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与TC TG以及HbA1C的相关性
摘要
关键词
2型糖尿病;TC;TG;HbA1C;相关性
正文
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攀升,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其中,作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合并症之一,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而作为血脂谱中的关键指标,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的异常升高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1】,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代谢紊乱,TC和TG水平的升高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发展紧密相连。此外,作为反映过去2至3个月平均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亦受到广泛关注。HbA1c的持续高水平不仅能够为血糖控制不佳做出指示,还与血脂异常互为因果,共同加剧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针对2型糖尿病与TC、TG以及HbA1c的相关性展开深入探讨,对于早期识别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风险、优化糖尿病管理策略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针对 2型糖尿病与TC 、TG以及HbA1C的相关性开展深入性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了2022年1月4日至2024年1月4日期间前来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8例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的性别比例为: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区间为40.26至75.95岁,平均年龄为59.63±2.14岁。
纳入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年龄在40至75岁之间、愿意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有完整的医疗记录和随访数据。
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有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近期内使用过影响血糖控制的药物、有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对照组的性别比例为男性29例,女性29例,年龄区间40.25至75.69岁,平均年龄为57.15±2.69岁。经比较,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别不显著,P>0.05。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可比较。
1.2方法
所有参与者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了静脉血样,在采集后2小时内对血样进行了离心分离血清,储存于-20°C条件下。生化指标的测定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的TC和TG水平,检测总胆固醇采用 CHOD-PAP 法;检测甘油三脂可采用GPO-PAP 法;以及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HbA1c进行测定。
按照标准化操作程序进行所有实验室检测,以使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得以确保。定期校准和维护实验设备。建立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使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得以确保。对数据进行双盲处理,以减少主观偏差。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受试者TC TG以及HbA1C值对比情况。
(2)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与TC TG以及HbA1C的相关性。
1.4统计学原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2检验。相关性分析开展Pearson分析法计算,评估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r范围在-1到1之间,其中1表示完全的正相关,-1表示完全的负相关,0表示没有相关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受试者HbA1c 、TC、TG 对比详情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bA1c 、TC、TG 值更高,P<0.05。详细参照表1.
表1.两组受试者HbA1c 、TC、TG 对比详情(±s)
检测指标 | 观察组(n=58) | 对照组(n=58) |
HbA1c (%) | 8.51±1.25 | 5.31±0.31 |
TC (mmol/L) | 5.82±0.92 | 4.64±0.52 |
TG (mmol/L) | 2.15±0.67 | 1.21±0.31 |
2.2不同病情糖尿病患者病情和TC 、TG以及HbA1C值相关性
表2显示,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增加,患者的TC 、TG以及HbA1C值越高,患者病情和以上指标呈正相关,P<0.05。
表2.不同病情糖尿病患者病情和TC 、TG以及HbA1C值相关性
检测指标 | HbA1c 与 TC相关系数 | HbA1c 与 TG相关系数 | TC 与 TG相关系数 |
轻度病情组 | 0.46 | 0.55 | 0.61 |
中度病情组 | 0.64 | 0.72 | 0.74 |
重度病情组 | 0.81 | 0.84 | 0.91 |
3.讨论
3.1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以及发病因素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代谢性疾病的流行不仅有关于遗传因素,更与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紧密相连。
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遗传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具有家族史的个体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这对基因易感性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性做出了提示。然而,对于2型糖尿病的流行,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起到了更为关键的推动作用。高热量饮食的普及、体力活动的减少,导致了现代生活中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失衡,进而使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增加,这些都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弱,即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理特征之一。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关于多种因素,包括肥胖、慢性炎症、脂代谢紊乱等。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关系,因为脂肪组织的异常积累能够导致释放炎症因子,进而对胰岛素信号的传递造成影响。此外,特别是血脂异常等脂代谢紊乱,也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和发展有关【2】。
2型糖尿病的发病还与年龄、性别、种族和社会经济状态等因素有关。例如,胰岛素分泌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增加了患病风险。由于遗传背景的差异,某些种族群体具有更高的易感性。社会经济状态较低的群体面临更多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诱惑,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均使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3.2 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发生糖脂代谢紊乱的最新研究
