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PRP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观察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冉宁宁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邮编:830000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PRP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对象:肩袖损伤患者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PRP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RP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肩关节功能,确保患者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关键词

肩袖损伤;超声引导;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体外冲击波

正文


现阶段我国肩袖损伤病例总数呈现为高水平状态,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主要通过手术以及保守治疗模式进行干预。对于肩袖损伤患者而言,肩袖部位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即修复能力差以及血供相对缺乏,使得多数患者最终仍需接受手术治疗。因而针对全层小撕裂等类型的肩袖损伤患者,则需要及时改进高效的保守治疗措施,以避免患者病情出现进一步发展[1-2]。其中富血小板血浆(PRP)属于新型生物治疗模式,现阶段其已经在创面修复以及骨骼肌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刘骁东[3]等人将PRP注射应用于骨关节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著改善了患者病情状态。而体外冲击波则针对肌骨疾病(筋膜炎等)具有可靠的治疗效果,如杜向一[4]等人通过予以跖筋膜炎患者体外冲击波治疗,显著提升了最终疗效。本文将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PRP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对象:肩袖损伤患者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共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为:36-78岁,平均年龄为:(51.32±6.10)岁,观察组患者共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为:36-79岁,平均年龄为:(52.91±6.0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病程<1个月;2.均为单侧病变;3.具有完整的一般资料。排除标准:1.MRI检查显示全层中、大、巨大撕裂,需接受手术治疗;2.1个月内层接收关节腔内注射等类型治疗的患者;3.病灶区域皮肤存在破溃或是感染等情况;4.存在心脏起搏器植入史等。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①体外冲击波治疗,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使其患处得到充分暴露,明确肩部痛点,避开神经以及血管,应用冲击波治疗仪,于痛点部位涂抹耦合剂,设置频率为6Hz,能量为1.5-2.5bar,选取肩部痛点为中心以及周围1.5cm2左右部位进行冲击治疗,控制脉冲数<2000次,痛点持续冲击500次左右,治疗过成都明确患者状态,及时对冲击部位以及强度进行调整,降低其出现瘀血、皮肤破溃或是肿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每周1次,每次10min。

②康复训练,予以患者运动疗法,对于急性期患者,以缓解疼痛为原则,保持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姿态;对于恢复早期患者,以降低疼痛程度,提升前臂活动恢复肌力平衡为原则;对于中后期患者,以维持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提升肌力以及耐力的强化功能训练为主。每日1次,每次40min,连续治疗4周。

1.2.2观察组方法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PRP注射治疗,①PRP制备,PRP制备套装以及专用离心机,抽取患者上肢静脉血共50ml,将抗凝枸橼酸葡萄糖溶液5ml加入其中,并注入无菌PRP制备套装离心管中,应用2次离心法,首次离心1400r/min,吸取全部下层红细胞层至交界面3mm进行第二次离心,采用1400r/min离心10min,分为上层贫血小板血浆,抽吸四分之三上清液舍弃,剩余即为PRP,采用0.2ml氯化钙活化,得到备用PRP。

PRP注射治疗,指导患者取坐位,使其患侧肩部得到充分暴露,应用超声诊断系统,通过探头明确注射部位,使用宽频线阵探头,设置频率为5-15MHz,通过肌骨超声探头明确损伤部位,直接注射于该病变部位,如果未能发现明显的肌肉损伤,则应避免直接注射于损伤部位,需选取肩峰下间隙进行注射。完成后,指导患者保持注射部位的持续性干燥状态,降低其出现感染的机率,且注射后1-7d患侧肩部应当制动休息,避免负重,以降低疼痛以及水肿,共进行超声引导下PRP注射1次,体外冲击波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方法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1.3.1疼痛程度

采用VAS评分评定,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1.3.2肩关节功能

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评定,包括疼痛、肌力、日常生活以及关节活动度维度的评定,分数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

1.3.3生活质量

采用SF-36量表评定,包括生理职能、心理职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

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1 两组疼痛程度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1

