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信息化系统的个体化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肾衰竭维持性血透中的价值
摘要
关键词
信息化系统;慢性肾衰竭;个体化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
正文
肾脏承担着过滤细胞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重要任务,当肾功能发生衰竭后,这种功能将会减弱甚至丧失,进而危及生命[1]。临床虽然可以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治疗,但维持性血液透析对血流量的要求非常高,自体动静脉内瘘如果护理不当,将会引发并发症,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需要加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管理[2]。常规管理模式效果一般,临床尝试进行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将2022年5月到2024年5月期间在本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试评价基于血液透析信息化系统的个体化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2022年5月到2024年5月期间在本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选择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法,对照组、研究组中各分入50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5~69岁,均值为(57.79±7.11)岁;透析时间5~19个月,均值为(12.53±1.77)个月。研究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6~68岁,均值为(57.74±7.18)岁;透析时间6~18个月,均值为(12.58±1.74)个月。比较以上数据,P均>0.05,可进行两组间的对比。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2)符合《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3]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标准;(3)满足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指征,无相关禁忌证;(4)身体状况可耐受长期血液透析,且持续时间不少于3个月;(5)基本资料齐全;(6)患者知晓研究方案并签署自愿协议。排除标准:(1)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血管结构异常者;(2)因其他原因导致生化指标出现异常者;(3)妊娠哺乳期女性;(4)依从性欠佳者;(5)存在精神疾病。
1.2方法
为对照组开展个体化自体动静脉内瘘常规管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内瘘维护等,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皮肤清洁、禁提重物、避免肢体受压等相应的预防措施。此外,在内瘘建立后注意观察血管杂音和内瘘震颤情况,若发生内瘘闭塞,及早进行干预。
为研究组开展个体化自体动静脉内瘘信息化管理:①建立信息化监测系统,在穿刺前对穿刺点进行评估,在透析期间监测患者血压、血流量变化,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感染。定期通过B超观察动静脉内瘘是否异常,若有异常,系统予以信息自动提示,以便医护人员及时评估动静脉内瘘功能。②每次治疗前向信息化系统中录入患者信息,由系统自动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通过PPT、视频、科普文章等形式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储备,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更充分地进行自我护理。③利用信息库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透析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质量改进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
1.3评估指标
(1)护人员各项工作耗时:工作内容包括分诊、上机准备、治疗后评估、数据采集、制作报告等。
(2)相关指标达标率:达标标准:①血磷:介于1.13~1.78mmol/L之间;②血钙:介于2.1~2.5mmol/L之间;③血红蛋白:介于110~130g/L之间;④甲状旁腺素:介于150~300pg/ml之间;⑤尿素清除指数:不低于1.2[4]。
(3)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感染、内瘘闭塞、皮下血肿、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4)患者满意率:将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给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由其给出满意度评分(0~100分),将评分不低于80分、介于61到79分之间、不超过60分的患者划分为“满意度高”、“满意度可”、“满意度低”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患者总例数-满意度低例数)÷患者总例数*100%[5]。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工具SPSS-23.0处理各种数据,计量资料“x(_)±s”予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n(%)”予以x2值检验。差异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由是否是P<0.05决定。
2结果
2.1医护人员各项工作耗时
见表1,研究组的医护人员各项工作(分诊、上机准备、治疗后评估、数据采集、制作报告)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
表1:医护人员各项工作耗时的对比(分钟,c-±s)
分组 | 分诊 | 上机准备 | 治疗后评估 | 数据采集 | 制作报告 |
研究组(n=50) | 2.76±0.51 | 1.74±0.25 | 3.21±0.34 | 1.69±0.24 | 0.41±0.14 |
对照组(n=50) | 3.49±0.97 | 2.87±0.78 | 4.79±0.55 | 9.32±1.47 | 25.18±3.68 |
t值 | 4.710 | 9.755 | 17.278 | 36.223 | 47.561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血磷、血钙等指标的达标率
见表2,研究组的血磷、血钙等指标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血磷、血钙等指标达标率的对比(n,%)
分组 | 血磷 | 血钙 | 血红蛋白 | 甲状旁腺素 | 尿素清除指数 |
研究组(n=50) | 27(54.00) | 35(70.00) | 39(78.00) | 38(76.00) | 26(52.00) |
对照组(n=50) | 13(26.00) | 15(30.00) | 26(52.00) | 21(42.00) | 12(24.00) |
