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沉降成因及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
关键词
公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沉降成因;质量控制
正文
前言:公路桥梁是我国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公路桥梁的质量得到保障,能使物资运输的数量加快,车辆运行更便捷,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使公路桥梁的质量得到改善,需要从源头上对路面沉降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把握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的要点,减少安全隐患,更好的保障公路桥梁的质量。
1公路桥梁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的重要意义
1.1保障道路交通顺畅
沉降段的路面高差对车辆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在公路桥梁工程中,对沉降段进行路基路面施工的处理非常重要。通过对沉降段进行路基路面施工的处理,可以提高公路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保障道路交通的畅通。
1.2提高公路桥梁的承载力
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对于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施工措施,可以加强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同时,采用适当的加固方式,如土工格栅、土钉墙等,可以提升桥梁的稳定性,防止沉降和变形的发生。此外,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厚度,提高路面基层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通过这些施工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和长期运行。
1.3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沉降段对公路桥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沉降段的存在下,桥梁往往会发生变形和破坏,加速桥梁的老化和损坏。通过进行路基路面施工,修复和加固沉降段,可以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采用适当的路基处理和路面施工措施,可以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减少变形和破坏的风险,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为公路交通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服务。
1.4具有示范和推广的作用
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的成功不仅仅意味着延长公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维修成本,同时也具有示范和推广的重要作用。通过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总结经验并改进工艺和方法,为今后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此外,公路桥梁沉降段施工的成功案例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施工中,企业可以展示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专业能力,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口碑。这将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工程项目和信任,有力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公路桥梁路基过渡段路基路面沉降的主要成因
2.1 地基设计问题
公路桥梁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路基承载强度和地质环境对路基的影响。部分施工单位形成的公路桥过渡段施工方案,特别是在一些地质结构分布复杂的地区,没有考虑区域软弱地质对施工的影响,或仅根据工程施工经验设计程式化的基础施工方案,没有考虑不同地质环境带来的设计变化。基础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土层分布的问题,在一些复杂的地下水系统分布条件下,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引起的沉降。在这种情况下,修复加固难度较大,必须引起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重视,合理平衡使用需求和对实际环境的影响,更好地保证工程方案的科学合理。
2.2路堤变形
在对公路桥梁过渡段施工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工程中使用的台背回填材料都是普通黏土。因为公路建设会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气候、空气湿度、施工时间等因素有不同的施工要求,桥台后部土方的压实度也不同,导致了桥台后部土方因下方含水量不足,压实度或干密度达不到预期标准,导致桥台后部填土因自身重量和荷载产生压缩沉降,最终造成了路堤变形。
2.3桥头搭板设置不科学
目前部分公路桥过渡段工程的路基处理倾向于选择板式结构设计,可有效减小公路桥之间的刚度差,避免因刚度差过大引起的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强度,有效避免因沉降引起的交通事故。在公路桥梁的实际施工中,板式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而一些工程企业没有充分考虑板式设计,导致桥头搭板设置和路基沉降不科学。正确的搭板设置方式是将搭板的一端通过枕梁支撑在路基上,另一端支撑在桥台的牛腿上。实践经验表明,引桥板与桥台路基的距离越近,整个结构的受力越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对引桥板与桥台路基之间的距离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引桥板处的路基受力不均,引起沉降。
2.4填料方面问题
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然而,为了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一些施工单位往往使用质量较差的材料,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普通材料在质量和性能方面都较低,无法满足公路桥梁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材料容易导致桥梁结构破坏,尤其是在大量车辆经过的情况下,桥梁的承受力将大大增加。长期以来,这种情况会导致公路桥梁发生沉降问题,不均匀的沉降段会给车辆行驶带来颠簸,影响乘坐者的舒适度。
2.5桥台背路堤不均匀
施工人员在进行公路桥梁施工时,需要对桥台背填土进行合理的处理。施工过程不仅要按照施工方案,更需要与实际的施工情况相结合。桥台背填土施工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工序也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很多施工单位针对这一部分施工所设定的标准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相符,很多施工人员爱与责任心、专业性以及工作经验等原因,施工达不到标准,很多施工企业的材料存在着质量问题。由于上述情况,非常容易产生桥台背路堤不均匀的问题,公路桥梁,路基路面也容易出现沉降。
3公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沉降质量控制措施
3.1优化建设方案
