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的病例报道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刘当 迟良钰 张曼曼

山东省军区蓬莱离职干部休养所 265600

摘要

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具有一定的诊断标准,即以下条件符合一个即可确诊,即一是餐后2h内患者的收缩压与餐前相比下降程度超过20mmHg;二是餐前的收缩压超过100mmHg,而餐后的收缩压低于90mmHg;三是餐后的血压下降程度虽没有达到以上标准,但餐后出现乏力、心绞痛、意识障碍等[1]。因此,临床鼓励患者监测自我血压水平,并为此类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降压方案,预防血压下降较快而引起低血压,同时还要向患者说明慎用利尿剂。同时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还要少食高碳水化食物,不可饮酒,餐后适当散步,提高心率、心输出量,有助于保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同时还可预防过量运动,餐后可平卧30min[2]。本文就分析1例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的病例,并为其开展病例报道,具体阐述如下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病例报道

正文


1临床资料

患者男,年龄:80岁,民族:汉族,婚姻:已婚,记录时间: 2023 -11-21 9:00,患者因血压上升12年余,发现头晕一个月,于2023 -11- 20日入院就诊。现病史:患者血压上升12年余,无头痛、头晕等表现,也无胸痛与胸闷,就诊后以原发性高血压病入院就诊本科,并开始规律应用降压药物,6前降压药物改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QD5mg,血压控制较好。一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头晕,自测血压发现波动值较大,凌晨5时起,血压为150-165/80-92mmHg,无不适感,约9点时发现血压偏低,即在85-98/60-70mmHg,并出现明显的头晕症状,伴有乏力感,需要平卧之后才能释解。平时饮食正常,睡眠差,大小便可,夜尿次数较多,每晚6次左右。既往史:以往具有5年前列腺增生病史,规律应用非那雄胺片,qd5mg,睡眠障碍6年,规律用药,具体不详。否认糖尿病等等慢性疾病史、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 献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以往有40后吸烟史,每天10支,已戒烟3年;无饮食偏好。

婚育史:26岁结婚,配偶健康,育13女。家族史:父母已故(具体原因不详),子女均健康,父母均有高血压病史。患者信息及病史采集真实准确。

首次体格检查:T36.4 P108/分,R20/分,血压:右115/67mmHg,左127/77mmHgBMI:19kg/m2,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晰,精神一般,体位主动,面容正常,表情安静,检查合作。皮肤:色泽正常,温度和湿度正常,弹性正常,毛发分布正常。无水肿,无皮疹,无淤点、紫撇,无瘢痕,无溃疡,无皮下结节,无蜘蛛痣、肝掌。心律齐70/min,未闻及明显的病理杂音,腹平软,无压痛与反跳痛,四肢肌力与肌张力均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首诊完善动态血压检查。

治疗经过:患者于 2023 -11-25日复诊,经动脉血压检查,表示平均动脉血压正常,晨起5时的血压偏高,上午9时血压偏低,其余时间血压控制较可,结合患者的相关病史,考虑为晨起血压高、夜尿次数多影响睡眠有关,之后调整药物治疗方法,口服2.5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qd,服药时间为午时14-16时,同时加服0.2mg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并叮嘱患者规律记录血压。 2023 -12-2日复诊,患者夜尿次数减少,结合血压监测情况,上午9时血压仍偏低,遂停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其他用药方式不变,并叮嘱患者继续监测血压。于10天后复诊,晨起5时血压上升,其余时段血压控制较好,没有调整用药治疗方法。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对患者实施随访,了解血压监测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提醒患者按时复诊。

2.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血压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3. 护理措施

3.1护理干预

在护理过程中,定时监测与记录患者的血压水平,同时依据血压水平调节患者的饮食结构,对餐后低血压进行积极的预了。结合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科学的食谱,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在少盐的基础上重视补钾,保证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量。平常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进食前可饮用少量的温水,如有必要,适当的增加钠的摄入量,有效预防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如以上措施应用后患者仍出现餐后低血压,可增加进餐的次数,餐后患者休息半小时,不能在餐后立即散步,预防血压下降。

3.2饮水疗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保持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早餐后可分开加餐,改善血液向内脏流动、转移。同时为了控制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可在餐前适当的饮水,即餐前饮水350-480ml,可以让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少于20mmHg,减少餐后低血压的发生风险[3]

3.3用药护理

结合病情,向患者说明遵医用药的重要性,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做好用药记录,预防漏服、错服的出现,同时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上报。

3.4心理护理

餐后低血压的了出现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而此类患者因缺少认知,而且餐后低血压发生突然,无征兆,发病率高,故会让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增加心理压力。因此,在护理时多鼓励,仔细观察其生命体征,倾听主诉,强化血压监测;定时与患者、家属交流,评估其心理状态与护理需求,讲解相关知识,疏导不良情绪,并分享治疗效果较好的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4. 结果

患者病情好转,医嘱: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户外活动、锻炼,尽可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避免过劳,以不感到疲劳为度。保持身心健康,避免情绪波动,提高生存质量。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定时复杂,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5.讨论

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是指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餐后出现低血压及相关症状,如嗜睡、晕厥、黑矇等,甚至还会引起冠状动脉、脑卒中等事件,据相关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易出现于早餐后,中晚餐后也易出现[4]。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的出现,还会增加晕厥、跌倒损伤等事件的发生,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诱使患者死亡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来讲,早识别、早干预,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合本病例,此例患者具有12年的高血压病史,以往血压控制尚可,近一个月监测血压波动较多,特别是早9时会出现血压下降表现,同时还会使患者伴发其他症状,后期通过调节饮食结构与用药方法,表示低血压状态有改善。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会诱发患者死亡,但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通过本病例报道,临床不仅要关注血压水平,还需要了解引起血压波动的相关原因,旨在为预防或是减少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秋英.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 (34): 74-76.

[2]徐娜,张建薇.1例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餐后低血压患者的个案护理[J].饮食保健, 2021, 000(036):185-186.

[3]林丽明, 吴莹, 郭艳光, .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和餐后低血压1[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3, 31 (02): 186-189.

[4]范晨阳, 李刚. 高龄患者餐后低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1[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3, 31 (02): 193-1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