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室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的调查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张志艳

通化市人民医院 吉林 通化 134001

摘要

目的:探究我院新生儿科室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与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我院新生儿病室与重症监护室中的医师与护士手卫生情况,并调查影响因素,观察在不同洗手指征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平均认知度为60.63%,而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繁重,其次是个人习惯不佳,再次是手卫生氛围不强。根据现场调查发现,直接接触操作前医师手卫生依从度为90.90%高于护士的71.15%。结论:我院新生儿病室以及重症监护室的医务人员需要加强手卫生,提高对院内感染以及手卫生知识的认知度,加强手卫生管理,以此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

新生儿病室;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调查分析

正文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全,免疫功能相较于成年人较差,这导致新生儿面对外界的刺激容易出现不良反应[1]。加之部分新生儿存在早产或低体重等情况需要进行干预,干预手段包括使用暖箱、吸痰、呼吸机等,许多干预手段都需要入侵式操作,这增加了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2]。同时,医务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如果手卫生情况不良则会加大新生儿感染的概率。有研究明确指出,医护人员手传播导致的院内感染情况约占院内感染事件三分之一[3]。因此,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是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1月至20241月我院新生儿病室与重症监护室47名医护人员,其中男性3名,女性44名。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5.96±4.21)岁。医师共20名,护士27名。

1.2方法

1)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新生儿病室及重症监护室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探究。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以及手卫生情况的认知、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在研究开始之前,对调查员展开培训,使其能够完全了解调查问卷的内容,并掌握调查问卷的计数方式。调查问卷由调查员统一发出,在研究对象完成后进行回收。回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二次审核,剔除错误问卷与无效问卷。

2)调查医务人员在一定工作期间内手卫生执行情况,包括医师与护士,并进行分别记录。洗手指征包括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间接接触(药物、餐食、物品等)。

1.3疗效观察

1统计医务人员院内感染以及手卫生基本情况认知,包括院内感染的概念、院内感染的分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手卫生概念、洗手方法以及手套使用方法。回答正确人数/总调查人数=认知率。

2统计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根据选择人数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3统计现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执行情况,包括直接操作接触前后以及间接操作接触前后,分别列出医师与护士的执行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统计数据,计算百分比

2结果

2.1 调查结果一般情况

共回收47份调查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00%

2.2 问卷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平均认知度为60.63%,而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繁重,其次是个人习惯不佳,再次是手卫生氛围不强。见表1

