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为声,唱而动情——微探创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王春明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中心小学 223800

摘要

音乐合唱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特别是学生那纯真洁净的声音最具影响力和感染力,因为它能触及人们内心最柔弱的地方去拨动每个人的心弦。因此教师必须将传统的音乐合唱教学进行创新。而且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小学的音乐课堂也需要进行创新,对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将培养重心倾向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为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增添几分趣味。在课上,让学生了解相关曲目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在课下,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优势所在因材施教,为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青春童声的合唱在音乐的律动下更加彰显出属于他们的朝气和活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合作能力。

正文


前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创新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合唱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常识,在他们平时的团队合作中提高个人的合作演唱能力。在合唱教学的影响下能引导学生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增强自信心,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追求学生成绩的高低,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相较于其他非文化学科的教学,音乐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科目,而且音乐是有历史画卷上灿烂的一笔,它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在学生倍感压力时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中曾提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让学生在合唱中体会快乐,尽早的积累与他人合作歌唱的经验。而在《礼记.乐记》中曾记载“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音乐的根源在于人心对于外界事物的感受,而“歌唱”的方式来抒发情感无疑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那么“合唱”则能使音乐直击心灵,给予听者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从素质教育和小学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合唱教学的手段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力量,从而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团队的训练。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的地位无法撼动,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竞争背景下,音乐的合唱教学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班级合唱效果也不明显。为了更好地推广小学合唱教学,就必须对当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小学音乐合唱现状分析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传统的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总是与学习成绩相联系,因而多数教师只注重于合唱理论知识的教学,反而忘记了音乐合唱是一需要勤加训练的,更何况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所谓的音律曲调等知识点。久而久之,原本应该愉悦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对音乐最初的那份热爱。而且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模板套用”只注重自身经验的运用,将各种影响课堂效率的客观因素抛之脑后,从而导致课堂模式缺乏创新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合唱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改变当下音乐合唱的现状,教师必须敢于创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容;将音乐的背景故事融入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音乐合唱创新的意义

1.提高学生合唱的水平

小学音乐合唱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通过拓展教学途径、优化传统教学方式,将新颖的教学方法贯穿在学生平时的合唱训练之中,并需要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相关情况。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合唱亦是如此,组成合唱团的每位同学的音乐水平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那些音乐基础稍差的同学分往往决定整个合唱团的水平。因此在创新型的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相关情况去进行指导。在这种举措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根据教师的专项指导去训练提升自己。当“最短的木板”得到提升,那合唱团的整体水平也会得到质的飞跃。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音乐合唱教学的创新型课堂所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源泉。传统的合唱模式只注重学生技巧的使用与配合的统一性,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受,从而消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为了改变现状教师可以“对症下药”通过扩充传统合唱教学的知识面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互动,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所蕴含的魅力。音乐合唱教学的创新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音乐合唱过程中更加投入。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众所周知,音乐的合唱表演的开展涉及学生演唱技能、情感流露和团队配合等方面的内容,它对学生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因为合唱本身就是一种属于合唱团中每位学生的表演时刻,它对于团队演唱的协调统一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和声、音色的协调统一需要每一位参与合唱的学生共同来完成,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合唱属于一种团队合作活动。因此在创新型的音乐合唱中,教师激发了学生在音乐情感上的共鸣,这会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对于团队的贡献,从而形成强烈的团队荣辱感。在平时训练时就会出现以下场面,自己有短板时会主动寻求其他学生的帮助;当他人有困难时,自己也会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久而久之,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越发强大。对音乐合唱的创新实现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统一,让他们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训练中团队的配合也会逐渐默契,同时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探索合唱有效途径的策略

1.注重学生合唱训练

荀子曾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是在平时文化科目的学习还是音乐合唱的训练,都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和学生坚持不懈的练习。传统音乐合唱训练往往只重视音乐技巧的学习,从而将训练的时间大大压缩,这就导致学生自身的音乐水平较高,但是在合唱的训练或比赛中却显得捉襟见肘。学生的合唱训练不仅是对技巧的练习,还有助于团队的磨合,只有让学生放下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让他们更加注重团队配合,那么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将显著提高。所以为了更好的创新合唱教学,教师必须将自己的关注点转移到学生日常的合唱训练之中,确保每位学生能在平时的训练中逐渐融入团队。在训练过程中,合唱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合唱中讲究的是学生之间配合的整齐性,因为在合唱的训练中要求学生的配合要做到“起得整齐,收得干净”,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进行合唱训练的意义所在,让他们了解合唱教学的优势,从中收获乐趣、收获知识、收获美好。

