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路径联合心理护理在急诊脑卒中溶栓治疗方面的应用效果
摘要
关键词
急诊脑卒中;溶栓治疗;急救护理路径;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正文
脑卒中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成人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迅速和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急性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已成为救治的关键步骤[1]。溶栓治疗的成功率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还受限于治疗窗口时间、患者到院时间以及急诊过程中的整体管理[2]。急救护理路径的优化能够加快诊疗流程,缩短治疗时间,而心理护理则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整体恢复产生重要影响[3]。急救护理路径是指在患者急诊入院时,采取一系列标准化、系统化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能够迅速接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一路径通常包括快速评估、紧急影像学检查、及时用药以及持续监测等[4]。而心理护理则涉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和干预,包括减轻焦虑、提供情感支持、促进疾病认知等,旨在改善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急救护理路径联合心理护理在急诊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够为脑卒中的急救护理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同时为临床实践提供关于急救护理路径和心理护理综合应用的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2月我院收治记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案例进行探讨,总共入选50例患者并以随机数表法方式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25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44岁到74岁,平均年龄(61.24±2.04)岁。常规组患者25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区间43岁到75岁,平均年龄(62.58±3.6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根据相关医学标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明确且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不超过4.5小时,符合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要求;入院前患者没有明显的残疾,能够进行正常生活活动;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愿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出血倾向或使用抗凝血药物;存在脏器功能缺损,例如重度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疾病等;带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理解或配合研究;3月内进行过手术,或有严重头部外伤史;近期已参与其他药物或治疗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根据标准治疗流程接受溶栓治疗,主主要是基于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治疗,在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尽快回复正常血流。
常规组提供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神经功能评估。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神经功能评估,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并发症,如出血;2、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以确保患者的整体稳定;3、基本护理。提供基本的护理支持,如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提供营养支持和维持个人卫生等;4、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脑卒中的基本知识、预防复发的措施、日常生活护理指导等;5、随访安排。出院后安排定期的随访,以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任何并发症或其他健康问题。
实验组提供急诊护理路径与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的急诊护理路径。路径优化目的以加快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整个流程。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快速评估,包括神经功能评分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确诊后,迅速启动溶栓治疗,缩短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此外,整个流程中,护理团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状态,确保治疗安全有效,这种优化的流程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延迟,提高治疗效果;2、初步心理评估和支持。入院后及时接受初步的心理评估,包括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筛查,这一评估旨在早期识别需要额外心理支持的患者。根据评估结果,护理团队向患者提供即刻的心理支持,包括安慰对话、解释治疗过程以及减少患者对治疗和结果的恐惧和不确定性,这种及时的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合作度,减轻心理负担;3、个性化的心理干预。针对带有明显心理需求的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这可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或应对策略培训,旨在帮助患者处理焦虑、恐惧和其他负面情绪,这些干预不仅在入院期间实施,还包括在出院后的跟进中继续提供支持。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旨在促进患者的整体情绪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心理教育和自我管理。除了上述心理干预外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教育,包括关于脑卒中的信息、恢复过程的一般指导以及自我管理的技巧,这种教育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状况,减少不确定性和恐惧。护理团队还教授患者一些基本的自我管理技巧,如放松技巧和情绪调节策略,以增强患者应对疾病和恢复过程的能力。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焦虑自测评分、治疗时间和费用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期间结合不同类型采用对应检验形式,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对比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对比
组别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实验组(n=25) | 22.34±6.24 | 7.24±1.03 | 21.34±2.50 | 8.24±1.36 |
常规组(n=25) | 22.51±2.50 | 11.80±2.61 | 21.33±2.84 | 12.20±1.57 |
c2 | 2.204 | 11.201 | 2.501 | 10.255 |
P | 0.115 | 0.002 | 0.084 | 0.000 |
2.2心理情绪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心理情绪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心理情绪指标对比
组别 | SAS评分 | SDS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实验组(n=25) | 77.13±4.82 | 28.20±4.03 | 76.79±5.46 | 32.00±6.10 |
