崔宜水 叶勇军

杭州图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400

摘要

应急广播作为一种重要的应急管理手段,在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应急广播传输通道和发布机制,对于及时、准确地发布应急信息,指导和保护公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应急广播传输通道与发布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信息接入分类、信源接入分类以及传输通道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应急广播的传输机制,并对应急广播发布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应急广播的发布工作。


关键词

应急广播;传输通道;发布机制;突发事件;公众安全

正文


引言

当今社会,突发事件频发,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威胁,面对突发事件时,及时有效地发布应急信息,指导公众采取适当的行动,成为保障公众安全和减轻灾害损失的关键[1]。应急广播作为一种重要的应急管理手段,在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多种传输通道,向公众发布及时、准确的应急信息,帮助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情况,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要确保应急广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并非易事。在应急广播系统中,传输通道和发布机制起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应急信息的传递效果和公众的接收反应。因此,对应急广播传输通道与发布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于提高应急广播的效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应急广播传输通道与发布机制,提高应急广播的传递效果和接受度,为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建立应急广播的意义

1.1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应急广播系统可以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包括天气变化、地质灾害、疫情爆发等,提醒公众做好防范和准备工作,如即将发生的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中,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汛、防风等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应急广播系统可迅速向公众发布事件的最新情况、应对措施等信息,帮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动态,采取正确的应对行动,如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中,应急广播系统可通过广播电视、短信、手机App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送疏散指南、救援信息等,指导公众安全撤离和避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应急广播系统还能够提供专业的应急服务和支持。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政府部门、救援机构等可通过应急广播系统向公众发布紧急通告、救援指南、医疗救援信息等,提供及时的救援和支援服务,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部门通过应急广播系统向公众发布疫情防控措施、就医指南等信息,指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和就医安排,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1.2 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广播系统作为一种快速、广泛的信息传播方式,能够及时向公众发布紧急警报和指导信息,引导公众采取有效的自救互救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首先,提供快速的预警和警示服务。突发事件发生前,通过广播电视、无线电、短信、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相关预警信息,包括台风警报、地震预警、洪涝预警等,提前预示潜在的灾害风险,让公众有充分的准备时间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其次,传递准确的应急信息和指导。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如火灾、地震等灾害事件中,可及时向公众提供疏散路线、安全避难地点、应急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指导公众安全撤离和避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提供专业的救援和支持服务。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救援机构、医疗机构等通过应急广播系统向公众发布救援通告、医疗救援信息等,为受灾群众提供及时的救援和支持,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2 应急广播传输通道分析

2.1 应急广播信息接入分类

应急广播信息接入分类是指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性质和来源渠道,将应急广播信息分为不同的分类,以便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传输[3]

一方面,官方信息是指由政府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公共安全机构等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信,通常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来源于专业机构和权威部门,包括政府发布的紧急通告、警报信息、灾害预警等。发布渠道主要包括政府官方网站、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应急广播频道等,对于公众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及时传达政府的决策和指示,引导公众采取正确的行动,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另一方面,民间信息是指由普通公众、社会组织、志愿者等非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来源于社会各界,包括灾情报告、求助信息、志愿者行动信息等。民间信息的发布渠道主要包括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论坛、手机App等,以及个人之间的口口相传、相互转发等。

实际应急广播系统中,对于这两类信息的接入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筛选。官方信息应当优先考虑,因其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能够直接指导公众的应对行动;而民间信息则需要进行审核和验证,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和误导。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对大量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信息接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应急信息服务。

2.2 应急广播信源接入分类

应急广播信源接入分类是指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性质和渠道,将应急广播系统中的信息源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传输。

一是官方信源,由政府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公共安全机构等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来源于专业机构和权威部门,包括政府发布的紧急通告、警报信息、灾害预警等,其接入渠道主要包括政府官方网站、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应急广播频道等,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信息,直接指导公众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二是民间信源,由普通公众、社会组织、志愿者等非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来源于社会各界,包括灾情报告、求助信息、志愿者行动信息等。接入渠道主要包括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论坛、手机App等,具有一定时效性和真实性,但也存在信息真实性难以验证、传播失真等问题。

2.3 应急广播传输通道分析

应急广播传输通道分析是指对应急广播系统中信息传输的各种通道进行细致分析,以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从而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响应和应对能力[4]

