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凝血指标对比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汪鲁青 陈静 赵立云

青海红十字医院 心血管二病区 青海810000

摘要

目的:探究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我院接诊100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替格瑞洛,对照组氯吡格雷,分析心功能、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并发症。结果:研究组LVEDD(45.98±3.38)、LVESD(35.86±3.29)、LVEF(57.65±2.95)优于对照组LVEDD(50.32±4.29)、LVESD(39.45±3.85)、LVEF(52.54±3.41),P<0.05。研究组PT(21.21±1.25)、TT(26.47±1.54)、Fbg(3.04±0.35)、aPTT(43.25±1.29)优于对照组PT(20.08±1.08)、TT(25.34±1.39)、Fbg(3.29±0.27)、aPTT(41.38±1.17),P<0.05。研究组PLT(125.62±40.36)、血小板聚集(37.86±5.42)低于对照组PLT(242.32±35.95)、血小板聚集(50.36±4.95),P<0.05。结论:以替格瑞洛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减少并发症,改善凝血功能,提高心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心肌梗死;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心功能;凝血指标;应用价值

正文


    心脏疾病可结合其发病状态,分为先天性疾病以及非先天性疾病。目前,临床接诊心脏疾病患者多为非先天疾病,如冠心病粥样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1]。其中冠状动脉受到缺氧等情况影响,导致心肌梗死发生,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据不完整统计,我国临床上心肌梗死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人类致死率较高的十大疾病之一,并受到公共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随临床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导致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因素较多,如酗酒、暴饮暴食、情绪失控,易怒等均能导致疾病的发生[3]。患者发生该病症后,多伴水肿、胸痛、心悸等表现,临床上主要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为主,能够有效防止疾病恶化,缩短疾病治疗周期,提高预后效果[4]。常见治疗药物以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药物为主。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药物,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5]。替格瑞洛是选择性、直接作用于血小板的口服抗凝药,属于新型口服抗凝药。应用期间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血栓素A2(TXA2)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抗凝作用[6]。由此,本文选取我院100例患者参与分析,予以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具体内容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临床接诊10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意义,P>0.05,可以对比。详见表1,续表1。

1.2方法

对照组氯吡格雷术前取氯吡格雷(生产单位: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410;英文名称:Clopidogrel Hydrogen Sulphate Tablets;规格:300mg)使用方法与剂量:口服使用,300mg;阿司匹林(生产单位: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阿司匹林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013;英文名称: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规格:100mg)使用方法与剂量:口服使用,300mg。术后氯吡格雷每日一次,每次75mg。持续治疗12个月。

研究组替格瑞洛术前取替格瑞洛(生产单位: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替格瑞洛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33158;英文名称:Ticagrelor Tablets;规格:90mg)使用方法与剂量:口服使用,180mg;术后维持,每日两次,每次90mg。阿司匹林使用方式与上述一致。

1.3评价指标

1.3.1 心功能

使用心脏彩超记录患者LVEDD、LVESD、LVEF等指标。

1.3.2 凝血功能

    治疗前后,取患者少量血液指标使用凝固法检测PT、TT、Fbg、aPTT指标。

1.3.3 血小板指标

    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取少许空腹静脉血,检测PLT指标,使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

1.3.4 并发症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SPSS25.0分析,计数(%)表示,检测t,X2表示,统计资料(±s)表示,如果P>0.0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一般资料,P>0.05,见表1、续表1.

1 一般资料[n(%),±s]

组别

n

体重(kg)

病程时间(d)

性别(例)

最大值

最小值

均数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均数值

男性

女性

研究组

50

92

50

71.04±4.62

72

32

51.52±4.25

28

22

对照组

50

90

51

70.89±4.95

73

34

52.19±3.95

26

24

X2/t值

-

0.1566

0.8165

0.1610

P值

-

0.8758

0.4162

0.6882

续表1 一般资料[n(%),±s]

组别

n

年龄(岁)

血压指标(mmHg)

心率(次/min)

最大值

最小值

舒张压

收缩压

研究组

50

78

48

85.79±10.45

128.64±10.98

85.61±10.67

对照组

50

76

50

86.46±11.16

129.41±11.85

86.17±11.42

X2/t值

-

0.1683

0.3098

0.3370

0.2533

P值

-

0.6816

0.7573

0.7368

0.8005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

    研究组心功能更好,P<0.05,见表2.

2 心功能[±s]

组别

n

心功能

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mm)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mm)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0

63.87±3.22

45.98±3.38

50.72±3.78

35.86±3.29

41.58±5.54

57.65±2.95

对照组

50

63.76±4.19

50.32±4.29

50.62±3.92

39.45±3.85

42.76±5.49

52.54±3.41

t值

-

0.1471

5.6189

0.1298

5.0126

1.0697

8.0136

P值

-

0.8833

0.0000

0.8970

0.0000

0.2873

0.0000

2.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对比

    研究组凝血功能更好,P<0.05,见表3.