常规组(n=25) | 69.20±10.61 | 59.23±9.82 | 68.98±6.11 | 53.44±6.22 |
T值 | 1.3466 | 10.3464 | 2.316 | 11.344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3住院时间、发病到溶栓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对比
实验组住院与发病到溶栓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住院时间、发病到溶栓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对比[n(%)]
组别 | 住院时间(d) | 发病到溶栓时间(min) | 治疗费用(万元) |
实验组(n=25) | 9.24±1.20 | 4.11±1.35 | 87.24±2.55 |
常规组(n=25) | 13.25±2.50 | 6.50±3.04 | 97.24±3.68 |
c2 | 13.201 | 11.074 | 8.241 |
P | 0.004 | 0.019 | 0.029 |
3讨论
急诊脑卒中溶栓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的关键环节,这一治疗的核心特征是时间的紧迫性,因为溶栓治疗的效果与治疗开始的时间紧密相关[5]。在脑卒中的“黄金时间”内实施溶栓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恢复的可能性。此外,溶栓治疗需要对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提供保障[6]。虽然传统的急诊护理流程在处理脑卒中患者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首先,传统护理流程在时间效率上往往存在不足,导致从患者入院到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延长,从而影响治疗效果[7]。其次,传统护理模式通常侧重于生理治疗,而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关注不足[8]。在急性脑卒中事件中,患者常伴有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而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可能影响患者的整体恢复。对此,针对脑卒中溶栓患者积极改进与优化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急救护理路径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护理流程,确保脑卒中患者能够迅速接受到最有效的治疗,这一理念的主要目标是缩短时间延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9]。急救护理路径通过优化诊断和治疗流程,不仅加快了治疗决策的速度,还提高了整个治疗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通过持续监测患者的生理和神经功能状况,急救护理路径还有助于及时识别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10]。心理护理在脑卒中的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基于对患者整体需求的关注,包括其心理和情感状态。心理护理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和压力、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来改善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这种护理理念认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恢复过程至关重要[11]。结合急救护理路径和心理护理的方法在脑卒中的急救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这种综合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速度和效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从而有助于其整体恢复[12]。急救护理路径确保了快速、高效的医疗干预,而心理护理则提供了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对治疗的积极态度。另外,急救护理路径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并发症,从而可能降低治疗成本,能够为脑卒中急救治疗提供了一种全面且有效的护理策略。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了急救护理路径和心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明急救护理路径结合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整体健康状态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此外,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的心理情绪评分也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突显了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应对急性脑卒中这种高压力医疗情境时。与此同时,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从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以及治疗费用都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这些结果证明急救护理路径和心理护理不仅在医疗效果上有效,而且在提高医疗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整体而言,急救护理路径结合心理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这种综合护理模式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可以发挥突出的临床作用,可以作为常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路径联合心理护理在急诊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心理状态,还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这一综合护理策略的显著效果表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探探,曾繁华,朱小芹.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35):181-184.
[2]刘芳芳,全玉娟,陈熙.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时间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2,8(33):266-269.
[3]王晓云,赵颖,鹿倩倩.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影响探讨[J].心理月刊,2022,17(20):156-158.
[4]赵雪姣,金海强,马艺祥.多学科协作护理路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7):95-98.
[5]冯靖雯.集束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急诊取栓术后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2,35(04):983-985.
[6]韦春颖.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后对急救时间及预后的影响[J].名医,2022,(08):144-146.
[7]张小丽,沈雪娟,段海珍,黄小玲,洪爱治,袁前发.心理护理合并音乐疗法对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06):85-88.
[8]郭玲燕,谭洁芬,谢芬,刘珍.急诊护理路径在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03):445-447.
[9]叶红梅,徐建如,王海燕,于多.早期心理护理对急诊留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23):58-59.
[10]张继燕,杨明,杨月,柯嫣然,陈乐,顾雅菲,张玲,焦丽丹,顾艮莹.急救护理路径联合心理护理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发挥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20):165-166.
[11]刘凤.优质综合护理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1):94-95.
[12]徐兰,周建仪,王海侨,陈景利.早期心理护理对急诊留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03):31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