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强化教育在预防传染病高危患者中的效果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刘慎行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2611

摘要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健康强化教育在预防传染病高危患者知识的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传染病发生率的影响效果开展本次对比分析。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为2020.12月至2023.12月间,以我社区88例传染病高危患者为此次研究样本,结合病例信息将其分为两组,整合分析两组不同干预方案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传染病知识的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且仅有1例传染病发生,占比率1/44(2.27%),以上数据引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组间数据P值均<0.05。结论 对传染病高危患者实施科学性、严谨性健康强化教育模式,将教育指导工作融入基础服务流程中,对该类人群传染病知识的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上、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控制上均发挥重要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

健康强化教育;预防;高危;知识认知度;自我管理能力

正文


 传染性疾病是指病毒(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在人、动物等之间通过某种途径进行传染的一种情况,需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彻底切断传播途径以控制疾病的传播和蔓延,流感、乙肝、艾滋病等均属我国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威胁大众健康,降低其生存水平,故而预防和管控尤为重要[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研究时限为2020.12月2023.12间,以我社区88例传染病高危患者为此次研究样本,结合病例信息将其分为两组病例构成:男58例、女40例,年龄范围21-72岁,取中值(47.58±2.41岁,基线资料差异(P>0.05),可辅助研究持续推进。

1.2方法

健康知识宣教、饮食及运动指导等基础性常规干预施以对照组,健康强化教育干预模式施以实验组,1.提升医护人员传染病教育工作主观能动性,在实际工作中,强化贯彻疾控工作各项保障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素以培养其工作积极性2.宣传健康教育调查并搜集传染病高危患者认知水平,定期对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与社区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对高危人群传染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通过宣讲会、发放传单、上门宣传、绘制手抄图等方式大力普及传染病防治教育,宣教内容涵盖基本流行病学知识,即各类传染病特征、危害、必要的爆发和预测,以加强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的初步认知提高防范意识传染源控制认知,普及动物源、 虫媒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做好自我隔离,针对被隔离患者大力宣传卫生管理措施,宣传教育的同时, 重视普通传染病患者的正确处理③了解阻断传染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方式,教育群众有关防治的相关知识,如消化道传染病, 要做到“三管一灭”,即管水、 管饮食、管排泄物、灭苍蝇以防止或避免疾病的发生与传播;④增强群众免疫力认知,重点普及计划免疫和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使其获得较高的病毒抗体[3,4]3.社区宣传的反馈和督导,积极宣传传染病知识,定期社区开展传染病防治宣教工作,对传染病预防控制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判断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反馈意见并深入分析;通过回访,搜集问卷调查,了解健康教育的执行效果,弥补不足之处,调整教育内容及宣教途径,从而提高传染病防治的实效性。4.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利用线上宣传平台社交网站进行宣传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循环式推送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防疫法律法规教育知识等信息,定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疾病知识竞答),适当给与奖励以提升传染病高危患者参与性;于网络平台提供智能解答和人工服务,可加大科普教育力度,强化居民传染病知识防治的自我教育[5,6]5.强化饮食健康指导,需注意饮食平衡,合理搭配,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多摄入营养成分高的食物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半流食和流质食物为主6.合理作息教育,高质睡眠可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需加强宣教力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7.行为教育,鼓励群众进行规律锻炼,戒烟,以减少肺功能损伤,控制或避免疾病感染

1.3观察指标

通过统计学方法中相应的工具进行对比、检验,主要从干预前后患者传染病知识的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传染病发生率三项指标进行对比, 做好数据的汇总和分析, 后计算平均值与占比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以()表示,通过T比对检验,同时以(n  %)整理,得出X2数值完成检验,P﹤0.05代表本研究相关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传染病知识的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传染病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干预

干预

传染病发生率

认知度

自我管理能力

认知度

自我管理能力

对照

44

67.67±3.23

64.97±1.51

81.45±2.17

82.77±2.01

10(22.72%)

实验组

44

67.70±3.24

64.00±1.49

94.23±3.10

96.68±3.49

1(2.27%)

T


0.171

0.354

4.055

4.141

8.910

P


0.05

0.05

0.000

3讨论

基础性常规干预模式对健康教育知识方面的普及较为缺乏,指导内容较为单一、片面,预防措施缺少针对性,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难以达到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预期目标;健康强化教育模式其指导内容涉及面广、宣传形式多样化,将健康教育理论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中,全程针对患者疾病特点与其个体差异对其开展指导性服务,在全面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关注患者需求且尽可能满足,通过个体化、针对性的讲解与宣教,提升患者认知度及自护能力,从而控制或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结合上表1数据可知,对传染病高危患者实施科学性、严谨健康强化教育模式将教育指导工作融入基础服务流程中,对该类人群传染病知识的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上、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控制上均发挥重要影响意义可在医疗工作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魏君玉.健康教育在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1):111-112.

[2]陈泽伟,王金媚.健康教育在结核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0):174-175.

[3]郭滟萍.结核、手足口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应用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5):328.

[4]翟凤艳.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27(12):316.

[5]赵蕊晓,耿妍妍.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17(57):19-20.D

[6]王云贤,辛宗青.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20,11(2):197-1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