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风格理论指导下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施艳芳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中心小学 223800

摘要

新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教育工作的脚步,同时获得了明显的成果,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背景中,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必定要做出教学调整。整个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所以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特别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数学领域的长期发展。学习风格理论强调每个人身上存在的各方面的差异性,因此学习风格各不相同,而在数学的教育变革工作中,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被推出。本篇文章就对小学阶段数学中的差异化教学展开探索。


关键词

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新课程改革浪潮席卷全国,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越来越能认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智力水平不同,其接受知识的能力,思维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这意味着实施差异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式,灵活设计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小学数学教育真正面向所有的学生也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差异化教学的价值

(一)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落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中心,在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时以自己的经验、性格教学风格为主使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尽管教师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小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这样导致教师只会单方面地传授知识,不会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1]。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很弱,再加上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这样对数学的兴趣就愈发低下。但在差异化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感受为主,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科学教学方案,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得以落实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数学教学课堂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目前小学生数学成绩差、不喜欢数学甚至排斥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小学生才会更加的有动力进行数学学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容易。但若是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低下或是从心理排斥数学学习,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像“牛不喝水硬按头”教师的教学是强迫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带有强迫性的。但差异化教学形式会让学生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地会发现数学学习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困难,慢慢地就会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到时候教师想要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就会容易很多。

二、学习风格理论指导下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

)了解学生学情,教学目标差异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分散,而且每个班级的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理解能力与解题能力都较为不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使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且班级内部同学们也是有差异的,教师更不能用同一种教学目标去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教师要基于学段特征、班级学情惊醒差异化教学,在这里差异化教学不是为了消除学生的差异,也不是将学生的差异放大,而是要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发展自身的个性,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发展[2]。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内容时,教师会发现很多的学生对于时、分、秒的转换是有问题的,而且同学们十分依赖电子手表,对于日常有刻度的手表还不能快速准确的指认。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缘故,很早就接触到了手表,所以该部分学生指认时间既快速又准确,但是有些学生很有可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种有刻度的时钟或手表,在换算和指认上极容易弄混淆,因此教师在本节课快要结束之前,通过一些互动活动,观察班级对“时间”的掌握程度,再依次设计对应的作业,第二天按照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将学生的教学目标再予以调整,根据学生的学情,实时更新班级教育目标,使学在较为轻松与自在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而不是将数学作为一门难度十分的学科苦啃它。

)推动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

差异化教学不能造成学生之间出现更大的差异,而是要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除了教师在教学上的具体操作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来达到这一目的,在合作中实现先进带动后进。而且,那些当前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并非没有优点,他们在合作中出现的某些想法或做法,可能会对其他同学起到启发作用,进而实现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这能够促成大家的相互理解,保持班级氛围的和谐,让所有人都明白当前的分层并不代表对每个人最终的判断,不代表教师在区别对待他们。以上文提到的“时、分、秒”的教学为例。如果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更高的效率下完成对钟表的认识,对时间有基本的掌握,那么在课堂的后续时间里,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让每个小组针对某个情境,比如校运动会或其他场合来制定一份时间计划。在这样的计划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提出有效的意见,比如某项活动没有被考虑进去,或者设计的时间过长等,从而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提振他们的学习信心,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改善同学关系。

)设计差异化的作业内容,让每个学生得以提高

小学生的学习意识比中学的学生要浅薄,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差异化教学的落实需要在教学工作的各个阶段融入,除了基本的授课阶段以外,课后的作业模块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别,在课后的训练上老师就可以选择难易不等的任务就行分配,对于学习接受能力和思维转化比较快的学生就可以适当的提高教学的难度,相对一些学习一般的就可以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巩固,再差一些的学生就可以着手基础知识的加强[3]。比如,在教学“分数除法”这一节的内容之后,在布置课后作业之前老师可以通过几道分数除法题大致考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在为其制定差异化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现有的能力基础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得以提升。例如,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尝试将分数乘除法混合算式进行解答,再或者可以做一些分数除法的应用题型;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按正常练习册进行即可;在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做一些数字简单的除法训练。用这种难易不等的作业模式,能够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作业任务,提高学生的个人数学学习技能,同时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积极鼓励和帮助,建立差异化评价体系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只采用一种方式,或是对掌握程度好的同学格外重视,基础不好的同学缺乏耐心,而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之后进行分类指导,对学习效率较高,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可以适当鼓励他们拓展探索,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以把知识点拆分,将复杂的问题一点点地剖析成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引导学习程度好的同学主动帮助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从而形成班级内良好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出差异化的评价,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评价,教师要注意看到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使用灵活准确的评价方式和语言,使学生得到正向的积极的鼓励,要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菜市场白菜2元一颗,胡萝卜5元一根,牛奶30元一箱,小红要买两箱牛奶和两根胡萝卜需要多少钱?买5颗白菜3根胡萝卜需要多少钱?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差异化的指导,对能够快速算出结果的学生设置更复杂的问题,对于简单乘法掌握不够的学生可以将题目剖析后分步计算演示,同时还可以分层次开展小组讨论,比如针对两位数乘法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可以给出小红有50元,她要买三样,可以怎么买?对于基础薄弱的组则可以出小红买这三种东西各两个需要多少钱?通过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培养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个人情况和个性特点,调整教学目标、措施、评价等,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指导,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学习权利,让他们在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解锁更多学习技能,整体优化教学效果,发挥差异化教学的优势和价值,打开小学数学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黄莉.小学数学教育中差异化教学的对策研究[J].读写算,2021(34):163-164.

[2]许珍.小学数学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策略[J].读写算,2021(09):65-66.

[3]狄海平.谈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的有效应用[J].智力,2020(16):128-1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