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英语专业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毛春华

辽东学院 辽宁 丹东 1180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全面关注,在当今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在全面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化教育环境中,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发展,道德意识和家国情怀意识如何培养成为了教学英语专业工作者探索的主要课题。为此,本文立足于大学英语专业语篇教学对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教学,渗透家国情怀培教育进行了阐述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英语教学;家国情怀;渗透培养 前言

正文

本论文为丹东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家国情怀在丹东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的阶段性成果, 编号:2022DDSK208; 国家协同育人项目:互联网+背景下英语专业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研究 阶段性成果编号:220600700065400         
辽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OBE理念下《高级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提高了全面、完整、创新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英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在英语专业中核心素养内涵中包含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所以对教材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剖析,结合语篇中涉及的国家发展、文化习俗、人物榜样等内容构建真实、立体、生动的教学活动,才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党政意识,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一、依托语篇情境,借助互联网+,展风采悟发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受到了越多人的关注,大学生学生对英语专业的学习认可度也逐渐增强,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自身认知的提升,逐渐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多认知,加上在文化交融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出现了极度的崇拜和追求,对本土文化逐渐出现了抵触。这就需要教师借助英语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认知,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文化差异,树立本国文化自信,从而践行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互联网的功能,尽可能从语篇中剖析出我国建设发展的风采,帮助学生坚定党政信念。

例如,教学大学英语专业中Unit3Love内容时,教师可借助教学的主题,从网络平台搜集我国的大国之爱,如抗震救灾,举全国之力的共战疫情,无畏险阻的撤侨、维和、护航等内容,用一个个真实的图片,带有触动感的瞬间,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让学生油然升起对祖国的敬佩之情,爱护之情,家国意识便可植根学生心中,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再之后提出问题:What is the love of family and country?How to show the love of family and country?How do you express your love for the motherland and the people?通过学生思考和回答,从而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要想展现自己对祖国的事业,要想实现心中的理想,唯有将愿景变为行动,坚定文化信仰,勤奋学习,加持不懈。

二、依托语篇文化,借互联网+,沐浴文明汲取营养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鲜明特色的文化,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即以民为本,以为人民创建美好生活而服务,是一个民主、自由、平等、公平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截然相反,他们崇尚自由,但受到了政权的约束,他们崇尚开放,但无法脱离资本的管控。所以要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坚定学生本国文化自信是根本。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从语篇中涉及的地方文化和乡土文化入手,给学生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加深他们对本国文化、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由此可逐步升华为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人类的博爱之情。

例如,在教学大学英语专业中的Life内容时,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家乡入手,借助互联网平台,带他们探寻自己生活的家乡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发展,包含了怎样的重要事件,什么样的乡土风情,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与民族文化、中国文化融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文明发展,依托了祖国的强大和壮大,让学生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而幸福,为有这样的祖国而自豪。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穿插历史文化内容,如在给学生展示乡土文化、习俗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国家记忆》纪录片内容,带学生回忆红旗渠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充分培养民族意识、家国情怀,促使民族素养培养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三、依托语篇人物,借互联网+,走进榜样感受力量

家国情怀是古人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情怀,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也可以理解成为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所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而这种素养形成的前提是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感受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内涵,以及所传递的力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家国情怀教育已经从理论教育逐渐发展成了实践教育。所以,在通过英语语篇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意识时,要注重挖掘每个人物的榜样作用。借助互联网,将人物所经历的事件、奋斗的艰辛,用真实的影响、真实的案例展现出来,通过触动学生心灵,燃气学生内心的家国之爱。

在大学英语专业每个主题中都会涉及相关主题的名人名言,但以西方英雄名言为主,我国英雄名言基本上是空白。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切入点,可适当补充一些我国英雄人物名言,或者是紧跟中国实证发展,引入一些相关的流行语,如no death can be avoided for any living soul, but a loyal heart can live forever(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如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杂交水稻之父),这样不仅顺利过度到了我国文化教育中,也很好的与我国国情进行了结合,也能够顺利地推进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在引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影响或者是纪录片,让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如英雄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What qualities do heroes have?;也可提问学生,为什么他们被称之为英雄?Why are they called heroes?鼓励学生尽情的表达,总结概括出英雄的品质,这样一来也能够促使学生感受他们所传递的大爱、国家之爱、无私之爱力量,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榜样。就如习近平同志曾说:“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作为英语的学习者,我们需要的就是从语篇中汲取力量,从语篇中找到本国文化的落脚点,从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用英语培育好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

四、依托语篇内涵,借互联网+,传承精神实现育人

英语的学习虽然是一门语言的学习,但它的功能和作用不仅仅是掌握一门语言,而是透过语言体会背后所蕴含的育人功效,因此在引导大学生学习英语专业时,要通过英语语篇中所描述的内容,所渗透的文化,所传递的力量与我国文化进行融合,从而才能够英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意识。英语写作作为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培育学生家国意识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完整语篇的整体分析之后,借助语篇从表达的主旨和内涵,引导学生续写、或者写一篇学习感悟,将感受、收获等用英语写作方式表达,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堂传递的家国教育感悟。如在完成“英雄”教学主题之后,教师可给学生出示写作题目“感动我的中国人物”,供学生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英语表达力,拓宽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以将中国声音、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用英语传递给国人、传递给世界。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促使学生掌握好英语技能,传承中国文化,树立家国意识,以达到学科育人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大学生把爱国主义真正地放在心中,树立起爱国主义信念,对祖国文化、精神、党政有认同感、自豪感、自信感,这些肩负着国家建设和中国伟大复兴梦建设的大学生群体才会自觉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中。目前,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所以在“双新”教育背景下,只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中国风”的英语教学活动,才可用英语语言展示中国的美丽风采、大国风尚。

参考文献:

[1]赵威,陈秋仙. 从课程思政视角看大学生英语人才家国情怀培育[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4):27-30.

[2]刘芳,张牡丹. 涵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0-27(007).

[3]袁爱华.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Li Bai and his romantic poetry的教学为例[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22,(01):65-66.

[4]刘作为,阮倩. 家国情怀走进“翻转课堂”——基于POA理论的公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 外国语言与文化,2021,5(02):94-1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