3 凝血功能[±s]

组别

n

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

(PT,s)

凝血酶时间

(TT,s)

血浆纤维蛋白原

(Fbg,g/L)

凝血活酶时间

(aPTT,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0

12.25±1.54

21.21±1.25

17.45±2.45

26.47±1.54

3.54±0.85

3.04±0.35

31.52±2.88

43.25±1.29

对照组

50

12.75±1.86

20.08±1.08

17.35±2.19

25.34±1.39

3.69±0.75

3.29±0.27

31.29±2.68

41.38±1.17

t值

-

1.4641

4.8369

0.2151

3.8516

0.9356

3.9991

0.4134

7.5925

P值

-

0.1464

0.0000

0.8301

0.0002

0.3517

0.0001

0.6802

0.0000

2.4 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对比

    研究组相关指标更低,P<0.05,见表4.

4 血小板指标[±s]

组别

n

血小板计数(PLT,×109L)

血小板聚集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0

362.54±50.78

125.62±40.36

71.22±4.25

37.86±5.42

对照组

50

371.56±50.95

242.32±35.95

72.06±4.58

50.36±4.95

t值

-

0.8866

15.2674

0.9506

12.0416

P值

-

0.3774

0.0000

0.3441

0.0000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少,P<0.05,见表5.

5 并发症[n(%)]

组别

n

并发症

总发生率

心绞痛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研究组

50

0

1

1

4.00

对照组

50

3

4

3

20.00

X2

-

-

-

-

6.0606

P值

-

-

-

-

0.0138

3 讨论

心血管系统多由神经、血管、心脏、血液等组织组成的循环系统,当该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时,均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类病症具有起病急、病症重、进展速度快等特点,如临床救治不及时,随疾病自行恶化,极易导致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影响日常生活质量[7]。由于心血管类疾病治疗难度较大,且病症反复性强,并发症多等,导致临床治疗困难增加。而心肌梗死病症多由患者脏器持续缺氧导致,患者早期症状以胸痛、胸闷等表现为主,患者出现此类疾病后,需要及早进行就医,保障生命安全[8]。目前,临床上致力探究高效、安全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预后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当患者心血管损伤或内皮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形成血栓,以帮助修复损伤。氯吡格雷的作用就是阻止这一过程,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预防中风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9]。此外,氯吡格雷还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风险,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0]。但氯吡格雷无法完全消除血栓形成风险,因此在使用氯吡格雷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其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1]。而替格瑞洛能够直接抑制血小板聚集,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抗凝作用。本次研究,研究组LVEDD(45.98±3.38)、LVESD(35.86±3.29)、LVEF(57.65±2.95)优于对照组LVEDD(50.32±4.29)、LVESD(39.45±3.85)、LVEF(52.54±3.41),P<0.05。研究组PT(21.21±1.25)、TT(26.47±1.54)、Fbg(3.04±0.35)、aPTT(43.25±1.29)优于对照组PT(20.08±1.08)、TT(25.34±1.39)、Fbg(3.29±0.27)、aPTT(41.38±1.17),P<0.05。分析原因,替格瑞洛相比较氯吡格雷治疗药物,临床应用期间,无需监测抗凝活性,可在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进展期间,进行快速给药,安全性高,同时能够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降低血栓风险,预后效果极高[12]。本次研究研究组PLT(125.62±40.36)、血小板聚集(37.86±5.42)低于对照组PLT(242.32±35.95)、血小板聚集(50.36±4.95,P<0.05。上述研究与陈冬冬,马素香,张丽娜[13]等学者,致力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文章中部分论点近似,文中表示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以替格瑞洛治疗安全性高于氯吡格雷,P<0.05。

    由上总结:替格瑞洛治疗心肌梗死效果优异,能减少并发症,改善心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吴飞雪.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别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35):31-33.

[2]钟灵利,胡锦华,容欢余.替格瑞洛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3):44-46+53.

[3]庞停,强泽蕊,汪虎.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STEMI患者疗效观察[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14(11):1887-1890.

[4]陈勋源,余新.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2,35(05):1082-1085.

[5]高曼,白文楼,成思瑶等.院前负荷量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转运PCI的急性STEMI患者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3):2689-2692.

[6]周锐,赵飞飞,钱阳等.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东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较: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1,42(06):560-565.

[7]李学明,李宇明,李波.尼可地尔分别联合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05):735-737.

[8]李国松,危之萍,郭奕利.替格瑞洛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微循环、心功能、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2,26(03):612-616.

[9]陈黄君,薛晓波.替格瑞洛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2,22(01):81-82+86.

[10]朱庆博.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别联合尼可地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03):83-85.

[11]李朋,徐建辉,胡威.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01):76-79.

[12]闫岩,刘文博,郭成龙等.T2DM合并AMI患者血糖水平与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1,30(06):690-694.

[13]陈冬冬,马素香,张丽娜.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35):37-39+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