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摘要
关键词
妇科门诊;手术病人;心理反应;针对性心理护理
正文
随着当下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自我保护、健康意识也均在逐年提升,心理情绪同疾病、健康的关系也被得到了重视[1]。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可见明显的焦虑与恐惧、抑郁等情绪,不良心理状态不仅可能影响病人的手术配合度和康复过程,还可能直接对手术效果和整体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在手术过程中,过度紧张的病人可能难以保持身体稳定,影响手术操作的准确性。不良心理还可能影响病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增加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对于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医护人员应重视病人的心理状况,积极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帮助病人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手术配合度和康复效果[2]。同时,病人自身也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促进手术疗效的提高。本文主要研讨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选取2023年03月-2024年03月期间所接纳治疗的门诊妇科手术病人200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3年03月-2024年03月期间所接纳治疗的门诊妇科手术病人200例。将所有门诊妇科手术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年龄(42.56±4.21)岁)以及观察组100例(年龄(43.12±3.21)岁)。两组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均对本次研究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对此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妇科疾病类型,参与研究门诊妇科手术病人一般资料完善,一旦开始研究非特殊情况不能退出,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精神状态良好,智力无异常,相关量表、问卷调查能顺利配合完成。
排除标准:除妇科病外,合并其他类型疾病,需联合治疗者,伴有其他严重生理疾病、心理疾病以及脏器功能疾病,需行手术治疗门诊妇科手术病人,伴其他血液型、传染性疾病,需隔离治疗者,小于18岁的未成年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方法
1.3.1对照组
门诊妇科手术病人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对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实行常规健康教育、检查指导、观察其病情以及用药指导等相关内容。
1.3.2观察组
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对门诊妇科手术病人不良情绪发生状况进行评估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1)注重提高参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形象,着装得体,态度友善,用正确的语言,面带微笑。他们应该主动服务的意识,责任感。在工作过程中,要站在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角度看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为护理干预打好基础。护理人员要善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门诊妇科手术病人感到关怀。(2)高效完成基础护理,提高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信心。收集并记录门诊妇科手术病人临床数据,对门诊妇科手术病人进行全面评估,识别门诊妇科手术病人潜在危险因素,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症状和评估并发症的方法,密切监测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病情及各种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病情变化。注重宣传教育工作的落实成效,通过灵活的宣传教育工具,提高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对疾病、治疗等方面的认识,进而加强协作程度,对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积极的调节。(3)围手术期个体化心理护理。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刚来医院时,往往因担心疾病的预后而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应多安慰有这种情绪的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多列举治疗效果好的病例,强调积极主动的重要性。参与治疗和门诊妇科手术病人指导,从好的角度看问题,展望美好的未来,建立信任来对抗痛苦。帮助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在术前做好适当的身心准备,分析影响门诊妇科手术病人情绪波动的原因,识别与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存在的非理性情绪,学习适当的自我训练方法,指导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在再次感受到情绪起伏时主动适应。帮助门诊妇科手术病人解决需求,耐心倾听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表达和要求,教导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如何自我调节应对紧张和焦虑,学习放松和深呼吸技巧,有利于在手术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与医生合作,高效完成手术,尽量减少声音对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干扰。(4)疼痛护理的全过程,就是准确评估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疼痛程度,根据疼痛程度进行干预,利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将其从疼痛中移开,更加关注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面部表情。对门诊妇科手术病人进行鼓励和安慰,指导门诊妇科手术病人术后如何缓解疼痛,如改变体位、按摩、冷热敷等。
1.4观察指标
