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对策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
正文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_QUG_2021016):研究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构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GJB1422294) ;齐齐哈尔大学新时代党建特色品牌培育创建项目(QDDJ2020-20)。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的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据中央组织部统计统计,截止到2016年,我国共有中共党员8944.7万名,在校学生党员就有超过211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学生党支部7.96万个。 [1]新的历史时期做好高校党建工作至关重要。高校党建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要提质增效,做好校园教职工党员及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增强校园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校园党建工作标准化。高校党组织管理者要强化自身的使命,要从基层党建工作入手,推进政治生活规范化、流程系统化,拓宽反馈渠道,创新民主活动形式,促进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内涵与功能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深刻内涵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挑战。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实施的主体,必须将党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做好建立健全相应的党组织机构,定期组织相应的党建活动,落实民主生活制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评选表彰先进的工作。高校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实现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现实需要;是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手段;贯彻落实好高校党建工作有利于培育出拥护党的领导的新时代大学生。为此党中央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健全基层党建制度,为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从组织领导、教育培养、发展党员、党员管理、作用发挥和条件保障六个方面展开,共计二十条,全面深刻的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党建的工作内容,为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打好高校党建基础,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领导机制和工作体制,确立党委书记负责制,明晰高校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建立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加强党建工作师资力量,落实负责党建工作的老师不应低于全校师生的1%的要求,切实落实学生党员的发展、管理、培养、保障工作。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应定期开展培养状况分析,成熟一个吸收一个,并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开展活动,能动发挥党员集体先进性,吸引更多的学生自愿加入党组织,夯实基层堡垒。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多元功能
高校党建具备三项功能:首先是政治引领功能,高校党建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要规范办学理念,高校办学方向要与党的建设理念相一致,与国家发展目标相协调,高校各项管理工作要根据党的要求进行,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保证教育实践中融入党的方针政策。其次是思想引导功能,习近平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2]新时代高校党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党员师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高校党员师生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要能够分辨是非,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时期,拒绝不良思想的侵蚀。第三是服务的功能,高校党组织建设要重视基层建设和管理,要服务广大师生,为服务高校和学生提供有力条件和有效保障,以党的政治优势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引领正确的政治方向
十八大报告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3]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新时期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职责,要深刻把握住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贯彻党中央的育人方针,重视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推动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将先进理论融入校园管理实践中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准确把握住高校政治生态,为全体高校师生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的政治方向。
(二)凝聚合力提升育人效果
高校要优化党建工作机制,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突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视教职工和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团结广大师生,构建和谐的校园关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可以更加关注到教师和学生的优势,提升高校育人效果,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营造优质的环境。党建工作可以提高教师或学生党员的能力与素质,学生通过申请入党,成为积极分子,成为预备党员,通过学习和实践最终进入党组织,这一过程是十分严谨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学习,陶冶情操,做到知行合一,提升自我。[4]
(三)转变高校教育理念
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有助于转变高校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的转变办学思想,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科学的教育环境。高校要善于利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高校党建理论,与新时期的国家治理和建设思想结合在一起,高校师生要以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武装头脑,实现思维创新,将党建工作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之中,通过基层党支部的设立,将党的思想融入到日常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各院系建立党支部,各专业和班级建立党小组,为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落实立德树人的高校教育理念。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高校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于党建工作不够重视。相关部门通过问卷形式专门调查了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发现在高校中只有 21.95%的人认为高校书记队伍和党务工作者十分重视党务工作,认为书记队伍和党务工作者更加重视业务工作占调查者的 32.52%。[5] 部分管理者认为高校是承担育人责任的场所,只要将管理重点放在教育教学方面就可以,没有将党建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党组织建设存在不足,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内涵不够了解。[6]同时,部分高校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开展党建工作,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执行不到位,没有按照1:350配备思政课老师和1:20比例配备辅导员。党建工作停留在形式上,很多时候是为了完成任务,理论准备较为充足,但是在具体实践上没有下功夫,党建工作定位不够准确,工作目标不够清晰。且部分高校在党建工作中,盲目模仿其他院校,党建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党建工作创新不足。
(二)党建活动形式相对单一
文化教育固然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责,但是党建工作也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党组织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如“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也存在形式单一、创新不足的问题。从十九大以来,一系列主题活动对于高校的影响十分直接,通过主题教育,学生对于革命的历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于当今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单。很多高校开展党组织活动还是以会议和讲座的形式为主,支部党建活动被推优评比取代,部分师生党员存在工作倦怠情绪,且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党建工作实效。[7]
(三)缺少高素质专业化党建工作者
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又专业的工作,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开展好高校党建工作更需要依赖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建干部队伍。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党建工作者还以兼职为主,尤其是各个学院的基层党支部。非专业化的兼职党建工作者可能无法全面掌握工作中的重点和焦点,也无法统筹兼顾全局,根据形式变化和需要及时做出工作内容的调整。同时专业性的缺失,必然会在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党员管理中出现疏漏,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理念
高校党建工作的落实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关系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否完成,梳理、平衡好高校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纵横向之间的关系对开创新局面至关重要。[8] 高校应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统筹谋划、共同部署、一起落实。充分发挥好高校党建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切实提升对学校中心工作、重要环节的领导能力。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党建工作应与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紧密联系,不可分而治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此,高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组织机制,找准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点,使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倍增效果。高校要重视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管理,采用立体管理模式,既要保证上级党组织的管理功能,又要保证下级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监督职能,探索党建、科研和教学结合的综合模式。[9]
(二)开展多元化党建活动
为丰富党建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内容,高校应敢于打破既有的党建活动空间格局,例如在原有院、系党支部外,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增设公寓党支部、社团党支部、学习小组党支部等,拓宽党支部设置渠道,真正将党支部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10]切实发挥好发挥校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结合,在广大师生中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实现党建文化渗透,是每位师生都在党的思想氤氲下成长。同时,校党建活动要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贴近,即重视理论水平提升,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例如,实地参观革命红色基地,感悟革命艰辛,走出校门,与其他学校或团体的党组织进行交流学习,开拓视野,引导党员学生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引领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学习之中。还可以将党建活动与社会热点相连接,能动的融入到社会中,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承担起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三)强化专业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每一项工作的完美开展,都离不开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团队,党建工作也是如此。做好高校党建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建工作队伍,因此对现在高校的党建队伍必须提出专职化、专业化的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要想得到高效、高质落实,党建工作者必须专职,不能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高校应出台相应规定,党建工作者需单独设立岗位,专职从事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避免受其他事物影响,为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专业性,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效果,不断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完善培训体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具有针对性、个性化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培训;抓实培训效果,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实行末尾淘汰制,提升培训效果。高校还应大投入,提供坚实的物质、精神保障,购置设备、书籍,打造、开拓党建活动阵地。为党建工作者提供深造机会,并制定评奖评优政策,激励党建工作者奋发工作,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天生.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2017(12)
[2].汪勇萍:“创新方式方法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
[3]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4]朱佳.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对策[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5):127-128,149.
[5]崔欣伟.制度创新:完善高校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内在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6]熊飞.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J].特区实践与理论,2020(3):125-126.
[7]王睿喆.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时代报告,2020(10):50-51.
[8]冯申红.心事到提高高校党建质量的多维路径[J].党团建设,2019(1).
[9]陈厥祥.党建引领高校事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建+”品牌创建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
10.马雷斯.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困境与改进路径.党建研究[J]2020(3).
...