6.28±1.30)分

4.36±2.10)分

观察组

51

6.34±1.24)分

2.01±0.97)分

t

--

0.211

6.769

P

--

0.882

0.001

2.2两组肩关节功能

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2 两组肩关节功能

组别

例数

CM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1

31.71±7.62)分

68.94±7.40)分

观察组

51

31.89±7.73)分

81.33±6.99)分

t

--

0.186

10.226

P

--

0.902

0.001

2.3两组生活质量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2 两组生活质量

组别

例数

生理职能评分

心理职能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

环境领域评分

情感职能评分

对照组

51

22.93±5.84)分

18.95±3.59)分

17.98±3.02)分

18.21±3.97)分

18.05±4.06)分

观察组

51

32.79±±7.25)分

28.34±5.85)分

27.43±6.33)分

26.67±5.51)分

27.89±3.59)分

t

-

6.013

10.511

8.742

11.106

11.081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现阶段对于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以肩袖损伤未达到肌腱厚度50%的患者为例,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部分学者认为通过予以患者康复治疗、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以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类型的治疗模式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通过总结以往病例资料发现,上述治疗模式所取得的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及时明确高效的治疗模式对于患者自身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5-6]

本次研究应用了超声引导下PRP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发现观察组在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与尚文强[7]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该治疗模式对于改善患者病情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其原因认为:首先富血小板血浆属于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通过离心后提出的血小板浓缩物,此类物质之中富含丰富的生物活性生长因子以及血管内皮因子,此类生物活性生长因子对于消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再生以及提升愈合速度均具有积极的意义[8-9]。同时白晓松[10]等人认为:PRP经活化之后所释放的生长因子,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软组织受损部位血管的重建,进而达到促进肌腱修复的效果。PRP中富含白细胞以及多种类型的抑菌蛋白,此类物质则能够达到优良的抗炎效果,有效避免细菌以及真菌的繁殖与生长。同时PRP中的纤维蛋白能够促进组织的修复,且大量的生长因子则能够对炎症因子产生调节效果,改善患者炎症反应。通过超声引导下进行注射,不仅能够确保PRP中的有效成分直达患者病灶部位,阻断炎性因子的释放以及合成,同时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其恢复。而体外冲击波则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炎症反应,松解粘连的肌腱,降低疼痛程度。且体外冲击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患者肩袖肌群疼痛感受器产生作用,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进而改善疼痛程度。同时马秉珺[11]等人认为,在予以患者体外冲击波治疗后,能够产生组织的微损伤,此类微损伤的出现能够刺激局部生长因子的释放,进而促进肌腱的恢复。通过将超声引导下PRP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应用,则能够达到协同效果,通过PRP注射由大量的生长因子消除坏死组织,促进肩袖肌腱的修复,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则能够消除组织挛缩,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肩功能状态,确保患者病情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12]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PRP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肩关节功能,确保患者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蔡建强,陈利军,王冰,等.刃针筋膜松解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05):1000-1002.

[2]李英俊,邱丽莎,王勃.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的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4,31(08):47-50.

[3]刘骁东,陈贝,杨杰.膝关节镜清理术后辅助关节腔内注射PRP治疗对OA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15(3):463-467.

[4]杜向一,孟景红,孙涛,等.不同时期肌力康复训练辅助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23,63(16):89-92.

[5]黄睿. 超声引导下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23:2.

[6]张怡,邢军.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2023,38(09):543-547.

[7]尚文强,沈家亮,赵弯弯,等.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中小型肩袖损伤的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23,36(10):101-105.

[8]黄睿. 超声引导下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23:1.

[9]邵权威,年申生,刘康,等.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的短期疗效观察[J].海军军医大学学报,2024,45(03):358-363.

[10]白晓松,高丽颖,张顶顶,等.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注射修补肩袖全层撕裂:低、高浓度组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27(16):2467-2472.

[11]马秉珺,谭新欢.微创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8(16):89-90.

[12]李武量.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08):49-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