广播电视是应急广播传输的主要通道,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迅速向大众传达紧急警报、预警信息和应急指南等,通过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播出,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最新情况和应对措施。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应急广播传输通道。政府部门和应急管理机构可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应急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推送算法,将信息快速传递给目标受众,提高信息的覆盖率和传播效率。此外,手机短信具有信息直达、无需网络等优势,快速向特定用户发送紧急警报和预警信息。同时,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可开发应急广播手机App,提供灾害预警、求救服务、灾后救援等功能,让公众随时随地获取应急信息和服务。

3 应急广播发布机制分析

3.1 应急广播发布技术分析

应急广播发布技术分析旨在探讨应急广播系统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以确保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发布给公众,从而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的效率和效果。

第一,广播电视技术是应急广播发布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覆盖范围广、信号稳定,能够将紧急警报和预警信息迅速传达给大众,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系统更加灵活和智能化,能够实现多频道、多语言、多媒体形式的信息发布,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和覆盖率。

第二,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政府部门和应急管理机构可通过官方网站、手机App等平台发布紧急通告、灾害预警等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推送算法,将信息准确地推送给目标受众,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和时效性。

第三,无线电和卫星通信技术。在灾情严重、通信网络中断的情况下,无线电和卫星通信能够为灾区提供稳定的信息传输通道,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到达受灾民众。同时,应急广播系统可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实现区域覆盖和信号传输,为偏远地区和边远地带的公众提供应急信息服务。

第四,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持,应急广播系统能够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快速识别出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并进行精准定位和推送,帮助应急广播系统更好地理解公众的信息需求和行为特征,为信息发布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3.2 应急广播发布策略分析

发布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应急广播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需要综合考虑信息的特点、受众的需求以及传输渠道的条件。

其一,应急广播发布策略应当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面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急广播发布策略需要根据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受众群体的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于严重灾害和紧急情况,采取紧急发布、全方位覆盖的策略,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同时发布信息;对于一般性事件,采取定时发布、逐级传递的策略,根据事件的发展情况和受众的需要进行信息发布。

其二,应急广播发布策略应当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信息发布的过程中,确保信息来源可靠、内容准确,避免发布不实信息或恶意造谣,以免引起公众恐慌或混乱。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在发布信息时应加强信息审核和核实工作,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提高公众对应急广播的信任度和依赖度。

其三,应急广播发布策略应当注重信息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快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应对措施。同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对信息进行精准定位和个性化推送,提高信息的有效传达率和受众的响应率。

其四,应急广播发布策略应当注重信息的可持续性和跟踪反馈。突发事件发生后,持续更新和发布相关信息,及时跟踪事件的发展动态和应对措施,向公众传达最新的信息和指导意见。同时,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发布策略和内容,提高信息发布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3 应急广播发布格式分析

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发布格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和接受度[5]。一是文字信息。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进行发布,具有传达内容清晰、简洁明了的特点。文字信息的发布中,需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长篇大论,以便受众能够快速理解和消化信息内容。二是音频信息。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手机App等平台,发布语音播报、紧急警报等音频信息,使受众能够通过听觉感知到信息内容。由于音频信息具有直观、生动特点,能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音频信息发布需注意语速、语调和语音清晰度,确保信息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受众。三是视频信息。通过电视台、网络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紧急警报、灾害预警等视频信息,使受众能够通过视觉感知到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应对措施。四是图像信息、地图信息。通过图片、地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事件的发生地点、影响范围和应对措施,使受众能够通过视觉感知到事件的具体情况,图像信息和地图信息的发布中,需注意图片的清晰度、地图的准确性和标注的清晰度,以确保信息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受众。

结束语

在应急广播发布机制的分析中,深入探讨了技术、策略和格式等方面。应急广播的有效发布对于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至关重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发布策略、准确可靠的信息内容以及清晰生动的发布格式,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福祉。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需要持续关注技术发展,科学制定发布策略,合理选择发布格式,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

参考文献

[1] 金德恩, 陈允辉. 城市应急广播系统传输覆盖网的设计[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2, 49 (09): 99-105.

[2] 郝晓斌, 邹峰. 基于卫星通道的应急广播地震速报建设[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2, 49 (07): 14-18.

[3] 牟亚南, 王祥. 应急广播传输通道与发布机制应用分析[J]. 广播电视网络, 2022, 29 (05): 28-30.

[4] 马艳, 傅雪鹏. 地震预警应急广播快速发布机制研究[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1, 48 (02): 15-20.

[5] 李晓鸣, 丁森华, 张乃光, 刘春江, 马艳, 张智军. 应急广播标准解读[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9, 46 (01): 12-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