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的护理
摘要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心力衰竭;护理;
正文
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现阶段心力衰竭仍不可治愈,意味着心衰患者将不可避免地步入终末期阶段。当患者处于终末期心力衰竭阶段,正规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病情时,需进行心脏移植。然而,由于心脏供体缺乏,很多患者无法及时实施心脏移植,只能等待死亡[1]。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是将左心血液引入血泵,以机械动力将血,泵入动脉系统;部分或全部代替心室做功的人工机械装置,主要用于心脏功能恢复前的支持、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支持、对不适合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进行永久性辅助治疗等[2]。我院于2024年4月行1例LVAD植入术,术后48h,转入普通病房,术后23天顺利出院,现将护理经验分享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0岁,175cm、92kg,患者因8年前因反复发作胸闷、气促,多次来我院就诊,2020年5月,突发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呼之不应,遂行ICD植入术,术后未再发晕厥。近半年来因胸闷气喘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反复入院。2024-3-19患者因胸闷、气喘再次加重收治入院,查Holter:心房颤动,伴长间歇,室性早搏,心室起搏,感知及带动未见异常,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术前心脏超声:LVEF22%,LVEDd:70mm,LAD:52mm,左室除后壁外,余室壁收缩活动减弱,左房、左室增大,二尖瓣中度反流,右房增大,三尖瓣轻度反流。诊断为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扩张型心肌病(充血型心肌病),心功能 III级(NYHA 分级)。具有心脏除颤器,心房颤动[心房纤颤], 脑梗死个人史,甲状腺功能亢进史,2型糖尿病。术前患者凝血酶原时间:20.0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2;葡萄糖:9.41mmol/L;肌酐:123.5umol/L;钠:131.5mmo1/L;D-二聚体:1710ug/L,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6270ng/L。
1.2手术治疗及转归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于2024年4月7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 历时4h10min,术中出血量约为600ml。术中留置右胸腔、胸骨后及心包引流管,术后患者带气管插管返回ICU进行监护治疗。多次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并依此调整LVAD血泵速度,警惕室间隔移位。患者术后1d拔除气管插管,改为鼻导管氧气吸入,同时立即实施早期康复策略。密切监测凝血指标,依据出血量及凝血指标调整抗凝方案。关注患者心率、心律及心电图改变,避免电解质紊乱,及时纠正恶性心律失常和急性肾功能不全。术后48h,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2、护理
2.1循环系统管理
LVAD 患者左心室只需部分做功或者不做功,术后患者极易发生右心衰,需严格进行容量管理,保证有效循环。良好的容量评估是避免诱发心力衰竭的关键[3]。患者若出现右心功能下降或右心衰竭,应积极处理,必要时应用纠正心力衰竭的药物。①容量监测,本例患者术前右心未见明显受损,术后48h,患者平均动脉压86-90 mmHg,转入普通病房。予每日限制液体入量,严格记录患者出入量,收集尿量,间断使用利尿剂,保持出量大于入量。间断行心超检查,及时调整泵速,评估患者右心功能。②血压监测,准确的血压监测对于LVAD 患者至关重要。血压控制不佳会影响患者预后,持续流式LVAD患者术后早期缺乏生理性脉动血流,可使用有创血压监测技术进行血压监测,通常建议MAP保持在70-90 mmHg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或其他影响血压的药物[4]。本例患者回病房后MAP:90-92mmHg,予乌拉地尔微泵2ml/h控制血压。③心率和心律监测,一般情况下建议心率维持在80-100次 /min,使主动脉瓣间歇性开放[2],术后监测心电图变化,发现心律失常,及时纠正,该患者术后第2天,突发房颤,汇报医生后予去乙酰毛花苷静脉注射、胺碘酮微博注射,后转窦性心律。④肺动脉高压监测。本组例患者术前中度肺动脉高压,气管插管期间绝对镇静,严密观察肺动脉高压危象,遵医嘱西地那非口服,降低肺动脉压力,效果良好。
2.2抗凝治疗的管理
LVAD 植入具有血栓形成风险,以华法林为代表的维生素 K 拮抗剂是 LVAD 患者长期抗凝的标准治疗方案,被常规用于预防 LVAD 植入术后血栓形成[5],但有研究显示LVAD术后患者的出血率高达32.4%[6] ,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是术后管理的重点。①出血的观察,关注患者胸部切口、皮肤黏膜有无瘀斑、痰液、大小便有无出血及术后24 h内心包及胸管引流量; 定时查看患者瞳孔,警惕脑出血的发生[7]。②血栓的预防,术前低分子肝素抗凝、围术期肝素抗凝、继而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策略,指南建议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一般应维持在2.0-3.0,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四肢活动度。本例患者术后第3天PT:79.1S,INR:7.05,予维生素K1治疗并调整华法林用量后,复测PT:37.9S,INR:3.27,再次予维生素K1应用,后复测PT:26.9S,INR:2.4,至患者出院INR维持在2.08-2.58之间,患者未有出血表现,至出院也为发生血栓。
2.3控制感染的发生
VAD 感染是机械循环支持(me- 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MCS)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感染率高达60%[8]。对于感染,最重要且最关键的是预防。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严格无菌操作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进行体温及血液监测,观察各项指标。术后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严密监测患者体温,, 每日观察切口及泵缆线出口有无出血、渗液、红肿等。如有异常,及时提醒医生消毒换药。本例患者有糖尿病史,如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影响伤口愈合,术后宜将血糖在8-10mmol/L[9],因此术后予胰岛素微泵应用,每2小时测血糖一次,餐后血糖7.7mmol/L时停用胰岛素微泵,改为三餐前加睡前胰岛素应用。术后严格无菌操作,患者伤口及泵缆线出口无异常,患者术后第7天体温为38.5°C予布洛芬应用后复测T37.5°C, 查血白细胞计数为4.19×109 /L,调整抗生素用量,术后第8天患者最高T37.7°C,第9天高体温T37.4°C,第10天最高T36.9°C,至出院患者未再次发烧,伤口未见异常。
