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规划设计研究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齐晓

河北大成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11

摘要

时代的进步加强了绿色环保注意力,环保逐渐深入人们生活,成为焦点话题。规划设计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前提,直接决定后续施工的完善性。目前,我国非常重视环保问题,而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建筑规划设计应遵循绿色环保理念,与生态学密切结合,确保建筑规划设计的人文性,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绿色环保理念;建筑规划设计;措施

正文

1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规划设计原则

1.1人本性原则

在绿色生态城市规划当中,规划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必须为人。生态城市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城市规划中,需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环境艺术设计也要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所有的设计内容都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满足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具体需求。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在人本性原则下,环境艺术设计要立足于缓和、解决这些冲突。如景观设计可以从绿色生态角度来思考,将人工景观内容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这样既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环境方面的要求,也能够体现生态特征,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1.2整体性原则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规划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考虑,这也要求环境艺术设计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特点。环境是城市的基础,在城市生态规划中,一般要从城市整体布局、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层面来把握城市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应当遵从的要求。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增添艺术要素满足城市美观方面的需求时,艺术设计内容应当作为城市布局中的构成,起到点缀、补充和完善等作用。环境艺术设计内容在生态城市规划方面,需要注重对整个城市功能和价值的支持,城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可以基于艺术设计加强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可以使城市处于一个有序、规律和协调的状态之下。

1.3地域性原则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考虑地域性原则,地域因素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进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时,也要从地域性方面来分析设计对象和设计方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很多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十分突出,在进行生态环境设计时就要力求保持这些特征,而不是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时,对原有地域风貌进行破坏和较大改变。一个城市环境条件的构成要素必然包括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城市环境在人类活动和生活方面,也会包括经济、文化等要素。基于地域性的环境艺术设计原则,将地域特征体现在设计中,不拘泥于固有的艺术内容,充分融合不同的环境要素,使城市呈现出新的环境特点,容纳生态城市中人与环境和谐共赢的各种需求,消除地域因素中的消极方面,激发其中的积极方面。

1.4生态性原则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绿色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和手段,生态性原则是十分核心的。生态性原则体现了人类在对城市环境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对生态价值的保持和维护。在绿色生态城市规划中,人们对于自然资源和条件应当进行全面的分析,将自然资源作为环境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通过生态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为城市进步提供重要的驱动力。同时,利用环境艺术设计打造一个资源循环系统,使城市在绿色生态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循环,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污染,避免资源浪费。

1.5艺术性原则

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性原则的运用能够提高城市环境的美观性。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增添城市风景,增加生态城市情趣,提升城市品质。环境艺术设计方法不断成熟,尤其是各种技术、工艺的进步,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更加符合绿色生态城市规划的宗旨和目标。环境艺术设计通过绿色材料、先进施工技术等,可以减少对城市生态的不良影响,同时形成更好的环境艺术效果,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2我国的建筑规划设计现状

目前从我国的建筑规划设计来看仍然还存在一些设计问题和不利现象,进一步阻碍了我国建筑规划设计的有效开展和实施。首先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主要依靠设计前辈的经验积累,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案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发展。在进行实际的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如果建筑师一味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不采用新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规划设计会进一步造成建筑物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建筑规划设计师要与时俱进,对设计方案和方法等进行有效的创新,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作出设计改变,进一步保证建筑规划设计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能够得到认可和保留。其次,一些建筑师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建筑物的各项作用,在设计过程中不注重对建筑物的风格匹配,同时不注重建筑设计的节能性能和环保性能等,使得设计出来的建筑物能源消耗较大,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环保要求的。再次,我国的建筑规划设计环节缺乏规范性和一致性,在进行实际设计过程中不注重对设计过程的要求,进一步阻碍了设计工作的开展。最后,一些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味采取别人的意见和设计方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实际情况和环境的考察,降低了建筑规划的有效性。因此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想使建筑规划设计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保证建筑规划的合理性,设计师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研究,加大对创新方案的应用,从中进一步推动建筑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为我国的建筑设计作出贡献,保证我国土地得到有效的利用。

3基于环保理念的建筑规划设计要点

3.1科学处理各要素间的关系

在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素是较多的,从设计人员的角度来说,应该要对住宅设计、周边环境存在的具体关系有清晰的认知。例如,对公共设施进行规划时,周边存在的生态要素是不可忽视的,将因地制宜原则予以有效落实,使得人文景观能够充分展现出来,生态景观具有的可观赏性也能够大幅提升。从广大居民的内在需要出发,确保住宅设计的类型、规模、格局呈现出多样性,尤其是要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使得人与自然能够真正保持协调关系。当然,人居环境、住宅建筑的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外来经验予以借鉴,并加以合理应用。设计方案、设计步骤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居住方面的需求能够真正得到满足,如此方可使得居住舒适性得到保证,满意度也会有大幅提高。