工程方案是路桥工程的重要技术指导,必须与工程现场的地质特征相一致,从机械结构、施工难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以促进方案的科学合理编制。在进行项目规划前,要求设计人员前往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质结构特点,规划施工材料和工艺,形成差异化的结构施工。对于一些长度较长或工作量较大的路桥工程,不同施工区域可能会出现地质环境的突变。单纯依靠地质勘察设计经验无法保证工程与实际环境的匹配,是造成路桥施工质量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河流流量大的地区规划道路和桥梁时,还应考虑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包括风力和流量。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建模的方法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找出设计中的不足。
3.2控制材料质量
在公路桥梁过渡段施工中,当实际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就会发生地质沉降,这也提醒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管理中要严格控制施工强度和质量。工程材料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所有进入项目现场的材料必须提前进行质量检查。管理人员应根据施工方案中规定的规格、型号和数量制定抽样检验方法。所有合格的材料必须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以避免误用和混合。桥梁施工中使用了许多不同参数的加固材料,它们的作用和应用大不相同。使用前必须经过二次确认后,才能进行钢筋笼施工或浇筑施工,以保证桥梁基础和梁体施工的稳定性。
3.3优化桥台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首先,在处理桥台软土地基时,最理想的处理方案就是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可以有效加固地基软土层,减少施工时间,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其次,由于该技术投资成本低,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再次,为最大限度避免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施工人员在进行桥台台背施工时应充分结合施工具体情况,有效提高公路桥梁整体质量,降低桥台台背沉降概率。
3.4加强后台填筑,控制路堤沉降变形
过渡填料的质量和特性往往会对大坝的走向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有效控制管径变形,需要合理科学地选择建筑材料。通过对路面基本变形的控制和科学验证,可以有效减少光学材料反复曝光造成的跨层清除。因此,轻质塑料建筑材料可用于建造轻轨道路设施。同时,施工模块的设计严格遵循施工范围和卸载工作,避免误操作。总之,大坝防护的选择要考虑两个因素:坡度平缓,填料的选择要在桥梁建筑材料和基础材料的厚度之间。受膨胀等地质条件影响,要求建筑层压板较大,应选用优质塑料填料。为了防止卸载变形,必须选择满足上述要求的填充程序。
3.5搭板建设
在目前公路桥梁过渡段施工过程中,板的精度对解决桥头跳车问题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楼板工作。绑带工作应在确保绑带与路基顶面保持平行位置的基础上进行,使绑带顶面与桥面底部的标高最终保持一致。此外,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想保证路桥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安全、稳定,可以利用橡胶支座提前进行测量工作,进而高效保证路桥的使用时间。同时,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支座应放置在引桥板周围,牛腿与桥台之间应呈倒置状态,既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路桥的稳定性,又能保证路基与桥梁之间的完美过渡,同时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此外,在楼板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特别注意大雨浸泡的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必须使用优良的防水材料,提前对板桥头缝隙进行反灌工作,高效确保公路桥综合施工过程不受雨水影响。
3.6填筑压实
工程师在选择护坝措施时,首先要对施工现场的地基进行检查,根据有效的数据分析选择合适的护坝措施,使其具有良好的填筑性能。一般来说,填充性能较好的填料是 EBD,但其耐水性和耐湿性较差。应特别注意确保洪水材料,如沙子、沙子和其他杂物,不能用于大坝填筑。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地下运动可分为瞬态问题和固体问题。支路数量的减少导致行驶过程中车辆大量跳车。修建低层路面基层需要长期的设计经验,路面可采用轻质填料压实。这样,印刷机可以减少损坏的印刷品。此外,还增加了道路道碴,减少了车辆荷载引起的变形,延长了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对土层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下坡路段路基施工的填料。
3.7台后填筑技术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台后填筑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处理路基沉降的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再次填筑,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解决路基沉降问题,还可以增加路基的高度和宽度,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进行台后填筑前,需要对填筑区域进行充分的地基处理,包括地质勘察、采样检测和土壤分析等。这些工作可以有效地了解地质情况,为后续填筑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基础。在填筑过程中,应注意填筑的厚度和均匀性,保证填筑层的质量和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填筑层的厚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一般为 0.5~1.0m。此外,还应注意填筑的速度,控制沉降量。填筑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对填筑质量和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同时实时监测和控制填筑过程中的沉降量,以保证填筑后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台后填筑技术主要解决的是填筑引起的路基沉降,可以有效地减少路基沉降量,从而保证公路桥梁安全和稳定。
结束语:
概而言之,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公路桥梁过渡段的沉降治理中,对沉降问题的深入理解与应对,不仅直接关系到过渡段的安全性,也关系到整体桥梁结构的可持续性。通过综合运用地质勘探、监测技术、结构调整与改进等手段,能够更好地预防沉降问题的发生,确保公路桥梁的长期安全运行。桥梁工程需要不断深化研究,创新技术手段,以适应城市交通不断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陈勃志.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及病害防治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44(11):259-260.
[2]岳莉.公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沉降成因及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21,4(2):69-70.
[3]黎冠.公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9):62.
[4]孙翠丽.公路桥梁路基路面沉降原因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交通世界,2019(4):125-126.
[5]许康.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交通世界,2021,4(9):18-19.
[6]王志娟.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探析[J].四川建材,2021,47(5):100-106.
[7]孙小绪.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2,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