1医务人员院内感染以及手卫生基本情况认知(n%

调查原因

调查人数

回答正确例数

占比

院内感染的概念

47

19

40.42%

院内感染的分类

47

24

51.06%

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47

28

59.57%

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47

27

57.44%

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

47

36

76.59%

手卫生概念

47

41

87.23%

洗手方法

47

16

34.04%

手套使用方法

47

37

78.72%

2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n%

影响因素

调查人数

选择人数

占比

工作繁重

47

28

59.57%

个人习惯不佳

47

13

27.65%

手卫生氛围不强

47

12

25.53%

手卫生清洁设施不全

47

11

23.40%

监督力度不足

47

5

10.63%

洗手液等清洁用品不适

47

1

2.12%

2.3 现场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

根据现场调查发现,直接接触操作前医师手卫生依从度为90.90%高于护士71.15%见表3

3 现场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执行情况人次(%

洗手指征

医师

护士

观察数

依从性好

观察数

依从性好

直接接触操作前

33

3090.90%

52

3771.15%

直接接触操作后

30

2996.67%

45

4395.56%

间接解除操作前

59

4881.35%

84

6071.42%

间接解除操作后

52

3465.38%

80

5872.50%

合计

174

14181.03%

261

19875.86%

3讨论

新生儿阶段的个体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初期阶段,这个时期的个体离不开照料。并且,新生儿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这导致新生儿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容易发生院内感染。有研究表明,即使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新生儿的治疗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新生儿院内感染概率仍然居高不下[4]。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聚集了所有需要治疗和观察的低质量新生儿,这部分新生儿本身的免疫情况要低于健康新生儿,他们需要接受治疗干预,长期住院以及侵入性的操作增加会导致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增加院内感染的概率。院内感染的高发生率一方面使得新生儿身体健康质量受到了影响,加重了新生儿的治疗痛苦;另一方面增加了医疗支出,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有新生儿免疫能力较差的因素,也有医务人员手卫生因素的影响[5]。因此,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是未来医疗机构重点研究方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身体状况较差的新生儿聚集的场所,有研究发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场所[6]。这类新生儿一旦出现院内感染引发的后果远远超过普通病室的新生儿,甚至会导致新生儿死亡。因此,控制医务人员手卫生势在必行。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新生儿病室与重症监护室的医务人员关于手卫生与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平均知晓率仅仅为60.63%。尽管医务人员对于手卫生的概念了解程度较高,达到了87.23%,但关于洗手方法的相关知识医务人员掌握程度较差,仅为34.04%。这说明医务人员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方式相结合,对手卫生的理解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忽视了理论知识。医务人员没有形成正确的手卫生意识,忽视了手卫生与院内感染的相关性[7]。因此,院方需要重视医务人员对洗手方法的了解,使医务人员能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提高手卫生的合格率,减少由手卫生引发的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根据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工作繁重。新生儿科室工作繁重,工作压力大,医务人员承担着非常沉重的工作任务,这导致医务人员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很难注意到手卫生的正确处理[8]。同时,部分个人习惯较差的医务人员对自身的要求较低,没有形成一个确保手卫生的正确意识。这说明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不能严格执行手卫生原则。然而,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接触大量病患,手部接触的细菌、致病菌种类繁多,手部细菌污染非常严重。因此,若医务人员不能够重视手卫生,会导致病患之间出现交叉感染,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9]。且有部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知不正确,他们认为手卫生不影响患者预后情况。他们认为只要高质量地完成治疗与护理工作就可以确保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此外,科室中的手卫生氛围也是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重要因素[10]。科室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手卫生氛围可以使医务人员之间互相督促,相互进步。根据表3有关现场调查结果的显示,直接接触操作前医师手卫生依从度为90.90%高于护士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相较于护士,医师对于手卫生的注意程度更高,手卫生情况更佳。同时根据现场调查发现,医务人员虽然比较重视自我保护,但是不重视交叉感染,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手卫生意识,忽视了双向防护的重要性。

根据本研究的调查可以为我院后续的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首先,在未来的工作中医院要加强有关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促使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培训内容要包括洗手指征与洗手方法,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掌握手卫生操作知识[11]。同时在培训中要引导医务人员形成正确的手卫生意识,从根本上改变手卫生的认知,认识到手卫生与患者治疗安全性的重要关联,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其次,院方要建立健全手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制度设定能够督促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操作。具体来说,可以将手卫生执行情况与奖惩制度挂钩。不定期突击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对于完成情况良好的医务人员可以予以鼓励,在工作评定中进行表扬。对于完成情况不佳的医务人员,可以增加其参与培训的次数,在多次培训中培养手卫生健康意识。最后,大多数医疗机构关于手卫生评价管理均使用的是间接评价法。即根据洗手液、消毒用品等洗手用具的消耗量来掌握手卫生执行情况。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不同科室之间的相互对比,同一科室不同时期的同比,但无法直观地表述医务人员的个体考核,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力度不高,约束力较差。因此,院方要改变手卫生评价方式,落实医务人员个体评价,促使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执行的依从率与合格率,进而控制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12]

综上所述,我院新生儿病室以及重症监护室的医务人员对于手卫生健康的意识不够,需要进行针对性地改变。一方面,院方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促使医务人员形成正确的手卫生意识,掌握手卫生执行的正确方法,提高手卫生的合格率;另一方面,院方要确保洗手设施完备且能够正常使用,及时补充洗手用具等,这能够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提供后备保障。促使医务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手卫生管理条例开展工作,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周建平,沈文治,邓春燕,贺樱.应用微信品管圈提高新生儿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1):134-137.

[2]徐晓琳,栗方,卢雅玲,时培英.2022年三河市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手卫生监测调查[J].人人健康,2023,(08):66-68.

[3]付利珍,陶晓军,范娟,王建辉,孙蓉,周梅.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手卫生集束化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2,39(03):211-214.

[4]李琳玉,童孝笑,游丽霞.利用“霍桑效应”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夜间手卫生依从性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21,28(17):75-76.

[5]李莉.基于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1,18(04):563-566.

[6]杨琼,赵进奎,刘刚,李阳阳,梁娜.2016-2018年洛阳市两所综合医院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1,32(02):133-135.

[7]李燕,朱金玉.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程序对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应用观察[J].临床研究,2021,29(01):158-159.

[8]张研婷,杜荣,刘琴,陈璐.PDCA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10):921-925.

[9]张丽.基于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2):133-135.

[10]金海华,陈建香,胡蓉.PDCA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7):3050-3052.

[11]苟维娜,张静,桂艳红,白铂亮,刘雪红,马红侠,张美丽,王惠萍.Babyspace手卫生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08):1029-1031.

[12]马现平.全程追踪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源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21):2653-26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