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护理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正文
医院感染就是指住院的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内出现感染。出现感染的原因一般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感染缺少认知,忽略了自身防护,同时,患者自身免疫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1]。如今,患者在医院内出现感染不可避免,且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还会导致不良的医患关系,造成纠纷事件[2]。对此,在常规护理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护理管理,有效地避免医院感染情况出现。本文主要分析护理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价值和作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21~75岁,平均(46.21±3.25)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0~76岁,平均(47.25±4.12)岁。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且患者均已成年;患者具有独立自主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配合相关管理和工作。
排除标准:排除具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怀孕或哺乳期的女性;排除配合度不足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主要有: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监测病情,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使用药物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完善以下措施:①医院内部充分借鉴既往的经验,了解先进管理模式,充分地完善自身的护理管理体系,制定详细、全面、完善的护理管理措施,成立监督小组,定期地考核相关人员,监督其工作内容与进展[3]。②成立全面护理小组,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组长、副组长和成员,小组内的组长需要是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熟悉医院感染的类型、诱发的原因、发病的原因、感染传播的途径和特点、感染发生后具体的临床表现等,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小组内的成员[4]。一方面能有效地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提升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充分了解医院感染带来的危害。考核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考核合格之后,才能工作。③维护病房和治疗环境的卫生,保持安静,定期地进行室内通风,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定期地对使用的物品消毒处理,保持其无菌性。④依据不同科室的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包含侵入性操作的科室,例如气管插管、泌尿插管、内镜手术等,治疗的过程中,要保持无菌化操作,确保操作要规范合理,定期地对患者的伤口消毒处理,避免医院感染事件的出现[5]。⑤建立患者健康档案,记录好患者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疾病类型、治疗状况、药物使用情况等,和患者沟通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交流,给患者讲解相关的知识、注意内容以及预防的办法,维护好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交流的桥梁,帮助患者提升自身的防范意识,避免医院感染事件的出现。⑥在医院内已经发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就要及时地进行隔离治疗,由专人进行护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⑦护理监督小组的成员,要落实好相关的监督护理措施,要求护理人员要严格地执行手部卫生,因为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手上会存在大量的细菌,注意手部卫生能有效地避免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医护人员执行七步洗手法,降低手部携带的感染病菌,从源头遏制感染源。监督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无菌化处理,处理的过程中确保无菌、灭菌,定期地检查空气情况,保持消毒液充足,定期检查物品表面的消毒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6]。⑧健全医院内部的相关制度规范,严格地按照相关要求完善健全医院内的制度。护理时,结合医院内部的特点,成立相关的组织加强管理,医院领导成员直接参与管理。健全制度规范,要落实到医护人员的执行上,调动医护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各个科室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可以将科室内的日常管理和人员的年底考核相联系,调动医护人员的参与热情[7]。⑨强化医院对药品的管理,加强培训监督,进行药物的科学管理和分类,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和用量,分类储存并定期消毒。⑩适当地增加医院内部免洗酒精消毒液的放置点,并增加宣传广告,提醒医护人员及患者注意手部的卫生,医院内部活动时要戴好口罩,保护好自己。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医院内部感染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伤口感染。对比两组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维度,并统计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对医院感染知识的了解情况,主要包括: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感染发生的原因、感染疾病的类型、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感染的预防措施,每个项目分数是20分,总分是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
1.4统计方法
数据在SPSS22.0中录入,计数资料为%的方式,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为(±s)的方式,做出t检验。采取数据统计学分析,P<0.05,如果符合,则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n | 呼吸道感染 | 泌尿系统感染 | 伤口感染 | 总感染情况 |
对照组 | 60 | 4 | 2 | 3 | 9(15.00) |
观察组 | 60 | 2 | 1 | 0 | 3(5.00) |
X2 | / | / | / | / | 6.325 |
P | / | / | / | / | 0.009 |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n | 优 | 良 | 中 | 差 | 满意度 |
对照组 | 60 | 13 | 19 | 18 | 10 | 83.33 |
观察组 | 60 | 25 | 21 | 9 | 5 | 91.67 |
X2 | / | / | / | / | / | 5.365 |
P | / | / | / | / | / | 0.007 |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分)
组别 | n | 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 | 感染发生的原因 | 感染疾病的类型 | 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 | 感染的预防措施 | 总分数 |