2.4防治肾衰竭
肾功能不全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急性RHF是LVAD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可达15-25%[10],术后予万古霉素康感染,需关注万古霉素药物浓度,预防因用药超量而导致肾毒性[11],因此术后肾功能的监测由为重要。术后精确记录尿量,每天监测肾功能,定期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患者术前肌酐:123.5umol/L,术后第1天,患者肌酐:142.5umol/L,予利尿治疗,术后第2天肌酐:188.1umol/L予金水宝、尿毒清口服,加大利尿剂用量,术后第3天肌酐:164.9umol/L,术后第4天肌酐:151.9umol/L,术后第8天肌酐:85.3umol/L恢复正常,逐步减少利尿剂用量。术后第15天患者肌酐再次升高224.2umol/L,停用万古霉素改亚胺培南应用,再次加大利尿剂用量,复测肌酐186.6umol/L,患者出院时肌酐:122.3umol/L,恢复至术前水平,告知患者注意观察尿量变化。
2.5运动康复训练
早期活动的目的是预防肺炎、血栓、关节挛 缩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初步适应术后运动康复。早期活动的周期取决于患者病情、并发症、LVAD设备参数等, 欧洲心脏病学会建议早期活动的强度维持在50%-70%峰值心率、平均动脉压(MAP)70-95 mmHg[12]。术后根据患者病情指定个性化的活动方案,从呼吸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到床边静坐逐渐过渡至下床行走。①呼吸训练,患者全麻清醒,拔出气管插管后,指导患者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预防肺部并发症。②肢体功能锻炼,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肢体运动,及踝泵运动,保持肢体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例患者术后第3天床边静坐,第4天,床边站立,第5天,室外行走,术后第23天顺利出院。
四、护理体会/总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左心室辅助装置已成为救治危重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 但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后患者管理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多,观察要点多,对我们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术后最佳护理方案是我们,警惕发 生右心衰竭,监测凝血功能,关注心律失常及感染是该类患者护理的重点。但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患者的术后护理是一个复杂的长期过程, 除了院内期间各种监测和护理外, 其院外护理也非常重要,今后需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的多层次支持团队,在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支持。
五、参考文献
[1]彭洁婧,曾珠,邓永鸿,等.5例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09):1346-1348.
[2]张茜,李永刚,兰俊,等.12例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06):907-911.
[3]翟忠昌,刘玉娥,王慧华,等.左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植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9,34(18):40-42.
[4]青岛市护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青岛市护理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刘翠,等.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推荐意见[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30):4061-4068.DOI:10.3760/cma.j.cn115682-20230523-02029.
[5]雷白,胡盛寿.左心室辅助装置抗栓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20,35(02):200-204.
[6]Tscharre M, Wittmann F, Kitzmantl D, Schlöglhofer T, Cichra P, Lee S, Eichelberger B, Wadowski PP, Laufer G, Wiedemann D, Panzer S, Zimpfer D, Gremmel T. Impact of ABO Blood Group on Thromboembolic an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 Thromb Haemost. 2023 Mar;123(3):336-346. doi: 10.1055/a-1983-0676. Epub 2022 Nov 19. PMID: 36402132.
[7]胡亚玲,宋剑平,郭志冉,等.1例Bentall术联合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8):2261-2265.
[8]Hannan MM,Xie RB,Cowger J,et al.Epidemiology of infec- tion in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a global analysis from the ISHLT mechanically assisted circulatory support registry [J].J Heart Lung Transplant,20 1 9,3 8(4):364-3 73.
[9]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 (2020 版)[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1,37(4) :193-201.
[10]Han JJ, Acker MA, Atluri P.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 Circulation. 2018 Dec 11;138(24):2841-2851.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5566. PMID: 30565993.
[11] 张韧,陈铭,陆杰久,等. 万古霉素药物暴露量阈值与肾毒性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20(1):32-37.
[12]刘湉,李庆印.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04):62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