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中心血站开展互助献血有关情况调研的报告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傅健

四平市中心血站 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

目的:对四平市中心血站开展互助献血有关情况调研的报告进行探讨。方法:以血站2019年-2023年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总结互助献血有关数据,并分析不利因素与解决方法。结果:2019年-2023年互助献血比例在上升,自愿无偿献血比例在下降,全年同期的总采血人数也在下降,2021年互助献血人数最多,达到5888人时,自愿献血人数降至最低,达到4353人。同时,实施互助献血期间,团体献血也随之下降。2022年9月停止互助献血后,自愿献血和团体献血人数均有回升。结论:中心血站开展互助献血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效应,但影响互助献血因素较多,需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以提高互助献血效能


关键词

中心血站;互助献血;调研报告

正文

   

2020年初,新冠突然暴发,疫情爆发后献血人数急剧下降。通过一系列紧急献血措施,如预约献血、上门采血、颁发荣誉证书等,仍无法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为应对当时疫情造成的献血困难,市中心血站启动了互助献血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1]20228月,市卫健委派出工作组对中心血站互助献血工作情况进行研究,了解献血互助工作现状。组织8个城市卫生机构负责人、卫生部门负责人和血站负责人关于血液供应的会议,听取各单位关于中心血站献血问题的建议和各单位在献血互助工作中的一些实践,本月停止互助献血。本文主要四平市中心血站开展互助献血有关情况调研的报告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以血站2019-2023年献血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总采血15327人,2020年总采血16027人,2021年总采血14100人,2022年总采血11905人,2023年总采血16369人。

1.2方法

  总结四平市中心血站互助献血有关数据,并分析不利因素与解决方法。

2.结果

2.1报告总结

2019年总采血15327人,自愿献血10851人,占比70.80%;团体献血4476人,占比29.20%;互助献血0人,占比0.00%2020年总采血16027人,自愿献血6507人,占比40.60%;团体献血4069人,占比25.39%;互助献血5451人,占比34.01%2021年总采血14100人,自愿献血4353人,占比30.87%;团体献血3859人,占比27.37%;互助献血5888人,占比41.76%2022年总采血11905人,自愿献血4412人,占比37.06%;团体献血5093人,占比42.78%;互助献血2400人,占比20.16%2023年总采血16369人,自愿献血6603人,占比40.34%;团体献血9289人,占比56.75%;互助献血477人,占比2.91%。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互助献血比例在上升,自愿无偿献血比例在下降,全年同期的总采血人数也在下降,2021年互助献血人数最多,达到5888人时,自愿献血人数降至最低,达到4353人。同时,实施互助献血期间,团体献血也随之下降。20229月停止互助献血后,自愿献血和团体献血人数均有回升。





 


2.2不利因素

通过调研,明显感到互助献血只是权益之计,虽能短期起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血保障难的问题,且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①长期的互助献血不断影响献血精神。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在中心血站建立了一个联合供血模型。在此期间,如果患者需要血液,家人会联系亲属和朋友,到中心的血液采集点为特定患者献血。如果不献血,将无法得到血液资源。这种模式开始运作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无偿献血者继续拒绝献血,这引起了许多担忧和混乱。有人担心,如果家人在医院需要血液,但没有足够的献血间隔,可能会影响亲属的用血。同时,无偿献血者开始质疑自己所献的血液去向,为什么很多人献血,血站还是要求家属自己找人献血才能用血呢?一些经常献血的人在被要求献血时献血量超过数千甚至数万毫升,他们可能会感到不满,并亲自表示不再献血。

②血站和病人之间的矛盾增加了,血站和医院之间的误解可能会导致医生和病人之间关系紧张。有些患者病情严重,当他们需要输血时发现必须先献血,尤其是如果在找人献血后仍在花钱,患者会不高兴,而且不高兴的情绪可能会发泄在献血现场和工作人员身上,同时,由于医院也缺血的问题,医院不仅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和鼓励献血工作,而且面对患者的病情无法及时进行治疗陷入困境,导致患者、医院组织和血站中心之间的冲突发生。

③为了尽快使用血液,献血者很容易隐瞒自己的真实健康状况,这对他们的健康、血液质量和安全都是一种风险。这种问题经常发生在中心外采实际工作中。尽管工作人员可以谨慎对患者反复问询,但也有一些患者的家人为了可以尽快使用血液,隐瞒自己的实际健康状况,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献血。这种情况对血液采集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威胁到血液的安全。

④互助献血者开展献血积极动员只是一方面情绪,让献血者持久献血是很难的。随着献血政策法规的变化,献血从卖血变成了自愿献血。工作人员必须通过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进行储存,让志愿者并成为永久献血者。无论献血服务质量如何提高,互助献血都不可能永远留住献血者,因为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有血液资源可以使用。

⑤随着互助献血的全面实施,将面临缺血用的局面,这很容易导致献血牟利和血托血霸。实践中,患者面临特殊情况,如独居老年人、患者家庭成员较少、外地患者、需定期输血患者,难以相互帮助和献血。为了能够使用血液,这些群体无法自己献血,如果长期实施互助献血制度,很容易滋生非法侵权行为,如买卖血液和出售血液以牟利。

2.3针对措施

   ①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充分发挥县、区动员力量,进一步增强县、区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坚决防止出现献血工作是市里的事与县、区关系不大这一误区,切实落实县、区在献血工作中的职责,真正形成市县同责、市县共需、市县联动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强无偿献血。

②增加献血者的数量,坚持遵循“政府领导、部门沟通、人人负责”的原则,将献血志愿者的招募工作纳入县区政府、市直各部门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制定献血志愿者招募计划,让献血工作成为县、区政府的自觉行动,切实营造献血各级政府有责、全体献血者参与的良好氛围。