1.4.1对两组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不良情绪发生率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不良情绪发生状况主要包括:①焦躁心理:由于门诊妇科手术病人迫切希望得到尽快的诊断和治疗,自我认为病情具有着复杂性,因此出现诸如易激动、坐立不安等状况,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注以及相关安抚。②消极自卑心理:消极自卑心理主要以较为年轻门诊妇科手术病人为主,且同其自身的社会角色存在一定联系。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由于病情的影响、经济压力、心理压力等而导致该病的出现,从而让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在检查过程中或是治疗过程中对于医护人员的神态、行为、言语、表情敏感程度较高,出现盲目对疾病猜疑、易怒等现象。③紧张羞愧、抑郁心理:这部分心理状况的出现同社会道德具有联系,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由于害怕遇到熟人或是亲朋好友的耻笑而出现,此外部分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由于多方面因素而不得不终止妊娠时,对自身状况的担忧也会导致其精神紧张。④惊慌心理:多以急诊病人较为常见,由于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病情发作较急且病情发展较快,从而导致其心理准备不足而出现惊慌、无助等心理情绪。计算式: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2分别运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展开评估和分析,这些指标的表达为焦虑自评量表[3](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4](self-ratingdepressivescale;SDS),这些指标的得分越低,说明病人的心理状态越好。<5分:正常范围5—10分:轻度焦虑11—15分:中度焦虑15分以上:重度焦虑如自测分数在10分及以上。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69为中至重度;0.7以上为重度抑郁。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独立完成,操作计算机处理,向系统“SPSS29.0系统”输入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χ2”进行统计与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t”进行;软件自动得出结果,“p<0.05”: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两组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焦躁、消极自卑、紧张羞愧、抑郁、惊慌不良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不良情绪发生率[n,(%)]
组别 | 例数 | 焦躁(例) | 消极自卑(例) | 紧张羞愧、抑郁(例) | 惊慌(例) |
观察组 | 100 | 75%(75) | 80%(80) | 81%(81) | 70%(70) |
对照组 | 100 | 89%(89) | 91%(91) | 93%(93) | 82%(82) |
X² | - | 6.640 | 4.880 | 6.366 | 3.947 |
P | - | 0.010 | 0.027 | 0.012 | 0.047 |
2.2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
护理前,两组焦虑分值抑郁分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
组别/项目 | SAS | SD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15.38±2.25 | 6.04±1.53* | 13.69±2.12 | 5.82±1.29* |
对照组 | 15.77±2.97 | 9.15±2.44* | 13.57±2.44 | 8.62±2.18* |
t | 0.610 | 6.297 | 0.216 | 6.445 |
P | 0.544 | <0.001 | 0.829 | <0.001 |
注:SAS为焦虑自评量表、SDS为抑郁自评量表,同组护理前与护理后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饮食结构等内容的不断变化,妇科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升。而由于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发病部位多位于其生殖器,属于隐私部位,加之有些疾病带有性传播特点,因此极易导致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在入院检查和治疗时存在不同水平的消极心理。通过调查发现,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多以焦躁、消极自卑、紧张羞愧、抑郁、惊慌等不良情绪较为常见[5]。不良心理护理除了影响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治疗、配合依从性之外也会造成其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临床认为,对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尊重,强化其心理干预措施具有着积极意义[6]。
针对性心理护理是一种针对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行介入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来缓解并改善个体的心理状况,以达到个人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升。针对性心理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健康服务方式。其强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长期跟踪、干预和管理,旨在避免心理问题的发展和心理疾病的加重。在具体实践中,针对性心理护理的实施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通过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认知,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针对性心理护理还可以改善病人的情感稳定性,降低情绪冲动,进一步促进病人的康复[7]。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焦躁、消极自卑、紧张羞愧、抑郁、惊慌不良情绪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数值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评估心理并实行护理措施之后,观察组焦躁、消极自卑、紧张羞愧、抑郁、惊慌不良情绪发生率、焦虑分值及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消除妇科门诊的消极心理[8]。
综上所述,妇科门诊多以焦躁、消极自卑、紧张羞愧、抑郁、惊慌等不良情绪常见,护理人员应当依据不同门诊妇科手术病人来实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病人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沈景亮.心理护理用于妇科门诊计划生育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1):3049-3051.
[2]吴丹,王莉,李一楠,等.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门诊计划生育手术中对门诊妇科手术病人负面情绪及医患纠纷的影响分析[J].健康女性,2021,1(7):172-173.
[3]雒钰花.认知和心理干预对妇科门诊手术门诊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及疼痛影响[J].饮食保健,2022,2(1):109-112.
[4]邹园枚,刘建修,龚玉芬.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术女性的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20,4(52):200-201.
[5]江婉笑,陈静玲,黎妙霞.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人工流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6):659-661.
[6]曾六萍,明丽.心理护理对改善子宫肌瘤门诊妇科手术病人负性情绪与满意度的作用[J].保健文汇,2023,24(4):221-224.
[7]赖淑梅,郭宽萍,吴丽雅,等.强化心理护理模式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36):317-318.
[8]欧阳小玲.无痛人流门诊妇科手术病人心身放松疗法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3):3620-3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