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全程无缝隙护理;胃肠道疾病;手术;应用
正文
胃肠道疾病发生率较高,手术在该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方法[1],可导致多种应激反应,并且手术对胃肠道组织造成一定损伤,在术后恢复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包括腹胀、排气或排便困难等,并且术后因进食、消化等,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2]。常规护理主要针对切口、术后用药等提供护理干预措施,全面性不足,护理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配合更加科学的护理干预。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则是将连续性、无缺陷的干预措施应用于护理中,保证患者生理、心理最高程度的满足,提升护理质量[3]。本文对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3年1月-2024年3月间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100例,病床号单双号分对照组、观察组/n=50,对照组男26例(52.00%),女24例(48.00%),年龄20-70(45.12±5.66)岁;观察组男27例(54.00%),女23例(46.00%),年龄21-70(45.88±5.54)岁。分析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指标:首次接受手术;术前接受各检查,符合手术指征;沟通能力佳,可积极配合;知晓试验流程,签署同意书。
排除指标:胃肠道手术史;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全身性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依照医嘱给药,监督服药,讲解术前、术后各注意事项,讲解疾病知识,监控各生命体征,监控切口变化,并按照规范流程给予胃肠道营养。
观察组: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对患者围术期进行动态监控的同时,及时反馈护理中的问题,并进行不断改进,以保证护理的完整和连续性,措施如下:①术前,对患者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做好术前访视,各项注意事项提前告知,如发现心理压力较大,则进行安抚,列举疾病治疗成功案例,增加疾病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各检查。在术前8h按照手术规定判断是否需禁食禁饮,提醒将贵重物品摘下保管,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并对患者信息进行反复核对,确定进入手术室时间。②术中,在指定时间将患者送至手术室,与巡回护士仔细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给患者覆盖棉被等,注意保暖。观察患者情绪,对于紧张、焦虑患者,给予眼神、抚触等安慰,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再次核对手术时间、各项信息等,做好交接。③术后,按照手术完成时间到达手术室等待患者,及时告知家属手术结果,并将患者转入病房,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告知手术具体情况,告知引流情况,并与手术室护理人员联合制定术后护理措施,改进护理措施、注重术后的饮食干预,在胃肠功能恢复后将肠内营养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食物,不可进食豆类、牛奶等产气多食物,禁止食用对胃肠道刺激较大的食物,定期进行腹部按摩,刺激胃肠道功能恢复,按摩时避开切口部位;术后及早安排早期康复训练,可从术后6h开始,如手术切口较大,则适当将床上运动时间延长,术后24h结合患者情况安排下床活动,术后72h则进行行走等运动,刺激胃肠道功能,促进功能恢复。④住院时,将术后居家护理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并制作操作手册发放至患者、家属,留取患者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重建术后康复等相关微信群,定期发放恢复注意事项和相关操作技巧,并解答护理中问题。
1.3观察指标
首先,评估术后胃肠道恢复质量,指标包括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
其次,评估术后营养状态,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
再次,评估术后情绪状态,指标包括SAS(焦虑)、SDS(抑郁)评分,分值越低情绪越理想。
最后,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腹痛、肠梗阻。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 χ2表示,P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胃肠道恢复质量评估
观察组较对照组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均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术后胃肠道恢复质量对比(±s,h)
组别 | 肠鸣音时间 | 排气时间 | 排便时间 |
对照组(n=50) | 24.12±5.47 | 30.45±4.33 | 35.21±4.55 |
观察组(n=50) | 20.12±5.53 | 24.21±4.11 | 27.33±4.12 |
t | 3.636 | 7.391 | 9.077 |
P | <0.001 | <0.001 | <0.001 |
2.2评估术后营养状态
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术后营养状态对比(±s)
组别 | 白蛋白(g/L) | 前白蛋白(mg/L) | 血红蛋白(g/L) |
对照组(n=50) | 23.87±4.52 | 136.88±21.13 | 97.21±5.44 |
观察组(n=50) | 28.76±4.77 | 163.22±25.77 | 109.88±6.77 |
t | 5.282 | 5.589 | 10.316 |
P | <0.001 | <0.001 | <0.001 |
2.3评估术后情绪状态
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2术后情绪状态对比(±s,分)
组别 | SAS评分 | SDS评分 |
对照组(n=50) | 45.87±6.31 | 46.77±5.64 |
观察组(n=50) | 32.12±5.88 | 33.44±5.12 |