c2值 | 8.167 | 16.000 | 7.429 | 11.947 | 8.319 |
P值 | 0.004 | 0.000 | 0.006 | 0.001 | 0.004 |
2.3并发症发生率
见表3,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20%),P<0.05。
表3: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n,%)
分组 | 感染 | 内瘘闭塞 | 皮下血肿 | 低血压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n=50) | 1(2.00) | 0(0.00) | 1(2.00) | 0(0.00) | 2(4.00) |
对照组(n=50) | 3(6.00) | 1(2.00) | 5(10.00) | 1(2.00) | 10(20.00) |
c2值 | 6.061 | ||||
P值 | 0.014 |
2.4患者满意率
见表4,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94%)高于对照组(78%),P<0.05。
表4:患者满意率的对比(n,%)
分组 | 满意度高 | 满意度可 | 满意度低 | 总满意率 |
研究组(n=50) | 35(70.00) | 12(24.00) | 3(6.00) | 47(94.00) |
对照组(n=50) | 29(58.00) | 10(20.00) | 11(22.00) | 39(78.00) |
c2值 | 5.316 | |||
P值 | 0.021 |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可以将肾衰竭患者血液中的废物或有毒物质置换到体外,并为患者补充必要的电解质,以使血液可以维持正常生理状态,机体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的平衡。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最常见的血液通路类型,其运行状态好坏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因此如何进行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难点,如果护理不当,不仅可能引发感染等并发症,还有可能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6]。
既往临床多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该模式下的各项护理措施均较为简单,且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对患者的影响较为有限。而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则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原因是:一方面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内置的模块进行资料整理、病情评估和监测、数据采集等工作,这些环节的自动化操作省去了医护人员的繁琐操作,故可以大大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7];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进行自动化分析和准确评估,提醒医护人员适时进行相应的操作,因此可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使患者的生化指标得到更有效的改善[8];此外,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利用数据库进行更深入的分析,通过针对性措施排除危险因素,因此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9]。见结果,研究组的医护人员各项工作(分诊、上机准备、治疗后评估、数据采集、制作报告)耗时均短于对照组,血磷、血钙等指标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20%),患者满意率(94%)高于对照组(78%),正能体现个体化自体动静脉内瘘信息化系统管理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积极影响。对比高利霞[10]报告中观察4.08%的并发症发生率、短于对照组的工作时间、高于对照组的生化指标达标率(P<0.05),与本文中相关指标的趋势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应在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针对个体化自体动静脉内瘘积极进行信息化管理,以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生化指标的达标率,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使其对临床工作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王利娜,石艳娟,许冰冰,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依从性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4,31(06):757-758.
[2]李玉娟,张睿,王玮.思维导图指导的LEARNS模式在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04):28-31.
[3]刘丽丽,刘进华,凌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专项综合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河北医药,2024,46(08):1170-1174.
[4]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分会专家共识工作组,张东亮.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血液净化,2023,22(12):881-890.
[5]孙可佳,钟玲玲,谢漫,等.二维码宣教视频在动静脉内瘘术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4,35(02):295-298.
[6]刘春凤,周慧玲,陈芳.信息化管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室双高不良事件中的质量评估[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01):180-182+189.
[7]徐潭.血液透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08):106-107.
[8]马琴,刘鹏程,姜小梅.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握力器在促进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24,23(02):134-137+142.
[9]李宏彬,魏宇,梁军,等.信息化管理对血液透析持续质量改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01):162-165.
[10]高利霞.血液透析信息化系统的个体化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肾衰竭维持性血透中的价值[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07):140-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