③严格规范献血。虽然互助献血是一项暂时措施,但可以有效缓解紧急情况下的需求,严格规范互助献血是重中之重。各级医疗机构和血站紧密合作,积极引导家属,积极响应家属关切,加强互助献血服务,提高互助献血工作质量。特别是对于孤寡老人、患者家庭成员较少的患者、现场患者、一些定期输血的患者,很难做出互助献血的特殊情况,医疗机构应主动咨询血站,帮助解决困难。

精准发展,从过去有献血经验的人中发展更多志愿者,为愿意献血的人提供正确的宣传思路。科学驱动,塑造献血行为,为没有献血经验的人提供心理咨询,鼓励他们迈出第一步。工作人员应针对自身状况良好的有兴趣个人,培养潜在的献血者,促进准确的献血流程、临床效果和预防措施等。做好献血工作,增加献血知识,发现和鼓励献血志愿者加入到行动中。

⑤提高员工素质,为了确保献血的安全和质量,有必要加强对献血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继续培训员工。在质量知识、质量管理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为了继续提高每位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进行模块化评估,每位员工必须意识到血液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记住自己在采血过程中的责任,积极参与质量控制过程,确保质量知识贯穿工作始终。诚实地致力于在最佳状态下工作,确保工作的最佳效率和质量,并基本上确保血液质量。

   ⑥奖励制度,献血奖励是刺激献血最常见的行动。通过向捐赠者提供实物奖励,如礼物、折扣券或现金,更多的人可以有兴趣参与捐赠活动。这种捐赠可以通过献血者的数量或类型等因素来确定或划分,还可以通过让献血者享受免费体检等特殊权利促进工作开展。同时,对献血者的认可是一个重要的促进献血动机。可通过向参与献血的人颁发荣誉证书或荣誉称号形式,不仅增加了献血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也鼓励其他人参与献血。此外,献血者还可以获得福利或其他特殊权利,如购买优惠门票、免费收据等。

⑦提高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献血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跟踪、管理和使用,确保献血过程的有效整合,促进献血服务的不断改进,将增强献血站的服务能力,对维护和维护献血者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建立覆盖志愿献血者的服务平台。以献血者注册为例,平台上线后,献血者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活动相关信息。来自参与活动的任何通道的响应都可以连接到献血者登记数据中。以献血者检测结果为例,如果志愿者在完成微信服务后决定查看献血者检测的结果,系统将不会在献血后通过短信发送检测结果;如果在主动工作人员通知献血者检测结果之前,献血者被要求对献血后血液检测结果提出质疑,系统将自动标记主动献血者的请求,并在工作人员提供反馈服务时立即提供。

3.讨论

互助献血是法律和相关献血规则认可的自愿献血形式之一[2]。互助献血比献血志愿者更有针对性和针对性,因为个人和团体通常在献血者与其亲属、朋友、朋友和邻居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这种类型的献血者通常被认为是紧急献血者[3]。在严重的无偿献血者缺乏的情况下,献血有助于快速转移献血者,从而减少献血者缺乏。互助献血通常在献血低谷季节和紧急缺血性情况下使用它通常会影响献血者的积极精神,尤其是那些长期献血的人[4]。尽管血液供应存在一些弱点和潜在风险,但它主要是无偿血液供应的一类。医院和血站必须充分了解互助献血程序的主要检查点,以降低潜在的献血风险[5]。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加强促进自愿献血,开发血液来源。当自愿和无偿献血能够为血站中心提供足够的血液时,自然献血中的互助献血将从历史舞台上消失[6]

本研究主要对  四平市中心血站开展互助献血有关情况调研的报告进行分析,发现2019-2023年互助献血比例在上升,自愿无偿献血比例在下降,全年同期的总采血人数也在下降,2021年互助献血人数最多,达到5888人时,自愿献血人数降至最低,达到4353人。实施互助献血期间,团体献血也随之下降。20229月停止互助献血后,自愿献血和团体献血人数均有回升。通过五年计划实施发现互助献血效果不持久,特别是在新冠暴发期间,献血者的数量减少,重症患者的数量增加,导致血液短缺[7]。为改善血液库存不足这一现象,血站中心制定出针对性对策,从宣传力度、内部员工素质与服务技能、献血奖励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开展措施,以此提高献血率,缓解血库压力[9]

综上所述,四平市中心血站开展互助献血现已暂停开展,通过对开展期间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影响互助献血的不利因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制定相关改进措施,后期在工作开展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落实,以此提高血液库存量,为人民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凤丽.120例无偿献血的采血不足量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6):0041-0043..

[2] 周伟敏,张天弼,霍宝锋,等.新冠肺炎疫情对韶关市无偿献血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青岛医药卫生,2023,55(3):228-231..

[3] 姚琳,曾少红,李彬,等.新形势下南宁中心血站开展互助献血工作的现状和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2):1547-1548.

[4] 肖艳,贺英,王蕊,等.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献血中心停止互助献血后血液采集量的变化及感染性指标检测阳性情况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5):738-740756.

[5] 祝丽双,程宁,陆敏,等.互助献血者与无偿献血者艾滋、梅毒检测阳性率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3):252-252.

[6] 刘建峰,黄丹,路洁颖,等.北京市大兴区互助献血情况分析及血液管理策略[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2):1857-1860.

[7] 梁明月,骆宏,黄伯泉,等.“取消互相献血”政策对血小板供应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22):20-22.

[8] 王莉娟,张天弼,霍宝锋,等.献血者发生流失的影响因素及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2):177-179.

[9] 邓越.我国无偿献血政策评析[J].管理观察,2020,0(13):106-1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