t | 11.273 | 12.374 |
P | <0.001 | <0.001 |
2.4评估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切口感染 | 腹痛 | 肠梗阻 | 发生率 |
对照组(n=50) | 3 | 3 | 2 | 8(15.00) |
观察组(n=50) | 1 | 1 | 0 | 2(4.00) |
χ2 | -- | -- | -- | 4.000 |
P | -- | -- | -- | 0.046 |
3讨论
胃肠道疾病治疗过程中,手术属于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胃肠道属于人体特殊部位,定植大量菌群,手术期间胃肠道组织造成一定损伤,而且在牵拉过程中的损伤还会导致腹胀,刺激消化液分泌,使胃肠道压力增加,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并影响机体营养状态,不利于恢复,并影响手术效果[4]。对于胃肠道疾病手术的患者,常规护理虽可依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给予适宜的护理指导,但是各项护理流程连贯性不足,未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整体护理结果,因此需要对护理措施进行改进[5]。全程无缝隙护理重视护理流程的连贯性,以患者为中心安排各项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寻找护理不足,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消除护理服务中短缺的问题,更好的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6-7]。
上文数据分析可见,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胃肠道功能、营养状态更理想,同时情绪指标理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分析原因: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贯穿术前、术中、术后整个手术过程,并将护理延伸至出院后。术前做好评估,关注生理和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保证患者在术前保持生理和心理状态的理想,以稳定的状态接受手术,提升手术安全性[8]。在术中,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反复核对信息,并在将患者送至手术室期间给予情绪安抚,并做好保暖工作,记录手术预计结束时间,在手术完成后在手术室门口等待,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手术具体情况[9],做好手术室与病房之间的衔接工作;术后则与手术室护士联合制定护理对策,待患者苏醒后第一时间告知手术结果,通过科学的饮食干预,减少胃肠道不适反应,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10]。通过腹部按摩,刺激胃部分泌功能恢复以及肠道消化功能,加强对食物的消化,促进机体营养状态恢复,改善大小肠蠕动[11],同时预防胃酸过多,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可对胃肠道进行刺激,提升术后胃肠道的恢复质量,促进自主排气、排便,缩短恢复时间,并且及早下床活动可增加胃肠道蠕动[12],避免肠粘连的发生,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出院时做好指导工作,讲解居家休养的注意事项,与患者建立出院后的联系方式,给予相应的指导,及时解答出院后的问题,使各护理流程连续性、全面性更加理想,提升护理质量[13]。
综上可见,胃肠道疾病手术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显著缩短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控制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赖华春,张添萍,王玉霞.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4,30(10):51-53.
[2]余萍. 围术期无缝隙护理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22,35(8):190-192.
[3]卢永琳. 无缝隙手术室护理结合量化评估干预策略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9):2199-2201.
[4]艾冬梅. 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实施无缝隙手术室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药前沿,2021,11(31):112-113.
[5]刘玲君. 围术期无缝隙护理在结直肠息肉内镜电切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药前沿,2024,14(7):63-65.
[6]李梅. 无缝隙手术室护理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切口感染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1):3695-3697.
[7]徐政秀. 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1003-1006.
[8]徐阳,刘维. 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在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6):155,157.
[9]庄珊珊,王明芽,李碧云,等. 循证护理在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23,26(2):147-150.
[10]林钐. 舒适护理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22,41(15):134-137,142.
[11]刘彬彬,刘秀秀. 优质护理对消化内镜治疗胃肠息肉患者心理状态与满意度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5):7-9.
[12]曹原青. 胃肠道肿瘤术后责任制护理中的营养风险筛查护理效果研究[J]. 医学美学美容,2021,30(8):147-148.
[13]吕芳彩, 陈媛. 精细化护理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5):136-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