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实施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高血压;护理干预;血压
正文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血压水平,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教育、支持和监测等手段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本文将探讨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分析。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工作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高血压患者,收治数量为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36例。试验组性别为男19例、性别为女17例。高血压年龄低值取42岁、高值取87岁,年龄均值取(65.27±10.16)岁。常规组性别为男21例、性别为女15例。高血压年龄低值取42岁、高值取88岁,年龄均值取(65.30±10.18)岁。就试验组与常规组高血压患者年龄、性别应用统计学软件予以对照,不可见2个组之间差异p>O.O5。
1.2方法
常规组运用常规干预,试验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关于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等,护士可以向患者解释高血压的危害性,并强调治疗的重要性,此外,护士还可以向患者提供关于药物治疗的指导,包括药物的用法、剂量、频率和不良反应等,通过教育,患者可以了解到高血压的危害性,增强治疗的主动性和合作性[2]。药物管理:护士需要确保患者按时、按量使用药物。护士可以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并提醒患者定期复查血压,调整药物剂量,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3]。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关于饮食的指导,包括限制钠盐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等,帮助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并推荐一些适合高血压患者的食谱,此外,护士还可以监测患者的体重和血脂水平,并根据情况调整饮食方案。护士可以向患者推荐适合的体育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血压水平,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在进行体育锻炼前,护士需要确保患者接受医生的评估,以确定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时长[4]。高血压患者常常面临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以及心理压力的困扰,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护士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提供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如放松训练、冥想等[5]。
1.3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血压标准差、动态血压变异系数[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活力,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7]。记录患者遵医嘱行为,包括按时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血压监测、规律休息等。
1.4统计学分析
72例高血压患者资料采取SPSS 21.0加以分析,计数资料(按时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血压监测、规律休息等遵医嘱行为情况)通过X2检验方式统计,写作形式为n(%),计量资料(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血压标准差、动态血压变异系数指标及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活力评分)通过t检验形式对比,写作形式为(x±S),组间检验结果呈现P<0.05,证实具有组间差异。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血压标准差、动态血压变异系数指标比较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血压指标对比结果显示为P值>0.05,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血压标准差、动态血压变异系数低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见表1。
表1: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血压标准差、动态血压变异系数指标比较
组别 | 例数(n)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动态血压标准差(%) | 动态血压变异系数(%)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试验组 | 36 | 159.03±11.31 | 121.60±8.25 | 108.14±9.47 | 81.53±6.07 | 21.36±5.40 | 10.84±2.79 | 9.25±2.31 | 3.16±0.79 |
常规组 | 36 | 158.55±11.27 | 134.70±10.43 | 108.35±9.18 | 88.99±8.61 | 21.32±5.32 | 14.55±3.63 | 9.22±2.29 | 4.07±1.01 |
t | 0.1803 | 5.9104 | 0.0955 | 4.2488 | 0.0316 | 4.8620 | 0.0553 | 4.2580 | |
P | 0.8573 | 0.0000 | 0.9241 | 0.0000 | 0.9748 | 0.0000 | 0.9560 | 0.0000 |
2.2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活力评分比较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显示为P值>0.05,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活力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见表2。
表2: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活力评分比较[分]
组别 | 例数(n) | 生理机能 | 心理状态 | 社会功能 | 活力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试验组 | 36 | 58.19±6.10 | 83.28±8.89 | 59.04±6.11 | 86.40±8.53 | 58.83±6.26 | 84.31±8.06 | 62.68±6.72 | 82.99±8.15 |
常规组 | 36 | 58.06±6.07 | 76.92±7.99 | 58.69±6.28 | 78.73±8.30 | 58.26±6.11 | 76.02±7.88 | 62.31±6.49 | 75.03±7.92 |
t | 0.0906 | 3.1925 | 0.2396 | 3.8666 | 0.3909 | 4.4127 | 0.2376 | 4.2026 | |
P | 0.9280 | 0.0021 | 0.8112 | 0.0002 | 0.6970 | 0.0000 | 0.8128 | 0.0000 |
2.3高血压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血压监测、规律休息等遵医嘱行为情况比较
试验组(94.44%、97.22%、100.00%、91.67%、94.44%)的高血压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血压监测、规律休息等遵医嘱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75.00%、75.00%、77.78%、69.44%、69.44%)的患者,其结果呈现为P<0.05,具有显著差异。见表3。
表3:高血压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血压监测、规律休息等遵医嘱行为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n) | 按时用药 | 合理饮食 | 适当运动 | 血压监测 | 规律休息 |
试验组 | 36 | 34(94.44) | 35(97.22) | 36(100.00) | 33(91.67) | 34(94.44) |
常规组 | 36 | 27(75.00) | 27(75.00) | 28(77.78) | 25(69.44) | 25(69.44) |
X2 | 5.2578 | 7.4322 | 9.0000 | 5.6748 | 7.6036 | |
P | 0.0218 | 0.0064 | 0.0026 | 0.0172 | 0.0058 |
3讨论
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或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人体动脉血管中持续存在的血压升高状态,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8]。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其病因不明确;而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9]。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肥胖、饮食不良(高盐、高脂、高糖)、缺乏运动、饮酒过量和吸烟等,遗传因素也对高血压的发生起一定作用。本研究针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干预前血压指标对比结果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血压标准差、动态血压变异系数低于常规组患者,高血压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活力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试验组的高血压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血压监测、规律休息等遵医嘱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患者。通过教育患者相关知识,包括高血压的定义、危害、治疗目标等,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高血压的重要性,增强治疗的合作性,护士可以提供药物治疗的指导,包括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等,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10]。此外,护士可以推荐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改变,帮助患者降低血压,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这些措施,帮助患者达到血压控制的目标,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心理支持、教育和宣教等方式,帮助患者应对这些问题,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缓解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综合以上结果,综合护理干预于高血压护理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志新,刘琼,王静. 循证-情志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3,37(9):1682-1685.
[2] 唐婕妤,谭军,赵晔,等. 耳穴压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肝郁化火型)的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23,29(5):112-115,123.
[3] 田晓玲,朱婷婷,王静,等. 3D打印导板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91-93.
[4] 郝晓然,赵滨,崔炜,等. 不同性别护理人员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9):1092-1103.
[5] 邓义娜,胡蝶,李慧,等.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5):715-717,722.
[6] 赵伟娟,姚丽,胡圆圆. 专科护士-社区-家属三者联动参与行为逆转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2):2280-2284.
[7] 梁春花,穆菊,张立. 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病患者疾病认知度、自测健康评定评分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3):2483-2487.
[8] 张立敏,陈宇,魏红艳,等. 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延续护理在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7):1324-1328.
[9] 周雪迎,张雪芳,冯静宜,等. 基于奥马哈系统框架的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康复效果影响的系统评价[J]. 循证护理,2023,9(3):394-401.
[10] 周佳英,张兰,苗增利. 激励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4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