3.2坚持以人为本的小区规划

人居环境设计必须要加以重视,简单来说就是要保证生活环境更加的舒适,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必须要落实到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也要加以关注,规划过程中要将周边环境加以充分利用,使得建筑、自然能够真正保持和谐关系。在设计半公共空间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到贴近自然,运动器材、休闲座椅必须要设置到位,保证规划呈现出人文特征,同时要保证人车分流能够真正实现,如此方可使得小区生活具有的舒适性有明显的提升。在对小区进行规划设计时,人文基础是不可忽视的,切实完成好规划设计工作能够保证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而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最为关键的就是居民的满意度,也就是要保证质量、服务能够有明显的提升。如果以人为本这个原则没有落实到位的话,小区环境就难以得到居民的认同。所以要对住宅规划设计予以重点关注,确保生活环境更加的舒适,而且呈现出人性化特征,如此方可使得建筑业保持稳健发展。

3.3住宅内部居住环境设计

在对内部居住环境进行设计时,住宅功能、空间布置等均是不可忽视的,要确保卧室、客厅、厨房以及卫生间的方位是最为合理的,除此以外,采光、通风、隔音等也不可忽视,如此方可保证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展开造型设计时应该要将人性化特征展现出来,例如,阳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的过渡,设计时应该要对这点予以重视,确保人和自然能够真正做到直接接触。现阶段,大家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而要实现保温目的,则要将围护结构的功能发挥出来,如此方可保证能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另外在进行规划设计时,空间功能也必须要合理划分,依据多样性需求来提供最为适合的住宅套型。不同人群的收入是存在差别的,生活模式也明显不同,住宅的设计、面积均要呈现出针对性,进而保证住宅具有的通用性能够真正实现。空间规划设计会对室内环境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有空间使用更为合理,方可保证居民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展开内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对功能需求加以关注,功能不同的房间必须要确保面积是最为合适的,经济性也要得到保证。房屋尺寸也要加以适当控制,重点是要保证室内空间分配比例是最为科学的。

3.4室外环境规划设计

在对室外环境进行设计时,要将居民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确保生活、交往以及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气候、人文等因素加以考虑,确保设计质量有大幅提升。选择的植被应该要符合地理气候,安全防护、便民服务、物业管理等系统均要配备到位,如此可以使得居民生活更为舒适。在进行户外环境设计时,活动场所是不可缺少的,并要将环境保护、节能减耗之类的措施加以充分应用,如此可以使得居民生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已有的水源环境也要予以利用,使其和景观能够相结合,如此方可使得建筑、自然相和谐,室外活动空间能够满足实际需要。住宅建筑的布局要合理,景观必须要丰富,而且要保证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布局除了要相对独立,同时要保证交往空间达到要求。若想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可对水文环境加以适当分散,确保住宅能够真正和水文环境相融合。人车分流也是必须要做到位的,确保车流与居住环境能够相隔离,道路外侧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在小区内部必须要确保步行道路系统是非常完善的,如此可以使得居民在出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且噪音污染也可得到有效控制。而对环境景观进行设计时应要确保流水、绿植之类的景观能够蕴含文化气息,而且绿化带应该合理设置,确保休闲、交流空间能够满足需要,而且各种植物应该展现出层次性、丰富性。

4基于环保理念下的建筑规划设计策略

4.1促进建筑环保规划设计规范化

我国建筑环保规划设计亟待规范化,这就需要健全绿色环保规划标准体系。在建筑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需前往施工现场勘察环境实际情况,并结合实际对制定好的规划方案加以论证。如果发现所制定的方案与建筑实际情况不符,也不满足绿色环保要求,就需加以改善。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建筑规划设计阶段的环保性,施工单位应重点关注环境评估,将环境评估工作落实到实处,了解真实环境情况,在此基础上展开规划设计。建筑规划设计应充分结合建筑物周围环境,尽量降低环境负面影响。比如,为了减轻噪声污染,摒弃传统施工设备,引入节能环保的新型机械设备。同时,应选择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

4.2提升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我国建筑行业推行绿色环保理念时间尚短,相关技术也比较缺乏,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大量借鉴国外技术,但非长久之计。环保技术是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我国生态环保意识提升,环保技术研发加快。当前我国建筑领域使用较广泛的环保技术主要有水循环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等。从整体上看,在已有环保技术的基础上研发更多的先进技术,以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建筑业整体水平,必须提高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在引进的基础上予以创新,使其满足我国建筑发展需求。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建筑业整体实力,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进步。

结束语: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规划设计是建筑开发的基础与前提,需在规划设计中融入环保手段,使环保性贯穿于建筑布局、建筑系统、建筑地点以及建筑门窗等设计。我国建筑规划设计还存在盲目应用环保技术的问题,为突破现状,应提高建筑环保规划设计的规范化,提升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确保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环保因素,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高明.绿色环保背景下的建筑规划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7(32):159-160.

[2]任悦鑫.浅谈绿色环保型建筑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83.

[3]齐建华.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规划设计分析[J].建筑知识,2017,37(12):83.

[4]许正佳,孙勇.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规划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6,42(35):24-25.

[5]漆志明.建筑规划设计中的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J].门窗,2016(08):158.

[6]林浩森.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规划设计探析[J].四川水泥,2015(08):127.

[7]洪水泉.建筑规划设计中的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J].江西建材,2014(15):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