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程度、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刘晓华 李飞飞 王晓慧

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山东省潍坊市261021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程度、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比较两组的疗护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2个月及出院时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CFS评分显著更低(P <0.05);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及出院时的生命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安宁疗护能够显著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癌因性疲乏,提高生命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基于多学科协作;安宁疗护;晚期癌症;疼痛程度;癌因性疲乏;影响

正文


晚期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疼痛和癌因性疲乏是最为突出的问题。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其心理状态恶化,进一步加剧病情。癌因性疲乏则是一种持续的、主观的疲乏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1]。因此,寻求有效的疼痛管理和疲乏干预措施对晚期癌症患者至关重要。近年来,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该模式强调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在安宁疗护领域,多学科协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安宁疗护旨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身心照护,关注患者的疼痛、疲乏、心理等多方面需求[2-3]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程度、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820238月期间在院收治晚期癌症患者88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纳入标准:年龄在18岁及以上者;伴有中度及以上疼痛程度者;伴有癌因性疲乏症状者。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或无法正确理解研究内容者;同时接受其他疼痛治疗或干预措施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器官功能障碍者。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

[例(%)]

年龄

`x±s

 

癌症类型[例(%)]

肺癌

胃癌

肝癌

食管癌

乳腺癌

其他

观察组

44

25

19

73.91±8.57

8(18.18)

8(18.18)

8(18.18)

7(15.91)

7(15.91)

6(13.64)

对照组

44

27

17

74.04±9.15

9(20.45)

6(13.64)

7(15.91)

8(18.18)

6(13.64)

8(18.18)

X2/t

-

2.210

0.069

0.073

0.340

0.080

0.080

0.090

0.340

p


0.137

0.945

0.787

0.560

0.777

0.777

0.764

0.560

1.2方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环境管理在病房的布置中,可以选择柔和、温馨的色彩作为主色调,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轻他们的不适感。此外,为了使病房更加舒适,可以在病房内配备一些桌椅、电视机、书籍和象棋等设备,以及墙面和窗户上贴上仿真大自然背景的贴纸。这些装饰不仅让病房更加美观,还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放松身心,享受安宁疗护的过程。多学科安宁疗护服务团队主要的成员包括肿瘤科室主任、护士长、肿瘤科医师、肿瘤专科护士、营养师、造口护理专科护士、疼痛护士以及心理咨询师等成员。为了确保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全体小组成员都接受了安宁疗护相关的知识培训和教育,包括参加网络讲座、外派学习、案例分析以及专家指导等形式。这些培训不仅让团队成员了解到了安宁疗护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还让他们深入领会了安宁疗护的伦理问题和沟通交流技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在疼痛管理方面,多学科安宁疗护服务团队设有专门的疼痛护士,他们会针对患者的疼痛问题进行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安宁疗护服务流程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符合癌症临终安宁疗护的标准。在评估过程中,护士需要与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他们充分了解评估结果,并得到他们的同意。为了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安宁疗护服务团队需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对患者的痛苦程度、呼吸情况、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测。护士需要与医生和其他团队成员合作,收集并分析这些数据,以便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心理护理。积极协助临终患者完成最后阶段的意愿,询问患者后事方面的特殊要求,以及协助患者为亲友等录制寄语视频。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实现这些愿望可以向患者询问这些细节,以便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引导其正确与患者进行交流这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并为他们提供支持[4-5]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 NRS)进行评价,分值范围为 0~ 10分,评分 越低说明疼痛越轻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借助CFS 癌因性疲乏评价量表,分别从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及躯体疲乏三领域对患者的疲乏水平做评价,各维度均 0-4 分,分值与患者自身的疲乏水平呈正比;③比较两组的生命质量评分,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QLQ-C30)量表评估, 均采用百分制评分总体健康功能领域评分越高,症状领域和单一条目,评分越低说明生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NRS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段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2 两组的NR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2个月

出院时

观察组

44

6.01±1.27

4.06±1.11

3.67±0.88

2.31±0.59

对照组

44

6.03±1.19

4.55±1.14

4.06±0.97

2.63±0.65

t

-

0.076

2.043

1.975

2.418

p

-

0.939

0.044

0.051

0.018

2.2两组的CFS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CF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3 两组的CFS评分对比(n,x±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疲乏

