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作用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范欢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梅州)514000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5月到2024年5月期间在本单位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分入50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分入50例,进一步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以及患者满意率、治疗依从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依从率(90%)比对照组(70%)高,患者满意率(94%)比对照组(80%)高,P<0.05。干预前,两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有所下降并且研究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满意程度均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焦虑抑郁情绪;影响

正文


尿毒症是由慢性肾衰竭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综合征,血肌酐极高是该病的主要特点,患者同时还伴有肾衰竭和其他系统症状,为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问题,临床常予以血液透析治疗,以代替患者功能受损的肾脏,维持患者的生命[1-2]。但是透析期间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并发症、漫长的治疗周期、昂贵的治疗费用而出现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对此临床需要对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进行积极干预[3]。本文选择20225月到20245月期间在本单位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患者产生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225月到20245月期间在本单位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分入50例,研究组分入50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1~69岁,均值为(55.93±5.11)岁;透析时间6~34个月,均值为(20.77±3.35)个月。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0岁,均值为(56.04±5.18)岁;透析时间7~33个月,均值为(20.82±3.26)个月。比较以上数据,P均>0.05,可进行两组间的对比。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4]中对尿毒症的诊断标准;(2)身体状况可耐受长期血液透析;(3)满足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指征,无相关禁忌证;(4血液透析时间不少于3个月;(5)基本资料齐全;(6)患者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自愿协议。

排除标准:(1)患有血液系统疾病;(2)妊娠哺乳期女性;(3)依从性欠佳者;(4)存在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予以简单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血液透析原理和注意事项,为穿刺处皮肤做好观察和清洁,对血管通路做好维护,监测生命体征,予以营养支持,对表现出明显负性情绪的患者予以语言疏导。

研究组加行心理护理干预:①医护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引导其熟悉环境和责任医护人员,帮助其进行透析前评估,并向其解释检查的意义和设备、药品的原理,以缓解其紧张心理。②评估患者对自身病情和血液透析的了解程度、文化水平,通过发放手册、播放视频、口头讲解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血液透析注意事项,客观看待透析的费用和治疗周期,掌握更多的自我护理技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③通过“表现很好”、“这次治疗很顺利、更有效”等直接的鼓励性语言或宣讲好转案例来疏导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信心。鼓励患者家属陪伴患者前来治疗,鼓励患者多外出参与社会活动,以消除其孤独感。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绘画、书法等陶冶情操的活动,以使其保持愉悦心情。④虽然透析室不是患者长期居留的场所,但过于严肃的氛围仍会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对透析室环境进行装扮,除了调节温湿度、光照度到适宜程度,保持通风良好,定期杀菌,还可以通过粘贴温色系墙纸、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使其在治疗的同时保持好心情。

1.3评估指标

1)治疗依从率:观察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能够完全遵循医护人员指令配合治疗为依从性高,基本上能够遵循医护人员指令配合治疗为依从性可,完全不遵循医护人员指令配合治疗为依从性低,总依从率=(依从性高例数+依从性可例数)÷患者总例数*100%[5]

2)负性情绪评分:使用SDS量表和SAS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针对SAS量表中的20条焦虑症状进行评分(1~4分),针对SDS量表中的20条抑郁症状进行评分(1~4分),二者均计算总分,乘以1.25后四舍五入,SAS评分、SDS评分最终得分以50分、53分为界,最终得分越高,焦虑程度、抑郁程度越高[6-7]

3)患者满意率:将科室自制调查表放给患者,由其给出对于临床工作的满意度评分(0~100分),评分<60分者为不甚满意,评分60~79分者为比较满意,评分为80分或更高者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比较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患者总例数*100%[8]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工具SPSS-23.0处理各种数据,计量资料“x(_)±s”予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n(%)”予以x2值检验。差异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由P是否<0.05决定。

2结果

2.1治疗依从率

见表1研究组的治疗依从率(90%)比对照组(70%)高,P0.05

1:治疗依从率的对比n%

分组

依从性高

依从性可

依从性低

总依从率

研究组(n=50

3366.00

1224.00

510.00

4590.00

对照组(n=50

2754.00

816.00

1530.00

3570.00

c2

——

——

——

6.250

P

——

——

——

0.012

2.2负性情绪评分的前后变化

见表2干预前,两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有所下降并且研究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

2负性情绪评分的前后变化对比c-±s

分组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n=50

53.79±3.12

31.28±1.44*

55.63±3.32

33.42±1.56*

对照组(n=50

53.82±3.07

42.86±2.31*

55.74±3.57

44.27±2.71*

t

0.048

30.081

0.160

24.536

P

0.961

0.000

0.874

0.000

注:对比干预前,*P均<0.05

2.3患者满意率

见表3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94%)比对照组(80%)高,P0.05

3:患者满意率的对比n%

分组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甚满意

总满意率

研究组(n=50

3570.000

1224.00

36.00

4794.00

对照组(n=50

2958.00

1122.00

1020.00

4080.00

c2

——

——

——

4.332

P

——

——

——

0.037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尿毒症的常用方法,其可以模拟肾脏,通过弥散、对流、吸附、超滤等核心原理来排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调整失衡的酸碱和紊乱的水电解质,从而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方法的疗效无疑是非常显著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不仅要承担着疾病带来的痛苦,治疗费用和无法正常工作也会给其带来经济负担,再加上透析相关并发症带来的不适,使得许多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悲观、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对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9]。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重建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最终给患者的病情带来显著改善[10]。当然,心理护理的手段不仅是语言鼓励、行为暗示等简单的手段,医护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健康宣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予以科学的指导,使得患者做到合理饮食运动、科学生活,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病情[11]。本文中研究组正是因为采取了以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所以对身心状态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而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护理更加注重疾病——“尿毒症”和治疗手段——血液透析,而不重视治疗期间患者产生的负性情绪,虽然一系列措施都有助于减轻患者病情,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但因为患者的负性情绪和依从性未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治疗的顺利性难以得到切实保证,导致其病情的改善效果十分有限。结果中,研究组的治疗依从率(90%)比对照组(70%)高,患者满意率(94%)比对照组(80%)高,干预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无疑可以证明心理护理干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满意程度的积极影响。对比王勤辉[12]报告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的负性情绪评分(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1.30%76.09%),与本文中研究组相关指标趋势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应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杨欣微,王声望.分析正念训练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4,11(04):847-850.

[2]汤春菊,沈柳燕,何新欣.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3,42(20):165-168.

[3]孙洁,吴田珠,谢丽英,.绘画心理学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个体化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6):97-101.

[4]杨超,张路霞,赵明辉.《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0):839-876.

[5]段丽丽,曹红杏,章婷,.心理护理方法对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5):179-182.

[6]李玉平,张琳,孟欣,.中青年尿毒症患者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期间的心理体验[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6):2909-2912.

[7]李艳,谢苏君,肖汇琼.程序化护理联合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3,34(04):87-91.

[8]宋歌.基于阅读疗法的心理护理模式对尿毒症伴焦虑患者的作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3,44(06):416-418.

[9]高丽.基于控制论为核心的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不良情绪、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2,35(03):205-207.

[10]彭桂梅.中医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期的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研究,2024,33(03):175-177,180.

[11]胡琳艳.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联合用于尿毒症血透患者的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07):1088-1091.

[12]王勤辉.程序化护理联合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疾病转归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S1):157-1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