对照组 | 60 | 16.02±0.87 | 15.33±0.41 | 15.52±0.24 | 14.02±0.75 | 15.32±0.42 | 76.21±0.57 |
观察组 | 60 | 18.32±0.89 | 17.98±0.53 | 17.89±0.34 | 17.39±0.87 | 18.37±0.53 | 89.95±0.69 |
t | / | 11.021 | 8.658 | 17.214 | 10.254 | 6.325 | 11.387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医院内部的人流量较大,患者的疾病类型多种多样,且患者本身的免疫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和损伤。患者在医院内部进行不同的治疗措施时,就会导致身体的免疫机能下降。医院内出现感染疾病时,要是护理管理的措施不健全,就容易导致细菌进入医院环境中,导致大面积地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影响患者的恢复,延长治疗时间,导致患者的恢复效率下降,影响健康状况[8]。为了能有效地避免出现医院感染情况,需要加强护理管理,常规的护理管理已经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需要采取全面地强化护理管理,制定综合性、规范性、全面性的护理管理措施,避免出现医院感染事件[9]。强化护理管理,能结合医院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计划落实好管理措施,包括制度完善、药物管理等措施,医院中的各科室之间相互协调,合理地分配好医疗资源,制定手部卫生计划,调动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管理的范围逐渐广泛、丰富,提升监督人员和参与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及时地发现各个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排查风险,确保护理有效性的落实[10]。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通过强化护理管理,医院的感染力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管理小组,患者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优于常规护理管理小组,并且,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常规护理管理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强化护理管理,建立护理管理小组,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医院内感染事件出现的危害性,有效地提升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加强对病房环境卫生的干预,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物品保持干净整齐[11]。不同科室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讲,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医院感染事件的危害性,患者也会加强对医院感染事件的重视,告诉患者日常管理的相关要点,降低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风险。通过对出现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分区域管理,能缩小医院感染的范围。建立监督小组,日常活动中,监督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和执行情况,减少因为医护人员疏忽导致的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可以建立奖惩机制,加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医院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确保在工作中进行无菌化操作。监督管理人员要督促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情况,落实好相关管理规范。实际操作中要保持操作台的无菌性,注意手部护理卫生,能有效地避免因手部感染导致感染事件的发生。监督过程中,要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细节上,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护理更加全面、规范化、合理化[12]。通过强化护理管理,能有效地提升患者对医院感染知识的了解,避免感染事件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使医患关系保持良性发展,能使医院在社会中树立比较好的口碑,有利于医院综合效益的提升,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管理落实到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能有效地避免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使患者了解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有效地提升患者和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情况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提升,提升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综合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欢,黄云丹.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20,27(1):178-181.
[2]吴爱英,王丽.全程质控管理对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8):113-115.
[3]曾志玲,敖小凤,关葵花,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感染科的应用及对医院感染防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8):109-112.
[4]尉建珍.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2):196,198.
[5]段素芳,厉娜.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感染病学,2020,9(2):171.
[6]李峥,刘泽琴,李燕,等.护理质量管理对耳鼻咽喉科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1,29(1):73-76.
[7]李琼.优质护理管理应用于儿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及发生率影响[J].健文汇,2021,22(11):115-116.
[8]陆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及一次性检查合格率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0):44,43.
[9]尚文涵,张海燕,吴志军,等.以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为指引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4):484-487.
[10]曹艳.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6):163.
[11]郑晓娴,卓燕舞,黄宏双.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在新生儿医院感染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3):68-71.
[12]赵云青,杨岚淞.研究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J].当代护理,2020,2(1):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