情感疲乏

认知疲乏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4

11.14±2.05

6.76±1.17

8.92±1.63

5.82±1.07

5.95±1.26

3.85±0.73

对照组

44

10.92±1.83

8.29±1.38

8.71±1.48

6.93±1.35

5.83±1.12

4.82±0.83

t


0.531

5.6095

0.6327

4.274

0.472

5.821

p


0.597

0.001

0.529

0.001

0.6380

0.001

2.3 两组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干预后不同领域的生命质量评分更优P <0.05见表4。

4 两组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总体健康状况

功能领域

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出院时

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出院时

观察组

44

59.31±3.51

67.74±5.47

70.73±5.41

58.87±3.29

68.07±4.71

71.75±5.14

对照组

44

59.83±3.39

65.61±4.19

68.21±4.86

58.74±3.34

66.19±3.65

69.66±4.83

t


0.707

2.051

2.299

0.184

2.093

1.966

p


0.482

0.043

0.024

0.855

0.039

0.053

续表4

组别

例数

 

症状领域

单一条目

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出院时

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出院时

观察组

44

78.76±4.45

65.47±3.39

60.64±2.87

75.76±4.41

64.71±3.08

62.65±2.89

对照组

44

77.98±4.53

67.23±4.08

62.15±3.13

75.65±4.51

66.16±3.24

64.13±3.11

t


0.815

2.201

2.359

0.116

2.152

2.312

p


0.417

0.030

0.021

0.908

0.034

0.023

3讨论

晚期癌症是指癌症已经发展到晚期阶段,肿瘤可能已经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晚期癌症患者常伴随有严重的疼痛、癌因性疲乏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晚期癌症的疼痛主要源于肿瘤本身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和压迫,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原因主要包括肿瘤压迫、神经侵犯、感染等;癌因性疲乏则可能由治疗副作用、心理压力、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引起。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的钝痛或刺痛,可能伴有活动受限、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表现为持续的疲劳感,即使休息也难以缓解,同时可能伴有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和癌因性疲乏不仅对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导致患者社交活动减少、心理压力增加,甚至产生自杀倾向[6-7]。因此,减轻疼痛和缓解疲乏成为晚期癌症治疗的重要目标。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是一种整合医学、护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社会工作等多学科资源的照护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学科专家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安宁疗护方案,包括疼痛管理、疲乏缓解、心理疏导、营养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通过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照护,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为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管理和癌因性疲乏缓解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连续的心理和社会支持,从而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其生活信心[8-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NRS评分、CFS评分均更低,生命质量更好,相比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在接受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后,晚期癌症患者的NRS评分显著降低,表明疼痛程度得到了有效缓解,多学科团队的协同作用也为疼痛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另外,CFS评分作为评估癌因性疲乏的工具,对于指导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后,患者的CFS评分明显下降,表明癌因性疲乏得到了有效减轻。通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力活动能力,以及缓解心理压力,可以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的症状。可知,在接受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后,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更加积极、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社交活动增加等方面,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疗护手段,全方位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从而提高其生命质量[10]

综上所述,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淑芳. 安宁疗护联合情志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自我保健,2023,27(5):211-212. 

[2]陈悄悄,林丹,蔡金冠,等.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2):97-99. 

[3]敖存芳,蒋兆定,谭国生,等. 安宁疗护联合穴位干预及芳香疗法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22):3382-3387. 

[4]张小莉,杨鑫玉,肖宇,等. 晚期癌症患者代理决策者安宁疗护决策后悔研究的范围综述[J]. 护理学报,2024,31(8):49-54. 

[5]张帅,许国栋,陈红霞,等. 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需求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杂志,2023,38(2):96-99. 

[6]张璐,伍晓琴,黄月霖,等. 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的安宁疗护管理最佳证据总结[J]. 护理学杂志,2023,38(7):75-81.

[7]潘春艳,吴莹莹,纪红梅,等. 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在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4,40(8):575-582. 

[8]钟晓莉,徐帆,张继权,等. 晚期癌症患者的疾病感知与安宁疗护需求现状及其相关性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0):130-132.

[9]刘凯莉,罗艳艳,姚桂英,等. 晚期癌症患者安宁疗护态度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分析[J]. 护理学报,2022,29(16):11-16. 

[10]苏孟宇,王真,张玉玺,等. 居家安宁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8):1249-12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