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应用于胃肠护理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营养支持;胃肠护理;营养指标
正文
胃肠疾病是指影响胃和肠道功能的各种健康问题和疾病, 在给予患者治疗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确保护理效果,以到达增强整体疗效的目的,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因此,需要重视并加强胃肠护理研究,提高护理效果[1]。文中以提高胃肠护理效果为研究目标,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营养支持,明确其对胃肠疾病患者的影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3.01-12时间段中于院内接受诊疗的胃肠道疾病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68例,对各个患者进行编号后采取随机抽取法设置成对照组(35例)、观察组(33例)。两组年龄:46岁≤年龄≤74岁,观察组均值(57.43±4.33)岁,对照组均值(57.45±4.31)岁;性别方面:观察组男性占比20例、女性占比13例,对照组男性占比21例、女性占比14例。经统计学系统处理两组基础资料相关数据信息后证实可比性高(P>0.05)。此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审批。择取要求:临床综合诊断为胃肠道疾病;资料齐全。剔除要求: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提醒保持足够的水分,鼓励适量运动,要求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提醒避免过度饮酒、戒烟、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与对照组一致)基础上应用营养支持
①膳食营养:根据个体情况和胃肠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膳食方案,如软食、低脂饮食等,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②营养补充剂: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考虑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或其他营养素,以满足身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③营养液支持:对于无法口服或吸收食物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或胃肠外营养管等方式提供营养液,保证身体获得必要的营养支持。④营养调理:根据胃肠道问题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和摄入量,避免刺激性食物或过度油腻的食物,提供易消化的饮食,帮助减轻胃肠负担。⑤定期监测:在应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定期监测营养状况、体重变化和胃肠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营养摄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3 判断标准
检测两组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取均值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t和`x±s为连续性变量中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卡方和%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或价值。
2 结果
营养指标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值更高(P<0.05),如表1所示。
表1比对两组营养指标(`x±s)
组别 | 血红蛋白(g/L) | 总蛋白(g/L) | 前白蛋白(mg/L) | 转铁蛋白(ug/L) |
观察组(n=33) | 132.02±10.23 | 65.01±6.49 | 306.98±14.15 | 298.96±15.63 |
对照组(n=35) | 123.20±8.41 | 55.96±5.13 | 298.85±12.30 | 203.96±14.52 |
t | 3.893 | 6.398 | 2.532 | 25.983 |
P | 0.001 | 0.001 | 0.013 | 0.001 |
3 讨论
从实际情况来看,胃肠疾病患者会因为疾病引起的胃肠吸收障碍、消耗过多、食欲不振等症状,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在给予胃肠疾病患者胃肠护理中,需要关注患者营养指标变化,为护理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参考[2]。
常规护理模式下,虽然有利于胃肠疾病患者治疗开展,但是不能提高护理效果。而营养支持是指通过口服、胃管或静脉途径补充营养物质,以满足患者身体的营养需求。将营养支持应用到胃肠护理中,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满足身体的代谢需求,避免营养不良;帮助修复受损的胃肠黏膜组织,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维护肠道健康,有效维持营养均衡,改善营养指标[3]。结合文中研究结果,营养指标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值更高(P<0.05)。提示,在胃肠疾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营养支持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营养支持,有利于将营养指标控制在稳定状态,这对提高胃肠护理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慧,李昕禹. 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营养指标及创面愈合的影响[J]. 生命科学仪器,2024,22(1):239-241.
[2] 罗纯宾,吴秀琼,蔡小慧. 营养支持结合姑息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胃肠激素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144-147.
[3] 王伟,张智云,王少娜. 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营养指标及创面愈合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21):3984-3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