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焕发活力 阅读拓展视野——谈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指导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潘敏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 江苏 宿迁 223911

摘要

小学阶段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比较强,同时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关键时期,然而小学课堂教学中阅读的内容比较有限,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外阅读拓展十分有必要。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把握进度,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引导。


关键词

阅读指导;小学语文;课外拓展

正文


引言:小学阶段,现有教材的阅读内容有限,相对于学生较强的阅读需求和强烈的好奇心而言难以满足,因此拓展阅读显得十分重要,占据必不可少的地位。课外阅读要想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保证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结合教学本身的特性,如综合性、整体性和开放性,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克服课堂教学的困难。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绝不是囿于课堂教学之内,而应成为课内课外互相配合、校内校外互相沟通的阅读体系,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制定有针对性计划并引导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读到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时会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仔细研究;然而读到不喜欢的读物时,就会如临大敌,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应发现这一现象,并针对这一特性采取措施,使其成为课外阅读的助益而不是挑战,利用学生的先天兴趣,往健康有益的方向引导,有目的有方法有意识地利用学生天然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来培养相应的知识与能力。

1. 引导学生阅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外读物

学生在阅读远离日常生活的文章时容易产生疏离感,往往觉得晦涩、难以理解,相反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读物,熟悉产生亲切,亲切产生兴趣,教师应选取引发学生共鸣的读物,让学生将阅读内容与已有经验相联系。从阅读中找到熟悉感,找到生活中相似的影子,这样的阅读更能够深入心灵,取得良好的效果。

2.引导学生阅读触动心灵的课外读物

能够触动心灵的阅读往往能够使人产生震撼感,从而给人更深的印象,取得更好的效果。小学生具有爱幻想的特点,科幻小说、童话等虚拟故事往往能够吸引其眼球。小学课外读物不必说明多么深刻、多么高深的理论,也不必根植于现实,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真实阅读水平和偏好,适当运用夸张、比喻的写作手法,从而吸引小学生的眼球,拨动小学生的心弦。

3.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读物

经典读物是经过时间的洗刷依然留存于世的,往往具有普世的价值和优点,比如情感真挚、格局宏伟、语言优美等,能够使小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经典读物往往让人容易接受,学生一般不会有排斥感,有助于通顺阅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落实阅读目标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要想引导学生完成阅读目标,必须先培养阅读兴趣。

1.因势利导

考虑到课外阅读对于课堂教学的辅助性功能,教师在指导时往往比较功利,这具体体现在要求学生必读什么书,设定学习任务或作业要求背诵摘抄名句、写作心得等等,使得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更像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丧失了课外阅读的乐趣。然而课外阅读是区别于课堂学习的,不应该是死板的,不应该被规矩框死,课外阅读不是课后作业,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学生最初开始课外阅读时不应给予太多干预,不管读什么,怎样读,都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主动培养阅读习惯的空间,当学生逐渐在阅读中成长领悟,拥有了阅读意识时,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推荐合适的书籍,并提出相应的读书要求,通过先放任后引导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也是给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点成长的空间。在引导时,教师应该发挥灯塔的作用,学生由于其年龄和阅历有限,书籍选择的视野也十分有限,对于书籍的审美也比较不成熟,一不小心就可能沉迷于空洞低俗的内容之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优秀的书目,保证趣味性和审美性兼有,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和阅读水平,引导学生阅读积极向上、健康的书籍。

2.适当开展读书活动

在课外阅读拓展指导活动中,需要刚柔并济,不能过于严苛、过于标准化,也不能不管不顾,任由学生自由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心性较为幼稚,倘若阅读起来不加以规范,也难以长成参天大树。因此,开展阅读主题班会、读书探讨大会、读书摘录分享会、换书活动、主题辩论竞赛等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也很有必要。这些活动能够渲染读书的氛围,使良好的阅读习惯蔚然成风,通过心得分享和阅读鉴赏还能够集思广益,加深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还能够间接激发读书动力,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开展读书活动,使读书成为一件值得分享的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转变学生对于读书的看法,有利于个人阅读能力的长足发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认真观察仔细研究,捕捉学生的兴趣和偏好,积极主动地进行引导,付出就会有回报,但也需要端正看法,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课堂教学手段,不能强求,而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3.不能泛滥无度的拓展

有些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这是不可取的,课外阅读指导更应该实事求是,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发挥。喧宾夺主的、漫无目的拓展都是不提倡的,当下课堂教育的一大错误、一大败笔就是拓展的不接地气。因此决不能做没有目的、盲目追求的阅读拓展。教师需要提前分析教学的目的并落实,把握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自我评析优点和不足之处,反复改善,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深耕文本,发掘亮点,妙用拓展阅读。有些课文语言浅显但意蕴深远,教师应发掘这些亮点,发现文本的价值,并传递给学生,此外再去选取恰当的课外文本作为学生补充阅读的资料,这才是课外阅读有效作用于课堂教学的方式,才不至于使课外阅读拓展流于形式课外阅读的目的性不在于多也不在于强制,教师的阅读指导应该综合多方面考虑有的放矢,可以是根据某篇课文观点进行辅助说明,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或者掌握一个知识;也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个问题或某个现象进行类比启发,让学生有所感悟。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育的目的也不断变化,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为了升学,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综合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除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效率方面下功夫以外,还需要注重课外教学空间的搭建,课外阅读拓展是十分重要的拓展教学空间的手段。小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具有基础作用,是个人思想、个人知识和个人能力的基石,它除了是一门教授知识的学科,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外,还教给学生立足于世的基础能力和道理,语文学科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语文教学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专门针对某一个群体,而是要为全体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贡献,语文教学应该从固有的学科教学中跳脱出来,不仅仅困在一个字音字形的教学,而是思想、价值观、创意、格局等的教育。要实现这些目的,仅靠课堂教学和有限的教科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高瞻远瞩,要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未来长足发展的影响,立足长远,有目的、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小学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前期,是一些重要知识、能力习惯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有效的阅读指导能够提供许多有效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有方法有意识地进行指导,立足于教学需要和学生本身,并在实际指导中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提升指导的效果。

结束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不是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课外书目,也不是只为小学课堂教学服务,而是结合学生兴趣和课堂要求,为长远地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认识到小学课外阅读拓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张华.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探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9):57.

[2]侯玉霞.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19,(22):163.

[3]徐燕萍.基于课堂源点的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实践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9,(01):60.

[4]陈丹.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策略[J].新智慧,2018,(35):1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