例如,在《共产儿童团歌》的学习是需要学生们之间的互相配合去共同完成这个章节的任务,因为合唱团队中不同的学生需要演唱不同的曲段,有些曲段还需要大家一起合唱,比如,第一次循环的前半部分需要学生合唱,后半部分需要另一部分学生合唱,而第二次循环则需要部分学生进行和声,这是非常考验学生日常训练的功底以及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的。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注重平时训练,让大家在训练中互相磨合,然后根据他们平时的训练效果去给予适当的指导。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同样适用于学生的合唱教学。只有学生在平时多加训练,久而久之团队合唱配合技巧就会炉火纯青。

2.介绍作品背景激发学生情感

音乐的学习是需要学生了解相关作品的背景去体验作者的写作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将音乐与其文化背景相结合。毕竟现在小学课本上的一些音乐曲目很多都是由优秀的文化作品改编而来。如果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认真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那份情感,并能跟随乐曲的旋律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那音乐合唱教学如虎添翼。教师对音乐背景的解读是一件可以打开学生学习思维,提高音乐底蕴的教学方式。当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学生就能情感上达成统一,那么他们在日常的合唱训练中就能学到更多的技巧,更好地去培养团队的合作意识。相较于传统的合唱教学,创新性的合唱教学能引导学生去寻找那份隐藏在歌词中的宝藏,让他们在合唱训练中更能融入自己的情感。

例如,小学音乐课本中由红色精神改编的曲目《亲亲红领巾》,当代诗歌灵感启发的乐曲《蓝天白云》等等。这些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各不相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含情委婉。教师在讲解《亲亲红领巾》时,可以向学生普及红领巾的由来,让学生感受到红领巾中的那份传承,让他们明白少先队员的职责所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光荣感。学生在了解到这些故事背景后,在后续的合唱训练中更容易使自己内心的那份深情流露,那么他们的声音将直击聆听者的心灵,让听者身临情景去感受红领巾的意义所在。另如在《蓝天白云》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讲解作者作词谱曲时的背景以及他想要表达的情感,逐渐将学生引入到那作者所描绘的“蓝天白云”中,这也许就是学生合唱所需要达到的境界。总之,在合唱教学前让学生了解音乐曲目的背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训练效果。

     3.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

陶行知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这与音乐合唱的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毕竟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曲目的学习和演唱能力是由差异的,为了更好地推动合唱教学的创新,就需要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有助于自己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就当下的合唱教学来说,学生音乐功底的参差不齐是许多小学音乐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它如一座大山挡住了团队前进的道路,而作为引路人的教师必须挺身而出去做那位“山不移,志不息”的愚公。针对目前音乐教学的情况,教师需要在学生平时的训练中关注每位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然后根据他们具体情况进行相对应的专项练习。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为学生安排合唱任务的方式都是以他们的站位为依据,但是由于不同学生所擅长的技巧不同,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又不适合自己,因此在合唱过程中就会漏洞百出。       

例如,在《七子之歌》的合唱训练时,教师可以将风格和合唱能力差距较小的学生分成一组,然后根据他们的特长与优势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来进行合唱指导。因为七子之歌的不同段落的唱法和情感是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行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配。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提高不同学生群体的配合程度,从而为以后的大合唱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有利于教师合唱计划的制定与开展。

综上所述,音乐的合唱能够直击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带给听众身临情景的体验,而音乐的教育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传递的过程。当下小学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传统的音乐合唱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合唱训练,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背景让他们在感情上完成共鸣,最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优缺点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李娜.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40):36

[2]王雪,王磊.浅析提高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民族乐,2021(02):101-103.

[3]严婷.小学音乐教学案例探究———以小青蛙找家为例[J].考试周刊,2018,(91):1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