糖脂代谢紊乱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相互作用的复杂病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对这一紊乱现象的新机制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做出了揭示。研究表明【3】,对于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是中心环节。肌肉、脂肪和肝脏等组织在胰岛素抵抗的状态下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导致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受阻,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同时,胰岛素抵抗还导致脂肪细胞分解增加,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这些游离脂肪酸会使胰岛素抵抗得到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胰岛素抵抗而降低,使得肝脏葡萄糖产生增加,加剧了高血糖的状态。同时,肝脏脂肪酸合成增加,导致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得到促进。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通过影响宿主的代谢和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失衡会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会对肠道屏障功能和宿主的代谢途径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糖脂代谢。在脂质代谢方面,研究表明【4】,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这些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3.3 2型糖尿病与TC TG以及HbA1C的相关性分析
本组内,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bA1c 、TC、TG 值更高,P<0.05;患者的TC TG以及HbA1C值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患者病情和以上指标呈正相关,P<0.05。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导致肌肉、脂肪和肝脏等主要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使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进而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升。此外,胰岛素分泌缺陷使血糖控制的困难得到了进一步加剧。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不仅会对血管和神经造成损伤,还通过非酶促反应导致多种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得到动员,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肝脏会摄取这些游离脂肪酸,转化为TG,导致血清TG水平升高。同时,通过Randle周期影响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游离脂肪酸还使胰岛素抵抗得到进一步加剧。此外,胰岛素抵抗也会对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和代谢造成影响,导致TC水平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低度炎症和氧化应激,这些因素均可对脂质代谢造成影响【5】。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可增加脂蛋白合成,减少其清除率,导致血脂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则可通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得到促进,这与血脂异常有密切联系。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这不仅使血糖控制受到影响,也对脂质代谢造成了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可抑制脂肪分解和促进脂肪酸的氧化,胰岛素分泌减少打破了这一平衡,使血脂异常得到了进一步加剧【6】。
3.4本研究成果、意义、启示以及局限性
本研究通过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同龄健康人群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揭示了HbA1c、TC和TG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显著升高,发现这些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研究结果与现有文献相符,对这些指标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做出了进一步强调,提供给理解2型糖尿病的糖脂代谢紊乱一个新的视角。研究结果支持了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在2型糖尿病进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这些病例变化如何导致糖脂代谢紊乱。此外,本研究也对炎症和氧化应激在疾病中的潜在影响予以指出,这与当前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相一致。尽管在样本量和研究设计上本研究存在限制,对结果的普遍性和因果关系的确定造成影响,但也提供给未来的研究有价值的见解。特别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生化指标监测的必要性做出了提示,对疾病管理中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未来的研究应该扩大样本量,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以对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更准确地追踪,探索其与2型糖尿病进展之间的动态关系。
3.5研究前景以及相关展望
2型糖尿病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对疾病机制理解的不断深入,未来将拥有更加精准和多样化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个性化医疗和精准治疗是未来研究的侧重方向,通过对患者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微生物组以及代谢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为每位患者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将为识别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和调控网络提供帮助,提供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一种新的策略。此外,随着CRISPR-Cas9系统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未来实现对糖尿病相关基因的直接修复,提供给治疗新的可能。微生物组研究是另一个充满潜力的领域。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代谢健康紧密相关,对肠道微生物平衡的调节或将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通过益生菌、益生元或特定饮食的干预,能为改善患者的代谢状态提供帮助。在药物治疗方面,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开发,以对治疗的局限性予以克服。例如,针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新型药物,以及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来调节宿主代谢的治疗策略,都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对于2型糖尿病管理而言,生活方式的干预始终是核心。未来的研究将对如何通过教育、行为改变和社会支持更加注重,为患者形成,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HbA1c、TC和TG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显著升高,上述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
[参考文献]
[1]赵春楠,耿学丽,张泽智,等.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3, 38 (04): 484-487.
[2]严翀,王杨,张令晖. 血清TG、TPOAb表达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 [J]. 疑难病杂志, 2022, 21 (12): 1248-1252+1258.
[3]苏敏,於悦,苏建彬.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G/HDL-C与UACR的相关性研究 [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42 (06): 519-522.
[4]侯艺林,韩东东,宋光耀. TG/HDL-C比值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J]. 河北医学, 2022, 28 (10): 1663-1667.
[5]邝邕军,柏立辉,宁观华. Ty G指数TG/HDL-C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伤发生的关系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 (13): 49-51.
[6]李京旸.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TC、NLR之间的相关性及对糖尿病肾病影响的临床研究[D]. 宁夏医科大学,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